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霞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任务之一。相较于其他科目,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出突出的独立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奠定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进而有效达到培育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将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主要通过灌输式教育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这虽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但就其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学生对其内容的理解以及知识的领悟绝大部分来自对真实历史事件的分析,因此简单的知识传递并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其内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来加强对历史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促进其思维意识的提升,通过分析真实的历史事件来养成科学的历史价值观,进而加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也可以看出,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要想有效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应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
(一)鼓励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
历史知识的学习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历史事件,因此历史事件也是历史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历史事件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习,初中历史时间跨度大,因此教师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为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整体的事件脉络进行分析,并保证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表达和分析能力,只有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认知水平,为后续历史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历史冲突,同时引导其对相关历史事件展开分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地图、资料等工具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并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充分关注学生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的过渡,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二)提升历史兴趣,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是一门丰富且具有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重点往往集中于历史知识、特定时期以及人物事件上,这样的内容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长此以往学生还容易产生枯燥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来加强对历史的理解,并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除此以外,历史事件中不仅存在着极大的趣味性,还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事件的起伏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发生的情况,同时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与情感,并与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还可以站在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团结奋进的意志品质,进而加深对祖国的自豪感、归属感与荣誉感。除此以外,在教学历史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从其丰厚的历史价值中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进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当前初中教学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并不断提升其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魏想君.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