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翠霞
在一个下午即将下班的时候,她来到我的办公室。“老师,现在可以和您聊聊吗?”我仔细看过去,见她低着头,声音低而哽咽,我心中疑惑,“这还是那个阳光漂亮的女孩吗?”看她这个样子,我赶紧回答道:“当然可以,我很愿意和你聊聊你的事情。”
她叫小怡,是我们阳光心理社的成员,同时也是班里的心理委员。当时入社当选心理委员并不容易,需要做自我陈述演讲,老师和同学投票通过才能加入。记得小怡当时的表现特别棒,以非常高的支持率进入了这个团队。当然,因为她较高的能力和开朗的性格,后面的工作一直都很出色。
“我们班最近事情特别多,我感觉自己应付不来了。”
“张同学和李同学闹矛盾了,互相不理,我想帮她们调节……”
“我们班隋同学这次考试不理想,心情不好,我想劝劝她……”
“我们班谷某某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他特别低沉,我想帮他……”
“听我们一个同学说,我们班李某某上初中的时候割伤过手腕,她这段时间状态不好,我担心她会不会再那样,想开导她……”
听着她的诉说,看着她的样子,我心中泛出浓浓的心疼,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在肩上、心里是承担了多少呀!安抚了她的情绪之后,我特别肯定了她能及时觉察自己的状态并且能主动求助的行为。在谈到她的困扰时,我首先对她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尽职尽责的态度表达了敬佩,同时,和她探讨了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职责范围、胜任力提升、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内容。
这件事情之后,意识到发生在小怡身上的事情肯定也会发生在别的心理委员身上,所以,在征得小怡同意之后,在接下来的“半月团会”上,组织心理委员们就小怡的困扰进行了讨论。主要涉及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及工作中的“能与不能”“自我心理维护”几个议题。
在讨论中,大家结合之前接受的相关培训、学习及自身实际经验,畅所欲言,彼此之间谈了看法、感受和思考。
在谈到心理委员的角色时,有人说心理委员就是观察别人然后转述给老师的“信息报告员”;也有人说心理委员和心理教师类似,是听别人倾诉,帮别人排忧解难的“心灵宣泄场”;还有同学认为心理委员就像是时刻关注周围同学的状态,然后及时救火的“消防员”;甚至有人说自己就是负责调解同学矛盾的协调人,就像河北农民频道的帮大哥……这些同学对自己的定位反映出大部分心理委员日常的状态,但这也表明部分心理委员对自身角色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或误区。
在互相交流及我的引导之后,大家产生共识,心理委员不是“班级全能王”,大家和班长、学委、科任代表、宿舍长一样,是班级管理的协助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清晰自己的角色定位,避免和小怡一样去扩大自身的职责范围,独自承担其他人员甚至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的事务,这样就会造成自身体力、心力的极大损耗,影响学习和自身心理健康。
作为中学里的心理委员,基于年龄、经验、时间精力、升学任务等因素,所以,就心理委员工作范围的“能与不能”这个问题,大家根据心理委员“宣传者、组织者、观察者、陪伴者”的角色定位,总结出如下观点:
1.帮助老师完成一些心理方面的宣传、活动等。
2.发现并识别班级学生的普遍的心理困扰,反映给老师。
3.重点关注班内学生是否有遭遇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异常等情况,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陪伴,重点是提供心理求助渠道,引导其及时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4.发现长期情绪状态低落、自伤及轻生倾向等严重状况的及时报告老师。
“不能”做的,其实也就是超出中学生阶段自己职责和能力范围外的。
1.勿要触犯他人隐私,观察别人心理状态之后贸然去帮助别人,可能会触犯对方的心理边界,让对方感到不被尊重。
2.勿要把所有的人和事都囊括到自己的职责范畴里。比如說普通的同学矛盾、短暂的情绪低落、同学和老师的小冲突等等,要知道自己没有精力每时每刻关注班里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也没有能力去解决班里每个人的困难与烦恼,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我修复的力量。
3.对于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勿要托大,让自己也陷进去。在自己的认知中,觉察出班内可能的某些长期状态不良、自伤轻生的情况,多加关注,告诉对方需要去寻找专业老师的帮助和求助渠道,并及时报告老师,做到这些就够了,因为自己不是心理咨询师,至于后续如何进行心理辅导就是老师的事情了。
关于这个话题,心理委员们在讨论之后得出如下观点:
(一)心理委员不仅助人亦要懂得自助和寻求他助。观察班级同学的心理状态时更要觉察自己的状况,一旦发现有些问题出现,在自我难以消解的情况下要敢于抛开“我是心理委员,羞于向别人求助”的心理包袱,寻求同学、老师、家长的帮助,以尽快调整自我状态。
(二)提升自我胜任力。日常团队例会和活动中,更加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多交流,彼此促进,在良好的身心状态下体会服务他人的快乐和满足。
(三)借力小伙伴,形成助人小团体。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和班级其他人员抱团,与班长、团支书、宿舍长、老师、心理老师等形成助人网,在团队当中工作,会发现增多很多力量,少了些许孤独感和无力感。
最后,小怡作为代表谈了自己的感受,她说:“我之前总觉得以我的性格、能力和满腔热情是完全可以做好这件事情的,现在我明白了心理委员不仅需要这些,还需要自知、技巧、心态等很多东西。”“心理委员的工作更像艺术,它是流动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这份生命力的养分就来自于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陪伴和互助。”
在我国很多学校都有尝试设立心理委员制度,层次涉及高校、中学乃至小学。实践证明,心理委员制度确实健全了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及危机干预体系,也弥补了学校心理教师严重缺乏带来的教育不足。但实际情况是中学的心理委员在年龄、经验、认知、能力、精力等方面无法和成人相比,所以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在“理想向往状态”和“现实实际情况”产生不匹配的时候就会导致很多心理委员产生内在冲突甚至影响自我心理健康。所以,特别注意引导中学心理委员清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界限、助人亦要自助的理念尤为重要。此外还要多组织团队成长,提升他们的胜任力,因为,心理咨询师尚且有工作范围、能与不能、胜任力提升、定期督导这些保障自身健康、积极的方法措施,何况是作为中学生身份的班级心理委员呢!
编辑/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