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22-05-30 12:25张东熙
求知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动手能力小学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设置是教育教学的一大创新。该门课程通过各项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一定的科学办法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育者应当积极探索的话题。文章对此进行相关论述与分析,以期为增强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动手能力

作者简介:张东熙(1963—),男,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中心小学。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这给学校和教师在管理和教育学生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是学生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响应国家号召,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己任,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其综合能力。文章就小学综合实践课存在的问题、动手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及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进行分析。

一、当前小学综合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的认知不足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已经开设多年,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对综合实践课重视不足,导致实践课程的开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对于学生基础学科知识的过度重视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导致学生缺少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时间。此外,教师需要完成基础学科的教学指标,而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指标,对属于副科的综合实践课的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对于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同时,学科设置中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对学校的实践场所和实践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学校受到多方面限制,难以开展综合实践课[1]。

(二)一些学校和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程,忽视实践活动

当前,部分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状况,会提前为学生规划相应的升学目标。在家长的规划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文化知识。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明白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养,但是,他们也认为实践活动的开展会耗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加大学生的升学压力。调查研究显示,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各个阶段,学生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部分学校为了保持升学率,会相应地增加学科教育课时,这必然会对实践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部分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和学科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会限制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与国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背道而驰。

(三)对学生的安全保障不足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学校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学生的安全。实践活动不仅在校内进行,还有可能在校外开展。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但是部分学校因为担心学生在外出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所以直接降低了实践活动的开课频率,甚至要求教师只在教室内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方式必然会影响实践活动课堂的效果,进而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部分教师忽视实践过程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参与和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开阔视野,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学会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倡导体验感的获得。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实践过程,强调学生是否能够融入其中并形成相应的认知。但是,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实践过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的时候,仍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让综合实践活动浮于表面。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脱离实际,且难以发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

二、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教师应当依照学生的特点,多举行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通过各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想要的东西,让自身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而且,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立足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当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手工作品,并获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赞赏与鼓励时,他们就会提升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奥秘。教师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自我,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過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学科整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数学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相对复杂,对学生的逻辑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尤其是学习空间几何方面的内容时,容易遇到困难。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空间几何时,需要在脑海中想象相应的图案,但是部分小学生在立体几何方面的想象能力有所欠缺,导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在综合实践课堂中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展开训练,让学生动手进行立体图形的折叠和制作,将综合实践课程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因此,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未知,踊跃尝试,发散思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传授实践方法

教师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实践方法。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水平都不一样,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动手能力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遵循教学规律,在综合实践课中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如何养花”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先提前了解养花的具体方法,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指导。在开展这一实践课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观察实物,初步了解养花的技巧。在实践课中,教师再给学生传授较具体的养花技巧,如施肥时间、杀虫办法,鼓励学生用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在课后试着种花,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种植的花,并在班级内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种花的技巧,培养其动手能力,还要在种花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进行价值观引导[2]。

(二)灵活制订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需要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设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发挥想象,进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学“感恩父母”这一节实践活动课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精美的贺卡,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提问:“大家想不想制作这样的卡片送给自己的父母呢?”学生会回答道:“想!”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制作贺卡,让他们利用教师提前准备的彩纸和贴画,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卡片,并在卡片上写上感谢父母的话语。在学生制作好卡片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卡片做点评,赞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恩父母的孝心。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动手的兴趣,也能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学会表达感情。

(三)发挥引导作用,切实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进步。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实践活动的要领,提高动手能力。

例如,在植树节这一天,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植树。部分学生可能是第一次种树,缺乏操作经验。对此,教师可以拿起锄头一边示范,一边向学生讲解植树要领,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学生看到教师的示范,与教师分享了成功种下一棵树的喜悦,也会兴致高涨,愿意跟随教师一起挖坑、种树。对于种植得比较好的学生或者能较快掌握植树要领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以提升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动手热情

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综合实践课的意义,让学生重视课堂的实践操作过程,以良好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实践活动。为此,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豐富实践课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热情。

例如,教师在开展“剪纸”这一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讲述有关剪纸的历史文化知识,加强学生对剪纸这门技艺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剪纸有关的视频,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讲述相关的文化知识,为剪纸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给学生示范剪纸的过程,可以先剪一些样式较简单的图案,如太阳纹、柳叶纹等。学生看到教师剪纸的过程,会产生好奇心,从而产生动手的兴趣。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带着好奇心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实践课堂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活动内容充满生活气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教师可以将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让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例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与端午节有关的活动。第一,教师先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端午节的来源和节日意义,学习端午节的诗词等。第二,学生对端午节有了更多的认识以后,教师可以在教室里举办包粽子的活动。教师让学生提前一天准备包粽子需要的材料,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把任务分摊给每个小组,如让第一个小组准备糯米、大枣、豆沙等食材,第二个小组准备粽叶、绳子等材料,第三个小组准备电饭锅或其他可以煮粽子的炊具。第三,在正式包粽子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包粽子,让大家讨论如何才能包好粽子。在学生尝试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科学引导学生。这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

(五)倡导团结合作,提高课堂质量

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也要让学生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此,教师可以开展集体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学会在实践中与别人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集体任务,如让组长在小组发挥统筹的作用,带领团队开展任务。在开展集体活动的时候,各组应当让组员轮流担任组长,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进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对小组成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促使实践课堂高效进行。

结语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在实践活动课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与时俱进,创新课堂,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胡蕊.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J].奋斗,2018(12):28-29.

吴夕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成长[J].中国民族教育,2017(12):62-64.

葛微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2):128-129.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动手能力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探讨
试析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自主研究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暑假综合实践课研究
试析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自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