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传统文化渗透,构建小学语文和雅课堂

2022-05-30 10:48黄婷婷
文理导航 2022年27期
关键词:文化精神课外阅读

黄婷婷

【摘  要】在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已经从知识传播逐步转变到了综合素质培养。在这种背景下,积极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也可以较好地推动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体系的创新转变,并完成和雅课堂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文化精神;课外  阅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发展过程中的精粹,在教育领域中也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全面渗透传统文化要素,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受到文化熏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语文教师充分明确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和生活场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下面也立足于这一点,谈一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全面渗透。

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意义,这里也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第一,有利于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理念。小学语文学科在渗透传统文化要素以后,学科教学活动也可以较好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理念。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新课标体系要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与教育,这跟传统文化渗透的落脚点是一致的。第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新时代,但是传统文化的社会认可度还存在显著不足。基于这种背景,在小学积极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就可以较好地改善这类问题,使得传统文化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依然能够取得主流地位。第三,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创新。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改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能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灵活,有助于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创新。

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现状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已经开始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但是最终取得的效果并不出色。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掌握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方式,使得传统文化在课堂环境中流于表面,很难对学生产生文化熏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较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与理念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偏向于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将自身代入到教学中心区域,最终也就很难保证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水平不高,无法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传统文化情境中,很难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熏陶。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展开传统文化渗透的全面探讨。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和雅课堂打造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应该在后续教学活动中引起充分重视。这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的具体方法,推动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系实现较好的创新转变。

(一)通过趣味故事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的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积极引入一些趣味故事内容,实现课堂环境的优化与改善。特别是小学生群体的注意力本身就很难集中,同时对于抽象内容的理解能力有限。不仅如此,较多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也不高,对于课本内容的认知能力和快速接受能力也存在欠缺,很难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若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引入一些趣味性故事,那么就可以较好地改善这类问题。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来看,很多传统文化要素都包含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小学生对于这些故事都非常好奇,并且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于这些趣味性故事,真正打造和雅课堂。在具体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做好故事内容的优化與调整,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层次进行专项设计,保证这些故事对小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比如在统编版教科书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于课文提供的传统文化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寓言故事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如何测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并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与互动。在学生充分讨论这个问题以后,再进行“曹冲称象”寓言故事的讲述。在讲述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视频。这样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参与到寓言故事中,在课堂中也具有较为显著的积极学习态度,提高学科学习效果。

(二)提取传统文化精神,锤炼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要素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提取传统文化包含的精神,并通过这些内容切实强化学生的道德水平。这是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拥有很多传统美德元素,对于小学生也有着较为显著的教育作用。事实上,在当前新课标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过程,并推动学生形成较高的道德水平。而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传统美德元素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可以考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融入。这也要求教师先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剖析,同时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精神的交叉点,使得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融入渗透可以变得更加顺畅,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时候,教师也要结合德育教育的特点,进行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优化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直接进行传统美德的灌输,而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从传统文化元素中充分感知道德元素,最终对传统美德产生正向认知。比如在统编教科书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提取传统文化要素,增强学生道德水平。在具体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雷锋的事迹,并充分发挥雷锋的榜样作用。教师可以结合雷锋的事迹传播雷锋形象所代表的各类优良品质。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在道德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集中凸显雷锋榜样形象,并带领学生积极学习雷锋,规范自身的言行,最终形成较高的道德修养。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道德范例,具体有乐于助人、爱护环境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真实事情,就可以对小学生产生正向引导,最终使得小学生形成较好的道德修养。

(三)设计传统文化互动,强化文化熏陶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要素加强师生互动水平,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也要求教师要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并强化学生群体在教学情境中的体验水平。在具体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应该避免直接套用网上现成的教案,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保证最终设计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契合度。除此之外,教师在跟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也应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还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保证师生活动的和谐性,避免和雅课堂建设遭遇太多的阻碍。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虽然比较一般,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也有较多想法。而教师在开展教学互动的时候,也应该立足于小学生群体进行专项分析,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群体在互动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各个学生都可以在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考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使得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并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比如在统编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重阳节的节日场景,同时也可以向学生询问重阳节的节日感受。在学生充分了解重阳节以后,教师就代入节日氛围引导学生感知诗人王维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感,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内涵。教师在讲解这首古诗的时候,也应该跟学生进行密切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在讲解完这首古诗以后,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传统节日的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跟同桌交流自己在传统节日时所做的事情。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传统节日试着写一些古诗,并跟同桌进行交换。在学生写古诗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在班内进行巡视,查看学生所写的古诗内容,最终选一些比较优秀的古诗在讲台前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主动思考传统文化的相关内涵,同时在传统文化熏陶下进行古诗词创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科素养。

(四)引入课外阅读资源,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也可以借助于课外阅读材料的力量,使得学生对于文化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有较多传统文化素材,但是想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课外阅读资源,那么就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显著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积极关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源,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国外文化。这主要是因为在当前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学生了解多种文化也更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具体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划定一些阅读书目,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教师还可以将课外阅读文本直接设计到课后作业中,配合当前我国推行的“双减”政策,显著提高语文学科作业的质量。这样以后,课外阅读环节就可以显著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科作业品质的效果,推动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实现快速稳固提升。比如在统编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中,教师就可以针对父母之爱进行全面讲解,并积极引入一些课外材料强化教学效果,如孟母三迁等。在选择这些课外阅读材料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使阅读材料内容可以通过多模态方式展现到学生面前,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成效。通过引入课外阅读资源,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形成孝道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文化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国外关于父爱与母爱的经典小故事,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到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正确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实际上,中西方文化在父母亲情方面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其中的差异目前正在不断缩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也在不断转变,在保留精粹内容的基础上积极融入新的元素。而教师通过让学生多阅读一些有关中西方文化的课外材料,学生就会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较好地把控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这样以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在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水平,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综合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可以取得較为显著的教学成效,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并且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则应该充分关注传统文化在课堂环境中有效渗透的方法,能够强化传统文化要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时候,教师也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并基于此灵活使用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渗透活动营造和雅课堂环境,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实现较好的创新拓展。

【参考文献】

[1]曹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42-43.

[2]袁海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21(34):91-92.

[3]王富保.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新课程,2021(46):88.

[4]徐晓慧.浅析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141-142.

猜你喜欢
文化精神课外阅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从中西宗教差异中透视中国文化精神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