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三融合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探索

2022-05-30 08:44温春友敖广武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30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政

温春友 敖广武

摘要: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及学情特点,进行了铸魂、提趣、育思、成养四位一体的教学创新探索,最终实现学生具备创新精神、踏实苦干等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首先,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形成了独特的思政元素融入,实现引导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的育人目标,即铸魂;第二、从师生关系及案例小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从快乐学习到学习快乐的变迁,即提趣;第三,以常新的生活案例根据问题以头脑风暴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及创新思维,即育思;第四,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方法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的务实的职业素养。最后,对教学创新进行了反思、建议及进一步工作。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0-0156-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计算机所具备的较强可操作性,其普及程度日益广泛,几乎融入了社会各个领域。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类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类课程,具有受众广、覆盖面宽、实践性强等特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解决各领域实际问题。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2 现状分析

2.1 授课对象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一年级新生。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学生对于前期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一些来自农村或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因此,学习缺乏信心,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2 授课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各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的重要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常识、常用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常识、常用工具软件等。教学内容宽泛杂乱,蕴含着大量思政元素。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老师们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然而,对于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却疏于关注,多是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些思政案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3 发现与剖析问题

3.1 发现问题

Word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的重要内容,文档的排版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毕业设计(论文)要科学严谨地表达研究课题的结果/结论,就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化格式。目前,各高校对本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排版格式都有相应的撰写规范。每到毕业季,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排版都要占用学生和指导老师大量的时间,但效果不是很理想[1]。

毕业设计(论文)排版看似小事,实则一方面传达作者的态度;另一方面,排版过程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学知识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剖析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是:一、毕业设计(论文)本身的特征。毕业设计(论文)本科生要1万字以上,研究生要3万字以上,博士生要5万字以上,可谓长文档。如此长的文档并非一蹴而就,在书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章节调整、图表增减等,从而使得论文排版工作烦琐,易出问题[1]。二、学生对待排版的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认为排版是小事,只要把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做好就行,重视程度不够。三、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不足。

正是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得笔者重新思考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从学生的思想、兴趣、思维培养,以至养成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

4 教学内容创新——铸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植根于新时代,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2]。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索,创新思维,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全过程。

4.1 指导思想

2016年至2021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國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也于2020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

4.2 理论基础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出:有什么样的生活,即有什么样的教育。新时代的发展,有思政灵魂的生活,就应该有思政的教育[3]。

4.3 思政元素

根据课程章节内容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有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懂法,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已经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5 教学策略创新——提趣、育思

5.1 提趣

1)理论基础

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说:唤起兴味,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4]。

2)以提趣实现“快乐学习”——“学习快乐”

第一,严与爱并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上老师要激情满满,纪律严明;课下的有效沟通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即使一句爱心提示,学生也会感动。如图1所示。

第二,以小技巧作为兴趣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部分案例如表2所示。

5.2 育思

在保留基本知识点讲授为主的前提下,采用探究式教学,以源于生活工作实际的案例为基础,随有随加。

1)理论基础

思考是一个由态度、知识、技巧组成的复杂行为,使得个人在感知他或她的周围环境时比仅靠直觉更有效。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杜威先生说,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产生疑问;查出他疑难的地方,使他想种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6]。陶行知先生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便、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3]。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3]。

计算思维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所提出的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4]。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计算思维概念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种方法,是一类解析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打破固有思维模式,以新颖独创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和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出不一样的并且具有创造性结论的思维模式。

探究式教学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是帮助学生成为更善于思考的人。

2)育思案例教学设计

育思,首先是教师自己应当是一个善思的人,从而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怎么去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及今后专业学习中的创新思维[5]。

对于计算思维个人理解更普适的说法,即大众思考如何使用计算机解决大众生活工作中问题,使生活工作更高效。

学习、工作、生活中有许多案例,教师将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并进行知识点提取、教学设计,用于教学进行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下面以两个实例加以说明:

例1:毕业设计(论文)排版

根据多年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排版格式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编号

(2)图序、表序

(3)三线表及表内文字

(4)外部粘贴的字体字号

(5)目录

(6)参考文献的格式

其中,针对标题编号问题录制微课,其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

例2:校服尺码统计

案例起源:女儿放学回家带回一张校服尺码填报表,如图3所示。班级第二天要上报各项合计结果。

作为家长委员会成员,接受统计任务后,我没有按常规方法,让家长在微信群里上报尺码,而是想如何利用计算機及新技术帮我提高工作效率。几分钟后,我用Excel重新构造了一个基本表和统计表,如图4和图5所示,并对其进行了加工,统计工作由计算机自己做,并想到了新技术——共享文档,大家既可以用微信小程序也可用电脑进行在线填写,第二天一早我直接刷新统计表,并打印出来明细及统计部分。

本案例的育思过程设计如表3所示。

总之,工作生活中,笔者非常乐于帮助别人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提升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将其提炼,设计用于教学中。

6 铸魂、提趣、育思——成养

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本专业相关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解决生产经营一线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是:职业信念,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关键词组成;职业知识技能,即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行为习惯,是指一个人长期在职场上从事某种职业而养成的一种极富职业特点的综合素质。

铸魂,即思政元素的混合、化合于教学内容,实现了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学树立学生正确人生的价值观;提趣使得学生从快乐学习向学习快乐的转变;育思,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中的创新思维训练奠定基础。同时,铸魂、提趣、育思这三者又非完全独立存在的,是相互融合,助力最终实现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7 结语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中,课下使用微信、学习通、QQ,电子邮件等沟通,布置课前预习、发布课后作业等。并将部分知识点录制微课,实现差异化学习。客观题目的作业及小测试使用学习通进行发布。学生的考核由原来的考试转变为考查,进行全过程考查。保留一部分基础知识的客观性测试。同时考核学生的作业、实验及解决问题能力测试。

经过探索实践,教师的教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教学理念素养的不足。作为教师本人,除了要研究专业领域的知识外,还应该把教育理论作为科研进行研究,才能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及思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在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方面还需创新。

为了在授课过程中进行铸魂、提趣、育思三融合,形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系统性、规范性,教师应继续坚定信仰,深入学习,提升素养,运用先进教育理念,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踏实苦干的职业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温春友.毕业设计论文排版微智能样本的制作及共享[J].福建电脑,2020,36(12):173-175.

[2] 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16-202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s7865/s8417/.

[3]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

[4] 威利斯(Willis,J.).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策略(万千教育)[M].吕红日,汤雪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5] Orlich,Harder,Callahan,etc.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指南[M].牛志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 时伟.教育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20.

【通联编辑:梁书】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