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瑜
摘 要: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以及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相对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能够阅读的书籍种类更加丰富。因此,本文抓住初中阶段的这一教育契机,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8-0065-04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fficiency classroom for Chines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DAI Yu (Siyuan Experimental School,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humanistic literacy. Relatively speaking,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lready have a certain awarenes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reading content is also deeper, and the types of books they can read are more abundant. Therefore, this paper seizes this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and conduct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fficient classroom for Chines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fficient classroom
诸多专家学者都明确肯定了阅读对一个人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发现,阅读过大量课外读物的学生,往往其智力水平和语文能力更高,而阅读较少的学生智力水平一般。由此可以得知,课外阅读对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上,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往往将阅读重点放在阅读题的练习上,不注重课外阅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外名著阅读也是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其实很多学生课下都没有阅读,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而课外閱读作为对课堂阅读的有效延伸,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深化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非常必要。
1.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
(1)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长期以来,语文教材中关于阅读的教育目标都是非常明确的,旨在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理解课文思想,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往往都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课外阅读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完全可以选择一些符合自己兴趣需求的课外读物,只有对课外读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阅读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仅对课内的语文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更能了解到很多课本内没有的知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其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和领悟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写作和阅读理解题型服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积累,通过阅读掌握更多优美的句子,强化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但是,毕竟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非常有限,所以,只依靠课内文章很难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对于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外阅读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眼界,丰富学识,拓宽知识面,从而积累更加丰富的素材,为后续写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思考,在和学生以及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对其表达和语言能力进行锻炼,尤其是对于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来说,在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实现表达能力的有效锻炼。总之,在课外阅读的不断积累中,学生的思维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对其想象力和领悟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3)有助于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初中作为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精神。教材中也蕴涵了丰富的人格培养内容,如杜甫、鲁迅、矛盾等著名诗人和作家的文章,大多阐述的是一种在逆境中成长、不服输、勇面挫折的精神态度。但当代学生因为外部环境和家庭的影响,抗挫折、处理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学习中一旦出现困难和挫折,就很容易对学习丧失信心。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往往就会抓住课外阅读教学这一契机,通过向学生推荐励志、正能量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感悟思想,培养直面困难、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从而为其健全人格的养成提供有力支撑。
2.当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
(1)学生层面
首先,阅读量少。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多数教师已经重视阅读教学,但因为学生在阅读习惯上存在一定欠缺,缺乏自主阅读的意识,所以,当前开展的课外阅读相对较少。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学生都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刷视频、玩游戏上,根本没有多余时间阅读,导致课外阅读效果无法保障。
其次,阅读方法欠缺。因为时间、阅读区域的影响,教师很难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但是,像名著这样的书籍往往蕴涵深刻的内涵和思想,一些学生自行阅读是很难读懂的。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阅读起不到明显的效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简单记录和摘抄,达不到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
(2)教师层面
首先,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都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过于关注语文教材,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教师很难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是为了满足考试需要,忽略其自身发展,最终导致课外阅读的效果得不到保障,高效课堂的构建受到很大阻碍。
其次,语文弃“文”的现象仍然存在。语文阅读材料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的范圍也比较广,但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类的学科,其是紧紧围绕学生语言表达和应用以及对文章的理解展开教学的。如果课外阅读成为一种科普类或政治类的形式,就丧失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无法实现。
3.初中语文高校课堂的构建策略
(1)紧密连接课内课外,达到“一石激千浪”的效果
第一,借助课文,以点带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外阅读的开展必须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初中生需要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等课外名著与教材内容也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与教材中的课文紧密联系起来,以课本为导向,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将课内知识作为阅读的点,将课外阅读内容作为拓展的面,从课内文章着手,结合具体内容找到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如主题、题材、写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相同特征的文章,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式的阅读。这样,就可以将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内容紧密连接起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开阔眼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语言。
以《杨修之死》这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了解到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才思敏捷、谋略不凡但容易卖弄聪明、轻率大意的人,而曹操在本文中却彰显出了一个阴险狡诈、城府深、表里不一、虚伪、刚愎自用等负面形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课文中的曹操与我们平常认知的曹操存在很大差距,在我们的认知中,曹操是一个雄韬大略的人,而本文却展现了一个虚伪、狡诈、城府深的小人形象,那么,曹操真的是小人吗?那他为什么又可以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呢?那咱们就一起去《三国演义》中寻找答案吧!”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学生在课下纷纷探索三国的历史,了解三国中的人物,在班级内掀起了一股三国热潮。这种以点带面的阅读形式,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真正连接了起来,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内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其阅读量,激发了阅读兴趣,为课外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利用名著导读课,抛砖引玉。
课外书籍的类型非常多,质量也良莠不齐,尤其是初中生的心智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在自行选择课外读物时很容易选择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书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内知识,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名著,充分激发其阅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论语十则》的教学后,教师应将每周的名著导读课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多媒体在课上播放关于《论语》的讲解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对《论语》的内涵形成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告诉学生《论语》是一本蕴涵丰富内涵和生活哲理的古籍,博大精深,读后会给人留下深深的启迪,并引导学生课下读一读《论语》这本书,在更好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丰富眼界和学识,提升人文素养。
(2)创设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第一,打造教室图书角。
要想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展开,良好的氛围熏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前,教师还要将教室氛围的打造重视起来,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个图书角,并组织学生从家中拿一本优秀书籍,放在图书角与其他同学共享,也可以在图书角放一些报纸杂志和名著,如《读者》《意林》《环球杂志》等,让学生在课余饭后自行借阅。这样的阅读形式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在班级内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实现了课外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弥补传统纸质书籍阅读的种种不足,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电子书籍库,注册公共邮箱,将网上下载的优质书籍一并上传到公共邮箱中,班内学生可登录邮箱查阅。
俗话说,隔锅的饭是最香的,很多学生对自己家中的藏书并不感兴趣,而在看他人书籍时却津津有味,所以,教师就要将这种书籍共享策略利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更好地展开课外阅读。
第二,举办网络读书沙龙。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初中生对网络非常感兴趣,喜欢通过QQ联系,热衷通过网络了解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建立一个网络阅读QQ群,在班内选出一个热爱阅读的学生作为群众,负责群内的日常事务。在课下,班内热爱课外阅读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展开阅读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疑惑,并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书籍推荐给其他同学。这种网络读书沙龙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支持其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为课外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3)开展课外阅读系列竞赛,丰富课外阅读形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各种活动、组织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其中,竞赛就是青少年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种形式利用起来,丰富课外阅读学习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快乐中学习。
第一,开展箴言竞赛。
每个教室后面都设有班级文化墙,教师可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在文化墙上设置一个阅读专栏,值日生将自己阅读过的读物中的经典名言抄录在文化墙上,如:“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阳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能唱出一支美妙的歌。”“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而且,教师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箴言积累本,将每天文化墙上抄录的优秀名言抄在积累本上,也可以将课下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优质箴言记录在本子上。每一轮文化墙展示后,其他同学都需要对文化墙的内容进行评分,取一个学期的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依据之一。在这样的竞赛中,不仅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也可以用心去感悟,确保最终课外阅讀的效果。经过长期的积累,箴言记录册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二,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更是课外阅读有效进行的策略。所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这种读写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起来,每个学期在班级内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征文活动的内容既可以是教材推荐的书目,如《三国演义》读书征文比赛、《童年》阅读征文比赛等,也可以是上级部门统一要求的征文活动,如:“书香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活动、“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活动。将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为课外阅读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课外知识的内化,从而为其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4)实行课外阅读分层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理解水平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评价时,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阅读成果评价的科学性,教师有必要将评价工作重视起来,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学生实际构建一种多层次评价模式,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因为优等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比较强,所以,对其阅读成果的评价应更加多样化,除了要对学生的读书时间和读书笔记记录情况进行考核之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对书本观点的看法以及对内容的感悟,让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而对于学习一般和相对困难的学生,主要就是让其选择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正能量书籍,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相关内容进行分享,在进行阅读成果评价时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时间、读书笔记的质量以及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一些基础性的内容进行评价。在这种分层评价中,学生阅读过程没有严格的约束,更能调动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在培养学困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优等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西游记》这篇课外阅读为例,当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展开分层次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为支撑,对学生划分不同层级,针对具体层级设计相应的阅读问题。例如,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和学困生,教师可以对其提出以下问题:《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形象和性格都是什么样的?孙悟空有哪些精神是非常令人学习的?此外,对于优等生,可以让其在完成阅读后写下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悟;也可以组织开展辩论活动,以“最正能量的人物”为辩题,让学生围绕《西游记》中的具体事件进行辩论,以此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在这种分层次的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可以得到科学的检验,而且,在此过程中,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更能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将课外阅读重视起来,推进课内课外的紧密连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丰富教学形式和评价手段,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水平,更好地满足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以忠.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0).
[2]文忠鲜.让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走进课堂的方法[J].新教育,2019(13).
[3]谢丽坤.阅读教学 一路芬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实施[J].新教育,2021(29).
[4]范有姬.以阅读之美打开语文教学——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4).
[5]罗红娟.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21(15).
[6]朱芸.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2019(24).
[7]洪香.融合课外阅读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当代人,2018(24).
[8]通烈平.让阅读在高效中起航——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