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鹏
摘 要:语文素养不仅包含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包含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素养的高低。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必需关注,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思维;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1-0089-03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students' Chinese thinking ability in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LIU Hongpeng (No. 7 Middle School, Yuzhong County,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hinese literacy includes not only Chinese knowledge, Chinese ability, learning methods and study habits, but also humanistic literacy such as thoughts, emotions, and aesthetic tastes.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imparting knowledge to students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lso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Thinking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literacy, and the level of thinking ability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Chinese literacy to a certain extent. With stronger thinking ability,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will also be improved accordingly. Therefore, cultivating students' Chinese thinking ability is not only the necessary concern of Chinese teaching, but also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High school Chinese; Chinese thinking; Training measures
2015年,教育部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语文学科素养中就包含思维发展与提升。因此,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学生思维特点,有效挖掘学生思维潜力,借鉴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培养策略,促进学生良好语文思维的形成。
1.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的特点及重要性
(1)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的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渗透。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章,都是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的,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徜徉其中,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写作技巧、表达能力,思想情感受到熏陶和教育。这些都是通过不断渗透逐步实现的。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是潜移默化的、循序渐进的,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比如,在执教《离骚》这篇文章的时候,在传授文学艺术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培育。当然,这一教学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渗透过程。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的另一特点就是宽泛性。毕竟中学语文教材内容来源较为宽泛,不同的學生在对同一课程予以学习的同时产生的思维不尽相同,这就致使学生在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有不同的思维出现,同时还具有较广的涉及范围。比如,在执教《林黛玉进贾府》,有的学生可能对贾府建筑的豪华富丽、布局讲究产生兴趣,有的被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有的会对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礼教制度想做更深的分析,有的会被作者妙笔生花、高妙超绝的文字功底所折服。面对同一篇文章,学生的思维取向不同,兴趣的侧重点有别,这就是语文思维的宽泛性所在。
(2)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的重要性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也是工具学科,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有较强的促进性。中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需要学生进行识字阅读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人的核心素质之一,思维对大脑客观认知外界事物的活动,要是在中学阶段能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予以良好培养,势必会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有较强的促进意义,引导学生对语文价值予以发掘,对语文知识充分运用,为接下来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缺乏整体规划
虽然教育部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中有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一训练未必都受到重视。一些教师对语文思维的概念没有清醒的认识,缺乏规划指导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思维能力是综合性的,并不是教师就某一思维能力对教学计划予以制订,思维能力自身也有一定的难度梯度。层级较低的思维能力,训练较为简单,学生掌握也较为轻松。但是还有一部分语文思维能力层次较高,学习难度系数较大,教师要想很好地培养就需要具有详细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予以培养。
(2)过于单一或固化
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不足,传授知识没有立足学生视角,依然具有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在进行思维训练时,很多教师只是将问题出示给学生,或者只是按照“标准答案”判定学生的对与错。既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也没有对学生创新思维予以肯定和褒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锻炼,慢慢地思维就会固化,就会一味按照用教师教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也不会尝试用新的角度、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思考解决问题。
3.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措施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也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对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为学生细致讲解各类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以及相关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不仅仅需要运用语文思维以及相关学科素养,合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做事的能力以及学科素养。正因如此,教师则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具体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热情。中学语文教师的思维应该是发散性的,能够灵活应对遇到的不同问题。教师应该更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予以充分了解,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智力情况等,秉承因材施教的思想开展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对应的知识学习,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进步表示鼓励和赞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身。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过程较为复杂,教师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扎稳打,帮助学生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过程,随后通过此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身语文思维。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较为复杂的学科知识之时,可能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抵触心理、排斥心理,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则需要为学生细致分析各类学科内容以及专业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理解学科知识具体内容,深层次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随后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思维能力。比如,在执教《唐山大地震》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对文章题目予以分析,教师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地震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你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你知道的破坏型地震有哪些?地震发生时或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做?教师通过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予以激发,为接下来的继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对课文朗读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地震后看守所的犯人去救人,自己却没有趁机逃跑?对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引导,通过这种简单却具有意义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自主思维予以良好培养,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促进学生发展。
(2)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思维的广度,就是思维主体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这种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就是发散思维,它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也可以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语文学科说到底,是一门社会学科。它不追求结果的精准和单一。若每个人写出的文章都是一个套路,一个调子,将多么单调乏味。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拓宽思维广度,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相关研究表明,中学语文教材多来源于实践,相对来讲学生群体则是对实践较为缺乏的群体。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入体验和感受。知识的积累是思维能力拓展的基本前提,也是重要保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对文章的情感、重点予以体会,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自我分析,不断提升探究能力和自我分析能力。
逐步拓展语文思维的广度,则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培养自身发散思维,进一步开拓教学视野,完善学生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理解某一学科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发展特殊性与个性,可能对具体学科知识产生不同理解,不同学生也可能会对同一学科问题产生不同认知。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以及自我成长过程较为复杂,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融合全新教学模式,应用较为多样化、全面化的教学观念与教学理念,逐步完善课堂教学主要流程,丰富课堂教学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意识到培养自身发散思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只有学生充分意识到当前学习情况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情况,才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课堂教学活动,才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发散思维。
比如,在执教《铸剑》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一些课外学习任务予以设计,引导学生对作者鲁迅生活的背景予以调查,课外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通过图书馆、多媒体等进行调查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从中不断深入探索,获取相应的答案,这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予以激发,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课外大量的阅读,从而对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拓展。同时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朗读比赛等,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对学生的语文思维科学有效地予以培养。
比如,在执教《蜀道难》和《琵琶行》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品鉴、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诵读,对两篇古文不同的思想予以分析和体会,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予以引导并科学处理,让学生通过品鉴和朗读活动实现自身语文思维的培育。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借助议论性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活动,比如,《师说》这一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引导,促进学生更深一步地开展思考活动,这对其语文思维的培养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思维的深度,是指思维主体思考问题时,抛开表象,从问题的本质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实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分析和解决。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对问题善于运用,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思考予以不断引导,以便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或者通过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究实现知识的获取,比如,对中心思想予以提炼,对作者的深层次用意予以体会等。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将各类学科知识进行初步整合,针对具体学科知识进行层次划分,将其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提取出来,随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着重讲解相关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教师也需要对课程教学标准进行细致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主要目标以及一系列阶段性教学目标。学生在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则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汲取其他教学资源,逐步完善课堂教学主要内容,随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逐步掌握全新教学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相关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层次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宽课堂教学的深度。比如,在执教《赤壁赋》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将相应的知识内容引入其中,如让学生了解苏轼生活的情况,其为什么要写赤壁赋,有什么用意,苏轼通过《赤壁赋》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赤壁赋》来对自己的思想予以表达等,通过这些问题的不断抛出,学生能夠很好地把握《赤壁赋》这篇诗文,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背景、作者情感等多方面开展考虑。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外知识,丰富知识储备,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供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把握语文思维能力的特征,深刻探究当前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然后基于实际,创新教学,切实有效地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予以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隋慧.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20).
[2]袁树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