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策略

2022-05-30 10:48金发奋
文理导航 2022年26期
关键词:计算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金发奋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计算题的教学。计算是学习小学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学習数学必备的一项技能,既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专注于计算题的教学,以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计算实践,拓展他们的计算思维,让他们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文章基于此点,对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策略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的前提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教学属于基础且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于计算题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计算题的学习中熟悉计算的概念和知识发展的过程,能够真正地掌握数学计算题的方法,让计算成为自身学习数学知识的一项基础技能,在计算实践中达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一题多解,拓展思维

对学生的计算题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上。通过计算题教学,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广度及深度着手得到切实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计算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倡导一题多解,让学生在多角度的分析中来拓展自身的计算思维,整体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就有这样一道计算题“40.4×2.5”。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基础,他们也能够充分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来展开简便计算。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迁移运用,让他们尝试使用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来计算小数乘法题。对此,在这一计算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独立思考,迁移运用,一题多解,切实拓展自身的计算思维。在此基础上,学生便想到了多种计算方式,比如:将“40.4”拆分成“40+0.4”,整个算式变成了(40+0.4)×2.5=40×2.5+0.4×2.5=100+1=101;也有的学生将“40.4”变成“101×0.4”,整个算式就变成了101×0.4×2.5=101×(0.4×2.5)=101×1=101;还有的学生将“40.4”变成了“10.1×4”,那么整个算式就变成了10.1×4×2.5=10.1×(4×2.5)=10.1×10=101。如上,教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探寻这一计算题的多种解法,既巩固了他们已有的乘法计算知识基础,也发散了他们的思维意识与理念,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出发去展开计算题实践,这其实便体现了他们的数学素养,促进了他们数学计算水平的

提升。

二、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在以往的计算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关注计算结果,并不注重算理的分析,导致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仅仅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做题。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他们也不理解。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计算题要求学生要正确运算、理解算理、合理运算,这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际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重算理教学,要借助算理教学来调动学生探究计算题的主动性,让他们掌握算理,培养计算能力,实现综合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负数》时,在这一节内容的计算题教学中,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应用,尝试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着手去理解算理,延展思辨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出示旧习题,让学生运用负数知识来解决以前做过的题目。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之前做过的方程“50-x=21”,减数为“x”的方程其实一直都是学生计算的难点,很多学生在计算实践中都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负数来帮助学生理解,将左边的“-x”移动到右边,变成“+x”,然后整个题目很快就做出来了。通过旧题新做,能够让学生切实感知到负数的价值。而学生这样的一个计算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推理能力发展的过程。他们经过这样一次计算实践,明晰了等式左右正负数的关联性算理,提升了他们对算式的正确认知,这样便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设计,也提升了他们的计算效能。

三、转化思维,简化计算难题

在实际的计算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引导学生转化思维,将原本复杂的计算数学题变成较为简单的计算形式,进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而这种思维转换主要是以两种形式加以体现。第一种转化是由大转到小,也就是将数值偏大的计算题转换成数值偏小的计算题;第二种转化是由小转到大,也就是将数值过小不好计算的计算题转化为数值较大容易计算的题目。这两种思维的转换目的都是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减少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他们的计算效率。所以说,在小学各种模块的计算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尽量落实转化思维的运用,以此来简化计算难题。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就有这样一道计算题:“已知一包盐1.25元,请问买8包盐需要多少钱?”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应用题,他们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列出算式“1.25×8”。而真正的难点就在于这道计算题的计算。小数乘整数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些许难度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维中的“由小变大”来解决这一数学难题。比如,可以将“1.25×8”直接扩大一百倍,变成“125×800”,所获得的结果为“100000”,然后再除以“10000”,最终得出结果为“10”,以这样的方式,便达到了简便运算的目的。又比如,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节所涉及的算理,让学生计算一些大数乘法,比如“2500×500×400”,让学生利用“由大转小”的思维来将算式的小数点往左移动两位,然后整个算式就变成了“25×5×4”,最后算出的结果为“500”,由此,便可以将小数点往右移动六位,最终得出的结果为“500000000”。如上,通过这种转化思维,可以将原本看似比较复杂的算式转化成符合学生常规计算的算式范围,能够让学生较为灵活地减轻自身的计算量,让他们的计算效率得到切实的提升,达成计算难题简化的目的。

四、因“错”利“导”,高效计算

(一)挖掘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寻找错因

在计算题的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忽视错误资源的挖掘及利用。教师应该明白,小学数学的计算题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计算题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能够掌握更为灵活的计算方法,整体提升他们对知识的计算及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错题资源,引导学生去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

首先,有的学生在计算题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因为部分学生在计算数学题时可能会存在盲目套用公式的情况,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计算规律中所涵盖着的逻辑关系,以至于他们在运用计算公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比如,在“小数乘法”计算题的实践中,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教师就要让学生先学会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根据运算的原理來进行计算,还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在审题的基础上运用计算的基本逻辑,这样才能够提升他们综合运用计算算理的能力;其次,有部分学生在反复做计算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固化的情况,特别是在计算应用题过程中,他们可能存在对题目条件分析不够深入的情况,进而导致他们容易出现一些习惯性的错误。因此,在分析错因的基础上,教师就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对比,要按照自身的计算思路来进行反思和检查,力求能够找到错误的根源,进而优化自身的计算过程;最后,不良的计算习惯也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计算错误。除了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数字运算问题之外,还有的学生不爱验算,这样也会提高他们的错误率。比如,学生在计算“2.3×1.5”时,有的学生就会出现小数点标错的情况,进而得出错误的答案“34.5”。因此,在分析了错因的前提下,教师就要要求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要将自己的演算思维标注在旁边,比如,“2.3×2=4.6”,而“2”要比“1.5”还大,所以“2.3×2”得出的数就应该比“2.3×1.5”的结果大,但是“34.5”很明显要比“2.3×2”的结果大,足以说明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如上,通过让学生呈现验算思维,就能够避免他们出现更多的计算错误,保证他们计算的正确率。

(二)分析计算错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错误资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寻找错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身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自己出现的计算错误时,时常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他们会产生畏惧心理、沮丧心理或者说自卑心理,以至于会让他们频繁出错。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对计算题产生一种消极、懈怠的情绪。对此,教师就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以更为科学、正确的态度去分析自己的错误,能够正视错误,利用错误来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所以说,教师最好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首先,要在计算题的教学中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教师不能将计算题当作十分简单的内容,不允许学生出错,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在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时候,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去分析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将这些错误作为宝贵的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反思自己,让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错误,由内而外地认知到错误的价值,然后在纠错过程中提升计算效能。其次,有的学生会在同一个错误点上反复失误,究其根源,还是他们没有重视错误。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错误中总结规律,并积累经验。比如,有的学生在展开整数乘法计算时,他们常常会忽视乘数个位上的零,比如“120×200”,很多学生计算出的结果为“2400”,这其实就说明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乘法的规律和原则。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多多进行这一类的乘法计算题练习,然后让学生总结整数乘法的规律。比如,乘数个位上有多少个“0”,那么末尾就需要有多少个“0”,这样便能够让他们在后续的计算题实践中不仅不会忘记,还能够简化自身的计算,最终强化他们的计算效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计算题教学要进行优化与创新,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来加以优化,创新学生的计算方式,优化他们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素养及效能,让学生能够以更为科学的方式来展开计算实践,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钦.厘清算理与算法——小学高年级数学算理教学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9):33-34.

[2]刘启明.浅析一题多解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12):99.

[3]黄玉梅.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1(9):30+32.

[4]周蒙.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8(21):75.

猜你喜欢
计算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两步计算题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