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物理教学课堂常常被学生认为抽象且枯燥,要解决这一问题,一线高中物理教师需要认清物理课堂教学的本质,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及策略,使高中物理课堂逐步朝着生活化转变[1],朝着高质、高效发展,让学习高中物理不再成为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引导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朝着生活化进发,其中蕴含了笔者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希望对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有所帮助。笔者才疏学浅,撰文唐突,如有不实之处,欢迎指正交流。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化
作者简介:潘文秀(1980—),女,福建省南平市第一中学。
随着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的高中物理教师参加了各类教学研讨会议,学习了众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及方案[2],课堂教学似乎有了新的方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生活化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还需继续研究、实践,让教学活动生活化,让学生过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实践化。以下是笔者的浅见。
一、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时出现的问题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早些年的教学研究中就已出现,生活元素进入课堂会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常伴他们生活,学习物理知识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真正生活化的高中物理课堂可以有效点燃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不是枯燥、抽象的,而是在生活中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进程中,教师常常陷入一个误区,以为构建生活化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就仅仅是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者现象拿到课堂中展示并讲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很显然,这样的认知存在问题,带着这样的认知开展教学会导致高中物理课堂生活化难以取得成效。具体来说,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教师使用过于理想化的生活模型
在撰写本文之前,笔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物理课堂教学调研工作。在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时过于牵强,将物理知识强行生活化。笔者以为,贸然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解释部分物理知识,反而会让学生在知识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中出现疑问,因为这些物理情境创设时需要使用过于理想化的模型,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限,很难通过生活理解这些理想化的模型。比如在“勻变速直线运动”一节的听课调研中,笔者发现,某校的任课教师举了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这个例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骑自行车。但这位教师在举例子时,假设学生的骑行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将学生与自行车看作一个整体,开展研究。此时,听课的学生就产生了疑问,他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骑自行车几乎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于是,教师不得不补充讲解,试图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本身就是十分理想化的模型。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忽略了该内容本身的理想化,贸然使用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反而让教学进程滞缓。
(二)学生的体验不深
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总有些“纸上谈兵”,学生缺乏实践探索的机会,于是对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相关性体验不深,物理课堂生活化的优势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分析的话,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压力较大,受此影响,教师往往会减少学生的实践探究时间。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节奏较快,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较多的复习时间,导致学生的实践探究时间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物理课堂的生活化仅仅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学生还是主要通过习题的方式深入理解及运用知识[3],于是学生的体验也就不会深了。二是高中物理知识本就相对复杂,要在生活中验证及探究这些物理知识,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及课堂时间。相较而言,通过视频或者练习题来验证物理知识、借助公式计算来进行物理定理的验证更为简便。
(三)部分高中物理教师仍存在抵触心理
除了上述的问题,还有少部分教师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他们认为课堂教学只需要回归教材,教师应当将物理知识借助教材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就足够。并且这些教师认为,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紧迫性,化繁为简或许能够节约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巩固的工作。
二、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课堂构建策略
上文谈及了当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课堂构建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一线物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策略,呈现真正生活化的物理高中课堂,从而有效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使得高中物理课堂生活化真正为提升课堂质量服务[4]。
(一)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课堂
要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师首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发现带入课堂学习中来,让他们发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连接点,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后,教师只需要扮演一个倾听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倾听学生的“己见”,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思维引导与解答,让教学和生活相联系,让知识与生活相联系,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常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得到培养,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一节时,笔者并没有像之前讲课一样,讲解完重点知识后引导学生进行习题训练,而是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在学生进行交流时,笔者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学习小组,倾听他们的交流,并适时进行提问或评价。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听到某个学习小组激烈辩论,便走近这个小组。接着,教师听到学生A说:“我认为相互作用力在有些时候不一定是相等的,比如我在骑自行车的时候,想要加速,于是不断地用力,每一次蹬踏板都会增加自己用的力气,但是自行车的速度却没有随之逐渐提速。”笔者正在犹豫是否介入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相互作用力的定义时,听到学生B说:“我觉得A的想法有一些问题。我们蹬自行车踏板时,的确是让力作用在踏板上,但是相互作用力的发出单位是我们的脚和自行车踏板,它们二者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该是相等的。自行车提速较为缓慢并不影响上述相互作用力,因为自行车的速度应该是整辆自行车受到的所有力影响的。在前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摩擦力,自行车在前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摩擦力,产生了耗损,这影响了自行车速度的提升。因此我们在考虑自己骑自行车的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时,把它与自行车的速度放在一起,直接思考它们的联系是不妥当的。”B同学解释完后,笔者赞同道:“B同学说得非常好。另外,刚刚说的现象我们可以用F=ma的公式来解释,这个知识将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解析,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来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笔者认为,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正是这样构建的,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发现作为他们理解、掌握、运用物理知识的基础,通过些许点拨让他们的想法及理解得到正确反馈,以鼓励他们积极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真正理解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二)让物理实验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的摸索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高中物理课堂中的物理实验为了实现精确性,牺牲了一部分普遍性,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器材完成实验操作及原理的探究,但回到生活中,仍然难以理解特定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即学生仍然对于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显得束手无策[5]。笔者以为,在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物理实验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即开发更多的教学器材,引导学生挑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开展物理实验,从而切實打造生活化的高中物理课堂。
在教授“波的反射和折射”与“波的干涉和衍射”两节后,为了有效巩固学生的认知,笔者布置了“利用实验来验证波的反射和折射或干涉和衍射过程”这一作业,且要求学生将实验录制成视频然后分享到班级群中。在学生上传的实验视频中,笔者发现了几个很有趣的实验视频,其中一个是某位同学验证波的反射的实验视频。视频中该生站在一个较为空旷且四周有墙壁的广场中间,学生大声喊了一句,接着出现了几声回声。另外一名学生上传的视频也较为用心,该生的视频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验证了波的反射和衍射。第一部分中,他在水盆中盛了三分之二的水,用一个小木棍用力敲击水盆外壁,观察水波的波动轨迹及反射波的波动轨迹;第二部分则是他手持一个棒球,站在水盆上方的位置松开棒球,让棒球自由下落到水盆中央。学生观察水波反射和衍射现象并得出结论—反射波的路径及形状跟它遇到的障碍物的形状有关,遇到圆形物体反射波将以圆弧形式展现,遇到方形物体将以散射的形式展现。
观看了众多学生上传的视频后,笔者感觉到学生的构思千奇百怪,验证物理知识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虽然部分学生在总结知识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笔者相信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笔者也认为让物理实验进入他们的生活之中是正确的生活化教学课堂构建方式。
(三)构建实践化课堂
要加深学生的体验,笔者认为还需要将教学课堂转为实践化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应用知识,让应用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6]。可以说,实践化课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突破,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实践验真知”作为课堂的重要抓手。
在讲解完“生活中的抛体运动”一节的主要内容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我们怎样得知生活中物体的抛体运动轨迹呢?同学们如果有方法得知,可以到讲台上来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一位学生站起来,径直走上讲台,笔者则顺势走下讲台,把课堂交给该名同学。只见该同学拿出一个乒乓球和一支粉笔,将粉笔研成粉末均匀涂在乒乓球上,并将乒乓球和教尺紧贴干净的黑板上,借助教尺给乒乓球一个水平向前的速度,然后乒乓球轻擦过黑板落在地面上,黑板上显露出一条抛物线的轨迹。学生看后纷纷感叹,笔者见状肯定了该生的做法,随后将讲台交给全体学生,让他们一个个上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及方法。接下来的部分学生实验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学生在失败后纷纷反思自己的方法。笔者认为,这种充满实践与反思的课堂正是高中物理数学所需要的[7]。
结语
总而言之,盲目进行高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是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的,教师需要积极学习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多思考、探究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教师还需要明白,构建生活化的高中物理课堂是物理学科完成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教师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使学生学习更加高效,让教学活动提质提效,这是新时期的高中教师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何穆彬.物理教学“生活化”与“实践化”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21(10):60-64.
[2]王恒.关于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的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32):106-107,110.
[3]韦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48.
[4]孙银锁.谈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学习高中物理力学[J].科技资讯,2020,18(15):157-158.
[5]黄璜.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247.
[6]白凡.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1):39-41.
[7]解晓香.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