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摘要:家长是孩子第一和终身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补充,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和希望,他们的前程好坏及其家庭的幸福與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有利于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但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不当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出现厌烦、缺乏自信、嫉妒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影响家庭幸福。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 现状 建议
一、中国家庭教育及其特点
家庭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易》中就有记载:“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 、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孝经·圣治章》中孔子也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可见,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就已经将家庭教育置于基础教育的地位。 孟母三迁,就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秀典范。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是家庭成员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一般我们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其狭义的层面。从而我们知道中国家庭教育就是具有中国特点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具有无与取代的作用。
二、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社会观念也不断的更新,因此家庭教育的观念也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现状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观念复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教育的概念中既有现代化、民主化和改革性的进步特点,也存在传统的、专制的、保守的落后成分。例如,在家庭教育的目标上,在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存在着片面的人才观;在家庭教育观念中,承认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忽视家庭教育科学价值的认识同时存在。
(2)家庭教育方式片面。由于父母不能对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特点等进行正确的全面认识,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家庭教育环境,实施的教育内容过于宽泛,要求的程度高,并且实施方式具有片面性甚至极端性。部分父母采用家长的权力与权威对子女控制的“专制型”教育方式,强制孩子依家长意愿行事,这样就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3)部分家长素质落后。家长素质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却面临严峻的问题,从父母的总体素质看,远远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很多家长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方面有严重缺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也有明显的不足,时间长了,也会慢慢影响到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例如,家庭教育氛围紧张,缺乏温情和沟通,是家长素质不够的结果。再如,小部分家长的思想还很封建,认为女孩子不用去学校接受教育而让其在家帮忙干活,这一件件事情都表现出部分家长素质的落后性。
(4)家庭教育的区域差异性明显。这种区域性的差异可分为东西差异、南北差异、民族差异和城乡差距,等等,尤以东西差异更为明显。一般来说,生产力对教育具有绝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西部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那么相应的,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包括家庭教育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们都因为各种落后的条件被禁锢着,不能很好的接受家庭教育。因此,对于这种区域差异,国家和社会应该大力调整,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促使我国教育朝着全面、均衡方向发展。
四、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对家庭教育的叙述,突出表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因此家庭教育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环境和谐、方法科学、要求一致、全面关心、因材施教。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家庭教育中落后的观念,家长应该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马克思也曾说,教育子女是家长的职业。这都强调父母对孩子要养、教并行。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应首先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是父母的罪过。有不少家长把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都归咎于孩子自己而不反思自己,殊不知家长的责任和付出对孩子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不仅要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要认识到教育过程中的“度”:教育要适度而行。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自身学习发展的特点合理选择学习模块,不能要求其各方面都精通,“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针对家庭教育方式的片面性的问题,尤其是“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要坚决摒弃。应该加强父母与子女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家长与子女间有无良好的理解和沟通是能否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并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采取最有效的教育。相互间很好的理解和交流能够营造和谐宽松的生活和教育氛围。家长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少训斥,多交流,避免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心理障碍”。应该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不能固定不变,对孩子的评价不能死板片面,因为孩子是发展中的有独特性的完整的人,他们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这样就不可避免的犯错误,所以家长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哲学中发展的原理,合理对待孩子的进步和不足,然后帮助孩子对其优缺点进行“扬弃”。
第三,对于家长素质落后的现状,社会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向人们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知识,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积极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的榜样。孩子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他们的身心发展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物的影响,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应把言教和身教统一起来,既要重言教,又要重身教,这样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成长,不仅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也有利于孩子形成高尚的人格修养。而错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则是消极的,尤其是溺爱型、互怨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否定型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易.第二十三集(上)[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2]孔子.孝经.圣治章[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3]三字经[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4]论语·先进[M].现代出版社,2013.
[5]张丹.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