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跨文化冲突与矛盾。文章以电影《刮痧》为例,运用个案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从医学认知、人际关系、教育观念三个方面对影片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缓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际矛盾的方法,以促进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电影;《刮痧》;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7-00-03
0 引言
电影《刮痧》由中国著名导演郑晓龙执导,拍摄于2001年,讲述了华人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国外产生交际冲突进而陷入种种困境,但通过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最终走出困境的故事。影片以中医传统疗法——刮痧为导火索,通过刮痧引起的一系列误会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进而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冲突和误解。陈国明认为差异性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出现冲突的主要原因[1]。影片中,爷爷为了缓解孙子的感冒、发烧症状,采用了刮痧这一中国传统的治疗技术,但被美国人认为不爱护儿童。这不禁令爷爷感到困惑:在中国传承上千年的传统刮痧技术,怎么到了美国就成了虐待孩子的证据了呢?除此之外,影片中许大同的教育方式也令美国人感到十分困惑。例如,许大同在儿子不道歉的情况下,一怒之下打了孩子,被询问原因并告知对方“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时,更是令他的上司感到不解。中国人眼中的传统美德,在美国人眼里却很难被理解和接受。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随处可见。在中国,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在美国会引起老年人的愤怒,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误会屡见不鲜。
影片《刮痧》也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是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只有了解别国的文化背景,了解双方文化观念的差异,不断磨合,解决冲突,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从医学认知差异、人际关系差异及教育观念差异三个方面阐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就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并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1 影片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1.1 医学认知差异
刮痧是整部影片的导火索,是引发人物冲突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中医疗法之一,在中国民间极为常见。但是,这一流传千年的中医疗法到了美国,则成了家长不爱护儿童的证据,成了控诉许大同虐待孩子的罪证。这一引发冲突的导火索正是中西方医学治疗理念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的典型代表,整体思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点之一。所谓整体思维模式,是指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也同样不可分割。基于整体思维模式,传统的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中的有机整体,五脏六腑是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关系,其既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又重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在统一性,因而在治疗时主张通过调养全身来达到医治效果。与此相反,美国作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强调分析思维。基于此,西方醫学更加注重具体、局部,强调数据、实验的重要性。
中医是中国几千年来智慧与经验的结晶,针灸、按摩、推拿、刮痧等技术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推崇,但在国外还未得到普遍认可。在影片中,从普通的美国民众到法官,甚至医生都对这种治疗手段一无所知,认为这是不爱护儿童的证据。影片中的这一幕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医与西医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缺乏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因而引发了诸多误会。事实上,中医与西医并没有孰好孰坏之分,二者各有利弊,中医注重经验而忽视了实验数据的科学例证,西医则注重实验而忽视了人体的差异性,只有中医与西医相互了解与交流,各取所长才能不断完善进步,同时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也可以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1.2 人际关系差异
人与人处在一个复杂的交际网中,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都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制约,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必然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差异[2]。由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以及观众对西方文化的陌生,影片中的许多情节都出人意料。当医院的护士看到孩子背上的伤痕时,认为孩子是受到了家长不公正的对待,便马上报案。许大同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对孩子不公,找了自己的老板兼朋友昆兰来帮忙,但昆兰在听证会上非但没有为自己说话,反而将许大同打孩子的事情说了出来。在许大同看来,这一举动完全背叛了自己,昆兰没有帮助自己反而使自己不是一个负责的父亲的证据更加充分。他一气之下便提出了离职,并对昆兰说出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样的话。
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际关系各有差别,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其人际交往关系较为密切,许多社会关系都呈现出一种家庭化、较为亲密的状态。就朋友关系而言,中国人讲究持久性与互助性。在中国人看来,交朋友的时间越长越好,互相帮助得越多越好,认为关系很好的朋友应该是讲义气,能为自己两肋插刀、赴汤蹈火的。“桃园三结义”也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传为佳话,刘备、关羽、张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生死与共精神更是被奉为典范。因此,影片中许大同认为昆兰没有为自己说话是背叛了他们的友谊,不值得成为朋友。而在美国,人们崇尚个体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常变动,很少有几十年一直联系的朋友,虽然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也是常有的事,但人们更讲求事实与证据,不会因为是朋友就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因此,在影片中,昆兰在被问到是否看到许大同打孩子这一事实时,其并没有因为许大同是自己的朋友便包庇他。这与中国人观念里的朋友关系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双方产生了跨文化冲突与矛盾。
1.3 教育观念差异
不同国家的教育观念与其文化背景紧密联系,中西方文化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在此背景下形成的教育观念同样千差万别。影片中,许大同将自己的父亲接到美国一起居住,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一份孝心。当自己的孩子和老板的孩子发生冲突后,要求自己的孩子向老板的孩子道歉却遭到孩子拒绝时,许大同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这在中国人看来是符合情理的事情,认为打自己孩子并让其道歉是对老板的尊重,但这一行为对美国人来说很难接受,老板觉得许大同没有理由打孩子。由此可见,中西方教育观念存在很大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这一单位极其重要。父母将儿女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常常在升学、就业、结婚及生子等方面替孩子拿主意,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該做什么,对孩子的一生作出具体的安排。在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中国人认为打骂子女是父母爱子女的体现,因此有“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子不教,父之过”等说法,这些流传下来的古训深深刻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影响着其教育孩子的方式与理念。但在美国这个追求自由平等、独立个性的国家里,人们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与子女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尊重子女自己的选择,不能将自己的意念强加在子女身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拥有充分自由并得到充分尊重的独立个体,西方国家甚至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许大同的老板在看到许大同因为孩子拒绝道歉而以一个巴掌回应时,感到十分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这侵犯了孩子的权益。但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许大同看来,这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双方的矛盾也因此凸显出来。
中西方教育理念各有千秋,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不是对比不同,而是要从个性中汲取精华,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
2 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2.1 历史文化因素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使“仁、义、礼、智、信”深深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3]。中国人讲求“仁”,认为对世界万物都要充满仁爱之心,要关爱身边的一切事物,因此孝文化逐渐形成,中国人也通过养育父母来展现自己的孝道;中国人讲求“义”,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有义气,要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中国人讲求“礼”,无论是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礼节,遵循长幼有序、礼尚往来,对待父母和长辈要有恭敬之心,对待朋友和陌生人要谦虚、客气,对待上级要讲求礼节与等级观念;中国人讲求“智”,讲求是非曲直,看重人的睿智;中国人讲求“信”,认为一诺千金,朋友之间应该以诚相待,背叛是为人所不齿的。
相较于中国,美国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国家,其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传承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习俗,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方国家形成了牛仔文化、游牧文化等多元文化。因此,美国人认为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处理事情时也很少看重对方的等级和地位,而是就事论事。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2.2 生活模式因素
受传统农耕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形成了集体主义生活模式。中国人认为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将个人看作集体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国家,以种植粮食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开垦农田,全家上下都以种地为生。在耕种时,人们常常互相借用农具,互相帮助,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中国文化倾向于个人利益让步于集体利益,因此,影片中出现了许大同为了参加会议而缺席孩子出生这一重要时刻的场景。相较于中国的集体主义,西方文化更崇尚个人主义。西方大多数国家为工业化国家,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进入了大工业机器生产的时代,在生产工作中已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不依赖他人的独立的个体主义模式。相较于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往来,他们更看重的是遵循已有的规则办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主义的生活模式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代表的个体主义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与个人利益,他们无法理解个人利益让步于集体利益的情况,因此,影片中护士得知许大同因为开会而缺席孩子出生的消息后,感到震惊也就不足为奇了。
2.3 思想观念因素
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准则。虽然在现代社会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已经接受平等的等级观念,但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仍能看到中国古代等级观念的残留。在现代社会中,父母与子女、长辈与晚辈、领导与下属之间都秉持等级观念办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少数人指挥着大多数人进行分工协作。影片中,许大同对老板的态度就体现了这种等级观念。但在西方的大多数国家,人们信奉“人人生而平等”。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在移民文化及经济文化背景下,美国人认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而不是取决于他的出身和社会阶层,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因此,影片中老板对许大同为了让孩子道歉而打孩子这件事感到困惑,也无法理解许大同因为尊敬他而出手打孩子,但这在许大同看来再正常不过。
3 结语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模式。不同国家的文化并不存在好坏之分,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应以判断对错的眼光去区分文化的好坏,避免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为唯一的标准对他国文化进行评判,要站在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上去看待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当出现跨文化交际误解或障碍时,也要尝试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寻找原因,学会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刮痧》作为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之一,不仅能让观众感受到影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而且能让观众了解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当然,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技术——刮痧与美国医学的碰撞,体现了中国人际关系与美国人际关系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中国教育理念与美国教育理念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人不仅要了解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只有掌握了双方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通过跨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5-6.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20-25.
[3] 彭辰宁.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J].河海大学学报,2005(1):56-58,94.
作者简介:赵婷(1998—),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