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俊锦
在网络等多种文化影响下,一些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思想认识模糊,人生观、价值观呈现迷茫状态,心理出现问题。那么,作为中小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一点个人肤浅的想法。
一、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需要从小、从早开始
《三字经》这本书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刚出生时他的本性都是很善良的,但是在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随着生存环境的不同,以及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古人的这一看法我很认同。我们知道儿童都是赤身降临人间。他们的思想很单纯,没有一点瑕疵。活泼可爱的他们每天除了吃、睡,只想着玩耍,心理上没有任何的压力和苦恼,长到四五岁后有时因为淘气、不懂得或者不考虑后果做错了事被大人批评或责骂几句,他们也只会一时不开心,但随后很快又高兴起来。
家长和老师,只要能够从孩子出生后的这个时段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做事、怎样待人接物、怎样读书学习;坚持给他们渗透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励志成才的思想;讲述自古以来遇到困难与挫折而勇于迎难而上最后获得成功的事例,就能从小、从早正面引领和激励他们,矫正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孩子及早知道人生有很多的困难和曲折,为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遇见挫折和坎坷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不然,等到孩子进入小学、初中或高中出现不良的思想意识或心理疾病时,我们才去一味地批评、指责,那就迟了。
二、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需要学校和老师的耐心引导
我们知道,一个学生进入学校不仅仅是学知识、启智力、积睿智、谋前途,更重要的是接受思想的熏陶和理想的塑造。如果我们把学校比作车间,那么刚入校的学生就好比不成型的钢材。一块毛坯钢材只有经过锻造、雕刻、打磨才能成型,才能被安放到相应的位置,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一个学生进入学校后,只有在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等约束下,接受培养、学习知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守纪律、守规矩、有学问的人。可见,学校的教育管理对中小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健康的心理形成的重要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学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此,教师要在青少年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精心引导和栽培,用正确的思想、健康的心态引导学生,将德育教学和学科教学紧密融合,把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与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同时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利用晨会、主题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教学邱少云、杨靖宇、刘胡兰的相关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守纪律、爱祖国;在讲述陈景润、霍金的故事时,要引导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心理承受力,迎难而上。教师要矫正学生一时出现的错误和迷茫,给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帮助他们树立宏伟的理想、正确的“三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离不开家庭的密切配合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人生的第一堂课就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一面旗帜、一面镜子。因为一个孩子从出生第一天开始,除了从父母身上得到独特的遗传基因之外,一般就和父母朝夕相伴生活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志向喜好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成为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
记得有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说的就是家庭对其成员的影响。一个学生每天在学校除了接受学习教育的时间外,他们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家庭或父母身边度过的。父母吃苦勤劳、仔细节俭、孝敬公婆的家风,和蔼友善、贤惠礼让、爱好诗书的文化素质和德道修养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同样,父母好吃懒做、吸毒酗酒、好赌盗窃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作为学校和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要引导家长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掌握一些家教技巧,开展家庭教育。学校和教师要经常询问家长孩子的变化、了解他们的情况;指导家长在孩子出现厌学、逃学现象时,要心平气和地做思想工作,讲读书与不读书的利弊;当孩子出现打架斗殴、盗窃吸毒等不正确的行为习惯或者消极厌世等不健康的心理时,父母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听一听孩子的想法,指出其中的误区,要有“牛头不烂,多费几把木炭”的耐心加以引导矫正。作为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要严爱相加、刚柔相济、奖优责劣。对于孩子好的表现给予及时肯定,使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孩子错误的言行、举止,要及时批评教育,给予正确引导,绝对不能因为“他们还小、不懂事”放任不管,使孩子缺失家教,从小养成以“我”為中心或养尊处优的个性,使孩子以后遇到稍有不顺心的事,就怄气出走或产生其他消极的想法。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平时要多留心孩子的变化,多和他们沟通,要及早干预孩子不健康的心理,严格管理教育他们,告诫他们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上网要有选择性、节制性,阅读或浏览的网页要健康等。家长要严格要求自身,以身示范,懂得“己身不正,焉能正人”的道理,使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要协同学校和老师,多管齐下,共同肩负起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的重任。
四、社会要为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西方的一些消极思想和国内的一些低俗、庸俗、媚俗文化开始渗透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等思想也逐渐侵蚀青少年原本纯洁无私的心灵,误导孩子,使其走上歧途。这就要求国家必须严格管控,给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一是提供安全上下学环境。公安部门要加大力度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惩治一切危害师生安全的行为。在学生上学、放学期间出警巡查,震慑黑恶势力、不法分子和校外欺凌分子,为师生保驾护航。二是要净化学生学习环境。工商和公安部门要禁止任何人在学校周边开设网吧、赌场、歌舞厅等娱乐场所,限制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进入。三是严把文化传承关。教育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查各校给学生配发的教材,将健康向上、利国利民的优秀文化传授给学生。教师要用高尚的品德、纯洁的师德、丰富的知识、正确的言行引导学生。学校要用校园或楼道文化阵地为学生创造文明高雅、锐意进取的学习环境。四是留心关爱问题学生。学校要让学生多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多与学困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引导他们释放心理压力,健康发展。
总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小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学校和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使他们养成遇到挫折迎难而上、遇见问题冷静思考、遇见压力自我释放的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