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溪是闻名中外的“闽南茶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产茶历史悠久,由安溪先民共同创造并积累的茶文化,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探析安溪茶文化的根源、价值及表现形式,明确当前安溪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路径,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在更为复杂的国际竞争中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有力举措。文章分析安溪茶文化的内容和内涵,并探寻安溪茶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旨在促进茶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安溪茶文化;传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7-0-03
安溪素有“闽南茶都”的美誉,在茶之一道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严谨的礼仪。安溪在千余年的历史中孕育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这一由安溪先民创造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传承与弘扬。在文化自信语境下,深入分析安溪茶文化的内涵、构成和外延,细致探幽安溪茶文化的根源、价值及表现形式,明确当前安溪茶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路径,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在渐趋复杂的国际竞争中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举措。
1 福建安溪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是一种在种植、加工、饮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类型,不仅包括茶生产种植的相关经验技术,还包括茶器具、茶文学、茶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茶意境、茶思想等。安溪茶文化指“在安溪境内的人们生产、使用茶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观念形态的总和,包括当地茶艺、茶道、茶俗、茶联、茶诗词、茶传说等”[1]。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茶”一字最早见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一文,因此中国茶及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时数千年。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宋朝进入繁盛阶段,现代社会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安溪是名副其实的乌龙茶之乡,顶级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和出口基地县,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重点茶产县之首。安溪县在中国茶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安溪茶文化也是中国茶文化系统的关键构成部分,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2 福建安溪茶文化的内容
安溪茶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其中的民间传说、茶歌、茶联、茶俗等,不仅反映了安溪简朴纯真的美好生活,也凸显了安溪人勤劳质朴、真诚善良的良好品质,成为安溪茶文化中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2.1 民间传说
传说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所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事件、地方风物及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安溪茶叶种类丰富,与之相伴的是饶有趣味的茶叶传说,其中大多数讲述茶叶的来历,主要从茶叶的外形、神仙或皇帝赐名、歌颂和纪念茶发源人等角度娓娓道来,如梅占茶的传说、毛蟹茶的传说,关于铁观音由来的传说是“观音托梦茶农魏荫”和“皇帝赐名书生王士让所育之茶”,乌龙茶则是“乌龙太子传乌龙”和“打猎将军传乌龙”。传说还包括歌颂纪念茶祖、茶神,赞扬当地群众热情善良的优秀品质,赞美茶叶的功效等内容。
安溪茶民间传说不拘泥于现实,构思奇特,情节生动且富有传奇性,蕴含着质朴的宗教信仰力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安溪人的民俗信仰与崇拜,反映了安溪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展现了安溪人热情善良、辛勤劳动的美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2 安溪茶诗
茶诗指咏赞茶叶的诗歌,以表现茶的色、香、味为主要内容。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茶很早就与文人墨客相伴,茶诗自他们笔下砚边流出,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创作茶诗的文人群体庞大,他们所作的茶诗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自然淳朴,成为研究安溪茶文化的重要依据。
从纵向的时间线索来看,南唐五代时已有茶诗出现,清初茶诗迅速发展,到了近现代,茶诗更是一片繁荣;从横向的内容分类来看,安溪茶诗内容丰富,包括吟咏名茶的诗、反映茶采制的诗、描述茶香味的诗、欣赏煮水之趣的诗,以及反映茶功效、品性的诗等等。诗人将真挚的情感注入茶诗之中,借茶诗抒发隐逸情怀,借赞美茶之功效抒发修身养德的志向。茶学大师庄晚芳有“安溪奇茗铁观音,敬饮一杯情意深;心性修身养俭德,侨乡茶地结良缘”之句,诗人们以茶抒情,借茶明志,留下了诸多深刻隽永的茶诗。
2.3 安溪茶联
对联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茶联自然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安溪茶联是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在安溪茶馆茶楼频繁可见。宋代朱熹有名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黄夷简亦有佳作,“宿雨一番疏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明清之后,因安溪铁观音深受饮茶之士喜爱,茶联艺术更臻繁荣。步入现代社会,安溪地方政府每年都会举办茶联比赛,征集到的作品多收录到《中国楹联集成·福建卷·安溪分卷》一书中。安溪茶联内容多姿多彩,多描写茶的色香味形,赞美安溪茶的飘香与功效,“清泉尚流远,溪景品茶香”是一副典型的嵌头联,联首的“清溪”二字乃是安溪的旧称。
2.4 安溪茶歌
茶歌是一种典型的文艺表演形式。安溪茶歌主要来源于文人创作、民间歌谣及茶事生产活动,其中有反映茶农劳作的采茶歌和种茶歌,主要是茶农抒发茶田劳作的艰辛不易或表达茶叶丰收的喜悦之情,如“十日曾无一日闲,拣茶不易采茶难”“莫辞辛苦采茶频,采罢茶香犹满身”。再有,反映茶乡生活的饮茶歌和请茶歌,是安溪人在日常生活中與邻里煮茶品茶时所唱的歌,展现了淡然悠闲、恬静美好的生活,如“观音好茶味真香,饮了嘴甜心头甜”,以及热情好客的浓厚真情,“春来到处可看花,茶乡啥处都请茶”。另外,还有一些表达爱情的动人情歌,如《茶山情歌》“茶园层层像楼梯,茶树从中花含蕊……鸳鸯戏水结成对,蝴蝶恋花双双飞”,唱来令人口齿生香、心儿陶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5 茶俗风情
茶叶与安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悠长的历史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茶乡风俗,包括客来敬茶、婚丧嫁娶茶俗、敬佛茶俗以及赛事茶俗。其中的“铁观音茶王赛”作为“斗茶文化”的延续,已经流传到现代,是安溪茶俗中最精彩的部分。每年到了茶叶收获的时节,地方政府会举办“茶王赛”让茶农们切磋技艺,交流制茶技术,这不仅促进了制茶技术的发展,也展现了安溪茶乡的风采。具体的做法是,聘请专业的茶叶专家当评委,茶农们带着自家的优质茶叶参选,由专业的茶艺师冲泡新茶,再根据公认的、严格的品鉴方法,对茶的形、色、香、韵等方面一一作出评价与鉴定,最终选出“茶王”[2]。新当选的“茶王”会在乡民的簇拥下,披红挂彩,踩街游行,接受祝贺。这一独有的安溪茶俗反映了安溪茶俗风情的自然真趣和生动活泼。
3 福建安溪茶文化的内涵
茶本身就有高洁雅正的文化内蕴,而安溪茶不仅具备色香味形之美,更承载着安溪人独到的美学观念,经过悠长的文化传承和文人墨客的演绎,最终成为被寄予深邃精神内涵的文化载体,为安溪人提供重要的精神滋养。挖掘安溪茶文化,分析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发现大致有纯、雅、礼、和之意。
3.1 茶性之纯
纯,意指茶性之纯正。茶,禀天地灵气而生长,有着优美的姿态、清幽的香味、啜苦咽甘的回味,有诗云“嫩树争荣,娇芽兢秀,绿叶相对含情”(安溪诗人郑梦集《满庭芳·咏铁观音》),“空谷幽兰清气雅,音韵超凡喻秋香”(《咏铁观音茶》),以空谷幽兰赞誉铁观音茶的清气,将安溪茶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审美层次,展现了其清新、淡雅、高洁的美好形象,而茶也成为安溪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茶之纯不仅仅指茶性的纯正、高洁,更代表茶人的纯心,是他们借助茶来参悟人生、抒发理想人格的寄托。
3.2 茶艺之雅
雅,乃茶艺之韵。品茶是一项极雅之事。在品茶过程中,布局之典雅、用水之雅致、沏茶之细致、動作之优美,全面展现了茶之一道的神韵。因此也有“款款有致入仙境,纤纤玉手沏茗香”之句,赞颂茶艺师精妙而优雅的茶道技艺。闲暇时的品茶活动能让好茶之人在清幽的自然环境中悠闲自得,借品茶感悟人生,最终使心灵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品得茶趣,确为文人追求高雅的体现。
3.3 茶礼之德
礼,为茶艺之德。人们通过茶礼来感恩自然,敬重茶农,诚待友人,显君子之德。中国的饮茶历史悠久,形成了完善的茶文化礼俗。安溪人以茶待客、以茶为礼,也有一些细致的要求,如茶杯只斟七分满、双手奉茶置于客人右手前方等。近年来,安溪铁观音更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成为国礼茶、国宾茶,带着广交八方客的美好祝愿走向世界。
3.4 茶艺之和
和,为茶艺之道。其强调人与人、人与茶、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始终贯穿安溪的茶事活动之中。人与人相互敬重,人与茶香、茶味相处共融,人对茶韵、茶境的向往,无一不体现出对“和”的追求。安溪茶多生于灵气盎然的环境之中,多品于清净之室,体现了品茗活动的和乐之美,彰显了高洁雅致的审美情趣,表达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舒心畅快之感。
4 福建安溪茶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茶叶是安溪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安溪人以茶为生、以茶为业,种茶、制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安溪县境内重峦叠嶂,甘泉潺潺,茶树整齐,茶文化深厚而富有情趣,发展传统文化,弘扬安溪茶文化是安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4.1 信息技术赋能
科技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茶文化的传播需要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和技术手段。当前,信息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新的传媒环境出现,这为茶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
安溪县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更广泛的传播,立足当前安溪茶文化传播的具体情况,建议打造以官方主导、民间参与的传播模式。以安溪地方政府为主导,注册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更全面、正式而有规划地推广与宣传,打造安溪“闽南茶都”的良好形象;民间同样是不容小觑的关键力量,企业、社会机构或个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在抖音、火山小视频、快手等手机APP上以更加新颖、灵活的方式来展示安溪茶文化的魅力,为区域及国际茶文化交流提供有力的保障。
4.2 学校教育培植
学校是文化教育传承的主阵地。安溪地方院校可以将茶文化作为非常好的校本资源,进行系统深入的开发,通过学校教育在安溪地区培养一批有情怀的优秀人才,构建安溪茶文化教育体系,打造新型传统文化传承生态。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足够的政策、制度和经济支持,鼓励并引导当地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在本地区形成传播茶文化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地方学校应主动担责,积极承担起传播茶文化的重任,自发组织相关人员开发校本课程,具体包括拟定大纲,编写教材,科学规划、设计教学流程,改革并优化教学模式。可以邀请安溪茶艺大师到校举办讲座、承办短期培训班或者长期任教,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校园为基地,开展安溪茶文化体验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安溪茶文化。
4.3 茶产业伴生
经济与文化相生相伴,依托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借助茶文化来优化茶产业,是安溪发扬茶文化独特魅力、发展茶业的重要路径。依托茶产业传播茶文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培育企业文化。在建设茶文化产业相关企业时,要以茶文化为核心培育企业文化,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拓展企业文化的外延,提升企业文化的魅力。
二是打造企业品牌。塑造品牌的目的是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目前安溪本地茶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不强,缺乏完善的品牌建设、管理和维护机制。地方政府和相关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安溪茶文化的巨大商机,努力打造安溪茶文化品牌[3]。
三是扶植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带领安溪茶文化走出区域、走向世界的关键力量,要着重培育龙头企业,扶植骨干企业,让安溪茶产业由个体向集团化推进。
四是成立行业协会。要加速成立安溪茶文化产业协会,充分整合地区茶文化资源,加强茶文化产业行业自律,促进产业内文化企业交流,密切与政府机构的沟通,保障茶产业有序发展。
5 结语
文化传承是延缓非物质文化遗产衰亡的重要举措。安溪的茶史源远流长,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人们长期与茶打交道的生产生活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逐渐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其包括茶的民间传说、茶俗风情、诗词歌赋、风俗习惯、历史遗迹等,凝聚了安溪先民的心血与智慧,是安溪独特的文化财富,更是安溪的一张重要名片。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发展安溪茶文化,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概述、深入发掘和广泛传播,遵循文化传承规律,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力量,建构顺畅、高效的传承链条,作出新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5.
[2] 王灿明.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的审评探索[J].福建茶叶,2022,44(1):37-39.
[3] 夏良玉.论我国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69-77.
作者简介:易新丽(1980—),女,福建泉州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