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2022-05-30 10:48熊小文
职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熊小文

摘 要:本文以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提出了“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阐述并分析了该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要点,并总结了应用该模式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企业课堂·岗位学制”    人才培养    模具制造技术

发展好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近些年來,各地实践探索出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企业课堂”和“车间进校”两种模式,分别以“厂中校”和“校中厂”为建设理念,也是比较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应用上述两种模式的过程中,笔者学校又创造性地提出“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利用与东莞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合作的机会,成立企业专班,积极地探索该模式的实践应用。该模式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实践教学深化到模具制造的各个不同岗位,让每个学生在具体的岗位工作过程中,充分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联系起来,把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繁杂枯燥的专业理论中解放出来,深入生产一线,从而达到升华知识、拓展技能之目的。

东莞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成立已近30年,主要从事精密模具制造、精密结构件生产等方面业务。公司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生产设备多,技术先进。尤其是该公司具有从模具设计开发到加工制造,再到模具生产使用及维修保养,最后到报废处理,整个模具生命周期所有环节的技术及设备支持,非常切合笔者学校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结合该公司的特点,笔者学校提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课堂·岗位学制”。

一、“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优势

(一)结合专业特点,分析“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比较多,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技术课,再到专业技能课,涉及的内容有深有浅、有难有易,有10门之多。首先该专业对实操技能要求高。模具中很多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很高,要达到高精度、高要求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借助高精度、高尖端的加工设备,二是提高加工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上述两种情况都对岗位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出一定的要求。再次,模具制造过程复杂,学校很难有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认识和体验模具制造的每个环节。但是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理论知识。只学理论知识,不在岗位中进行实践应用,都是纸上谈兵。上述的教学困境造成学生既不能完整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也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实践平台。

“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则在产教融合平台下,通过校企之间的互动解决了教学难题。“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以岗位课程为纽带,通过学校、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开发教学内容课程,在教师和师傅的精心指导下,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和探索之后,有三大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1.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指望学生主动学习,必然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刻板的教学过程以及老套的课程内容,都让学生逐步远离课堂。但是“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良的教学环境、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完备的师资力量,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从填鸭式的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2.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学生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在工作环境中,必须要适应不同于学校管理制度的企业管理制度。传统的教学无法让学生代入岗位工人的角色,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自然不理想。但在“岗位学制”的模式下,学生与工人师傅同处岗位一线,严格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很有帮助,学生养成的职业习惯也为以后的岗位做好准备。

3.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规划自己职业生涯

在“岗位学制”的学习中,学生对模具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模具专业的社会需求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行业发展也有自己的体会。这些所见所闻给了学生很好的参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 “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模式的具体探索和应用

“企业课堂·岗位学制”的实施需要校企双方充分的协调配合,学生实习涉及多部门、多工种、多岗位,运作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为确保整个教学能够顺利完成,应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一)合理安排学习岗位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企业专班是采用岗位学习的模式,但它又与其他岗位学习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学习岗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岗位轮换制”,第二阶段为“岗位固定制”。

第一阶段为“岗位轮换制”。根据模具制造过程的需求,结合教学内容的安排,学校与企业需协商好具体的岗位,并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人员数量。有意愿参加岗位学习的学生可报名参加选拔,由学校组织、企业主导,按照企业招工的要求安排考核。学生进入企业后,被安排到各个岗位学习,每隔一个学习周期,学生的岗位就要轮换一次,学生在每个岗位都有机会学习。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岗位“工作页” ,用来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笔者学校还在企业的每个岗位上聘请经验丰富的师傅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岗位上的学习。学生在每个岗位都轮换学习之后,结束第一阶段学习。

第二阶段为“岗位固定制” 。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对每个岗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申请第二阶段所在岗位。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加工,在岗位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企业所下达的生产任务。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从学校到社会的衔接过渡。

(二)完善的实习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的管理制度分学生岗位管理制度和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制度。学生岗位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岗位要求,学生在岗位上学习,第一角色应该是企业的员工,所以制定该制度应该以企业的标准为主。学生在岗位上,以岗位师傅管理为主,以学校教师管理为辅,共同完成学生在岗位上的安全及实习的管理。而学生白天实习完之后,晚上要完成岗位日志,回顾一天所学的内容,教师应该对当天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

(三)建立岗位师傅管理制度

学生在岗位上学习,必须有好的岗位师傅指导。但在企业中,不乏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员工,可这些能人往往文化程度不高,又不具备科学的教学技巧,要想把真才实学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就要稳定岗位师傅的队伍,加强岗位师傅的管理和培养。学校给岗位师傅颁发相应的聘书,集中对岗位师傅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并制定相对应的岗位师傅管理制度,明确岗位师傅在教学中的相应任务,以确保教学任务能高质量完成。

三、“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企业课堂·岗位学制”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在岗位上的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不僅得到学生自身的认可,企业员工、学生家长也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在岗位学习中遇到同是中职学校毕业的员工,他们同样非常认可这样的学习模式。

通过对学生参加岗位学习前后的能力水平进行对比,在以下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一是在模具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参加学习前学生对模具的制造过程一知半解,没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更加熟悉模具的结构,并且能独立拆装简单的模具;熟悉整个模具的加工方法和制造工艺流程,并至少掌握模具制作中一个岗位的加工操作;学会模具常用的检测方法;能独立使用注塑机生产出模具产品。

二是在模具制造的技能操作方面,学生原本只熟悉车、铣和数控的加工方法,只会加工简单的模具零件。学习后,学生熟悉了模具制作的整个流程,在各工种岗位上都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完整的岗位学习,学生从岗位出发,在实践加工中,不再只关注特定岗位职责,而是能从整个流程的大视角做好岗位工作。

三是在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方面,通过岗位学习,学生的专业视角更高、眼界更开阔,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而且在具备更多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有助于学生产生更多的专业认同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子珲.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的中职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10).

[2]陈志云.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研究[J].成才之路,2016(30).

(作者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