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芳妮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我们国家明天的建设者、开拓者,为他们提供安全、和谐、愉快、充满阳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尤其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近几年,校园里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和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学校主体责任下,针对学生在校园内的欺凌事件,不但要做好预防、干预、教育等前期工作,也要科学、合理地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一定要弱化校园欺凌事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下面以陇南市武都区城区中学生为例,就校园暴力现状分析及干预策略展开讨论。
一、影响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因素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首先,网络化娱乐的误导。现在打开网络,各种娱乐节目五花八门,有些还比较专业,也能让观众从中领悟和学习到一些内容,有些纯粹是哗众取宠,让一些所谓的偶像,做一顿饭、整理一个房间等,这种娱乐节目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并不高。所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会学习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使自己的认知产生严重的偏差,行为变得浮躁、不踏实,容易惹是生非,无故挑衅同学等,进而形成校园欺凌。
其次,社会认知的负面误导。部分人被一种浮夸的、虚荣的风推着走,以貌取人,以衣识人。这种情况表现在,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只看成绩,一看到“别人家孩子”,都竖大拇指,不管这个学生品行如何。这不但无形中影响了“别人家孩子”的思想教育问题,也会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模仿。对于学习好,但品行不好的学生来说,这种榜样显然只能起到反作用。比如,“我学习好,我就是老大。”“我学习好,你们就要以我为中心。”如果学生在这个时候对自己的行为管理不当,就会演化成校园欺凌。显然这种风气是不该有的,大家都能意识到,但是如果不纠正,还一再地放大,会不经意间让学生之间进行比较,这都是造成学生不和谐的因素,也为校园欺凌行为留下了隐患。
(二)学校各方面教育的偏差因素
首先,德育是从思想、精神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如爱国、爱社会、爱学习等。但是我们现在的德育大多淡化了道德的教育。这种德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也忽视了学生需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认识,如晨会、节日庆典、国旗下讲话、校外德育基地的参观和学习等,还有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以及一些传统节日等。这些都能让学生的思想受到陶冶,使他们产生情感式的吸收、消化,让学生的内心变得温暖、安宁。
其次,对于欺凌现象,教师也在认识上存在不足,这使教师在预防或者处理这类事件时出现不合理、不及时的现象。比如,一个学生特别爱推搡学生,有意无意地,只要有机会,他从不错过,甚至有好几次差点把别的同学推下楼梯或者碰到桌子或凳子上。这种长期有意识的行为,显然已经形成了校园欺凌事件,可是教师在收到别的同学反映时,只对这个学生说:“×××,你怎么这么好动,能不能管好你自己?少影响其他同学。”教师显然在这种认识不足的误导下,淡化了这种行为的危害性,甚至是危险性,没有对这个学生的行为引起重视,让他及其周围的同学都在校园欺凌或者危险潜在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同学间相互影响的因素
学生在校园这样一个大环境、小社会里生活、学习,他周围最多的就是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同学的品质、认识、学习、行为等,又存在差异,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学生。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同学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因素。
首先,与品行不好的学生交往过密。学生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再经过一些环境的影响,他们就有了差异。有些学生不但在学校爱打架、爱拿别人的东西,还不爱学习,专爱惹是生非,看见哪个同学不顺眼,自己又比对方强,就欺负他。这个同学身边的人,如果看不到他的这些不足与缺点,长期和他交往在一起,久而久之,也会变成欺凌学生的那个人,变成令人讨厌的人。但是,学生的认知、是非判断能力有限,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发现、引导,学生是很容易跟风的,而且不辨是非。
其次,还有一类学生的存在,也是影响和助长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那就是旁观者。他们冷眼旁观,没有立场,欺凌者、被欺凌者还有跟风者,都以为欺凌者是对的,这就是“弱肉强食”的结果。这种同学间无形中的相互影响,就是校园欺凌现象滋生的土壤和环境,不从这方面下功夫,校园欺凌有可能愈演愈烈,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可想而知。
二、校园欺凌问题的治理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认知,使校園欺凌消灭在萌芽阶段
每一个教师都担负着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双重责任。针对校园欺凌,要减少它或者彻底消灭它,教师对校园欺凌的认知是关键。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讲座,如如何认识校园欺凌,如何预防、干预校园欺凌,面对校园欺凌如何处理等,让教师经过学习、研究、讨论确定校园欺凌的概念,就能让他们在工作中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能及时制止或者干预,并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懂得收敛自己的行为,并与同学和谐相处。比如,一个爱对同学动手的学生,长期有这种行为,如果教师能辨别校园欺凌,及早对这个同学加强教育,告诉他校园欺凌对他及其他同学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一定能解除这个学生身上潜在的校园欺凌隐患,还他和其他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建立防治制度,制定科学引导预案
事实证明,人力始终是有限的。学校虽然有很多老师,但他们的责任不光是负责学生安全、思想教育,还有知识的传授。在这种多重任务下,他们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比如,对校园欺凌的关注,不可能时时处处都及时、准确。所以,作为学校,为了防治校园欺凌的发生,要不断地完善制度,让制度帮助学校和老师管理和发现校园欺凌事情,使老师能及时和科学地做出教育、引导。首先,加强校园巡查,尤其是在课间休息或者午间休息时间、上学期间等;其次,在学校各个角落安装摄像头,监控校园环境;第三,要把校园欺凌求助电话公布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手段;第四,要求班主任与家长加强沟通,在发现有校园欺凌的苗头或者任何相关的问题时,与家长联手教育,及早制止或者消灭校园欺凌的事件或苗头等。总之,完善的制度,不但能帮助老师、学校进行教育、管理,还能让学校和老师及早发现问题,制订合理的教育和引导措施,守护学生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增强学生良性互动,营造和谐气氛
其实学生之间出现不和谐的因素,甚至是校园欺凌的行为,与社会影响、学校教育有关系,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不了解有关系。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一个学生由于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又瘫痪在床,他既上学,又要照顾父亲。为了维持生活,小小的他上学要提个袋子捡废品,然后放学后再换成钱来买菜。他的这一行为被一个同学发现了,鼓动全班同学嘲笑他、欺负他。有一天班主任老师为了让全班同学了解这个同学,就带领学生跟踪这个同学,一直到这个同学家,在窗外看到他一回家就为父亲翻身、做饭,完全不像他们一回家就有做好的饭菜。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默默地离开了。后来他们经常帮助这个同学。所以,作为班主任,要通过一些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为学生营造和谐、互助的气氛和环境,使校园欺凌事件没有生存的土壤,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总之,校园欺凌对于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甚至长久下去,会扭曲学生的人格、品质,歪曲他们的价值观,给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可逆的负能量。所以,在学校责任视野下,对于校园欺凌现象,教师不但要从社会上找原因,进行矫正和引导,还要关注校园内的情况,从校园环境、学生的自身找原因,发现校园欺凌的隐患要及时干预,对于已经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不但要科学认识,更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提升他们的认识,改变他们的行为,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在本校园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