如何将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

2022-05-30 10:48张伟
职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应用探索资助育人贫困学生

张伟

摘 要: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强调资助与育人的相互融合,将育人实践渗透于资助工作之中,可以使资助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从发展性资助视角来看,高校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不应局限于经济层面,还应注重激发和培养贫困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扶志”“扶智”的政策要求。本文讨论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明晰浙江精神在高校资助育人实践中融入的必要性,探索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新路径。

关键词:浙江精神 资助育人 贫困学生 应用探索

课 题:本文系2021年度浙江省学生资助调研课题“浙江精神在高校资助育人实践中的应用探索”(课题编号:2021035)的研究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高校要重点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建设工作,围绕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精神的培育做好资助育人。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将浙江精神凝练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其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使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变得生动、立体。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中,能够为大学生脱贫提供精神支柱,彰显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理念。

一、浙江精神内涵及将其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必要性

(一)浙江精神的主要内涵

从5000年前的良渚文明,到如今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启了务实奋斗的新篇章。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将浙江精神提炼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12个字。浙江精神是一种价值理念,是浙江儿女经过数千年来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其主要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提升自我素质和完善自我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必要性

浙江精神是落实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新时代,浙江精神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的特质闪耀着新的时代光辉。将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全过程,推动高校培养家庭贫困学生“自助”的能力,增强浙江精神在教育工作中的适用性,将浙江精神纳入高校资助育人的整体设计,授之以“渔”,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困境,实现自我发展。浙江精神强调和谐、务实,能够增强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可持续性,从而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二、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现状及问题

本研究选取杭州市的浙江省属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針对当代学生对于浙江精神和高校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贫困生受资助的具体状况、学校在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浙江精神对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作用展开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 150份,回收有效问卷9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86.5%,再运用访谈法进一步了解浙江省高校部分贫困生代表、辅导员在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学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体系所发挥的作用等,发现学校在落实资助育人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浙江精神内涵的认知不清晰

充分理解浙江精神的内涵,是将其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基本前提。调查发现,大部分浙江高校学生对于浙江精神还不够了解,即使有的学生知道浙江精神是什么,也仅是一知半解,对其历史脉络了解不够深入、内涵理解还不够透彻。究其缘由,主要是学校对浙江精神的宣传较少,学生学习浙江精神的主观能动性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高校资助方式单一化

目前,浙江省高校资助育人方式主要以经济资助为主,如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勤工助学形式较为单一。但高校不仅要“扶困”,更要注重精神育人,提倡“扶智”“扶志”,用浙江精神去唤醒学生的内心,在资助育人过程中注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责任意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丰富多彩的资助育人工作。

(三)资助认定体系有待优化

资助认定体系不科学,就会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法享受资助育人政策,无法使资助工作落实到位。当前,贫困生认定材料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学校资助中心也无法对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走访调查,给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高校招生范围涉及全国,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学校难以对“家庭困难”进行统一的量化,缺乏判断学生家庭困难程度的统一标准。

三、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路径

资助育人首先需要进行理念和精神上的指引,为贫困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撑,在实践中帮助贫困学生加深对浙江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应在做好贫困学生学习和就业指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力更生的优良品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期发挥资助育人的最大效用。

(一)注重浙江精神在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的文化传播功能

高校不仅需要对贫困学生进行经济资助,更需要对精神育人予以重视,通过宣传引导,使贫困学生增强对浙江精神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性。

一方面,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充分把握和运用浙江的资源优势,丰富资助育人工作的实际内容。将浙江精神与思想政治课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传统文化课堂、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同时与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暑期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活动相结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升育人效果,如组织学生参观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绍兴鲁迅故里、嘉兴南湖等地。

另一方面,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慈善捐助不断增加,绝大多数贫困学生在日益完善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中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资助。在浙江精神的感染下,资助工作应坚持“励志勤学、团结友爱”的育人理念,以公益服务和感恩教育为重要抓手,培养受助贫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让受助贫困学生重塑自我、影响他人、贡献力量、服务社会,进而消除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二)积极打造学生资助育人平台及实践载体

积极打造学生资助育人平台,以浙江精神为指引,利用各类活动对受助贫困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能力提升训练。对于受助贫困学生由于经济窘迫、物质制约而产生的心理和思想道德问题及时进行心理辅助,帮助他们解决嫉妒、敏感、焦虑、抗压能力弱等问题,及时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辅导员谈心谈话,缓解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问题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在学生利用资助育人平台的同时,鼓励其在社会实践、竞赛比赛、主题活动中不断发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促使更多贫困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进而更好地了解、认同、传承优秀浙江文化。

(三)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教育服务与保障措施

将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需健全资助育人机制,给贫困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与保障。

首先,需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地区,信息来源受限,新生入学前的资助政策宣传主要靠邮寄录取通知书时的简单介绍,无法涵盖大多数资助项目。高校要在新生入学之初,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公众号、微博等网络途径及时更新资助政策等相关信息;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工作,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的学生,要采用多种形式宣传资助政策,如向大一学生宣传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向大二学生宣传地区特色资助政策等。

其次,构建大数据资助认定机制,实现精准资助。大数据资助认定机制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第一,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主动提出申请,由高校对证明材料严格把关;第二,使用大数据对申请学生的信息进行整合,成立由班主任、辅导员、家长和学生组成的审查小组,对申请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一卡通消费、食堂消费情况进行审查;第三,组织班级民主评议,对申请学生平时的消费习惯和吃穿用度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由辅导员与申请学生谈心、谈话;第四,申请学生本人需签订诚信承诺书;第五,由审查小组对贫困学生认定标准进行量化并上传网络,通过大数据对申请人进行贫困等级排序;第六,对最终认定结果予以公示,如有异议可及时向辅导员反馈。

最后,完善信用机制,增强工作可持续性。建立学生助学贷款责任担保机制,在贫困学生提出申请时,需要提供贷款担保责任人,学生在毕业后如未能及时偿还贷款,需由贷款担保责任人偿还;建立区域性学生信用档案,并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资助氛围。一旦贫困学生出现拒绝偿还贷款的行为,应及时写入学生信用档案,以此发挥警示效用。

四、小结

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高校除了提供资助渠道为贫困学生解决求学与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之外,也应当借此契机融入文化因素,做好育人工作。浙江精神蕴含着激励青年成人成才的內容,在“扶贫要扶志”的背景下,资助更应当成为一种对学生精神层面的熏陶。将浙江精神融入高校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资助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也使资助工作有了文化底蕴的支撑,让贫困学生亲切可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侯昀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3).

[2]韦鸣.我国高校资助育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探索资助育人贫困学生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索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探索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