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
摘 要:中职是为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度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今后自主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任务驱动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以更好地让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为学生今后工作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一、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优势分析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对学生自身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表现力。同时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从素材选择、主题整合到教育技术运用多元把握,推动整个课程内容鲜活呈现,教与学都要做到高度协调,才能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一)信息化教学可以鲜活、立体地呈现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教社统一出版的教材。教材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引入了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基本操作与软件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通过鲜活、立体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一些抽象原理。并通过案例展示、操作指引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开展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迎合中职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有效理解课内知识,还要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为学生延伸一些前沿性内容,提升学生计算机思维连贯性,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学生融会变通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切实教会学生一些实用性内容,鼓励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并让学生与当前时代步伐一致,助力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有效创新。因此,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推动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为学生实践操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多元内容的整合,更好地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推动学生高效进步,为学生今后自主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三)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单纯立足课堂推动学生学习提升,所能呈现的内容有限,而且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借助网络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方式实现碎片化学习。同时一些重要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边观看边操作,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学习潜力,服务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更好地以学生素养发展为中心,推动学生积极实践、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得到有效锻炼,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教育机会。
二、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趋势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性价值日益凸显。在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学生理论及实践相应的课时之外,必须着力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结合当前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思维不灵活、应用意识不强等问题,必须更好地以互联网为依托,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并进一步带动教师教学水平有效提升,适应当前社会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综合性需求,深度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习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着眼于一线对人才培养的综合性需求,提升学生自身学习创新意识。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改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更好地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需要关注学生自身实践技能的提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能力,同时能更好地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融通发展,增强学生自身职业技能的适应性,让学生全面掌握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网络知识、Office软件、Win10系统操作。另外,还要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进行有效的学习体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线上学习、合作互动、主题讨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空间,并让学生自主把控学习过程,从主题确定到签到、分组、选人、测验、投屏、主题讨论、成果展示等多个环节都要让学生自主参与、灵活实践,深度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学习进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也在逐步加快。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步伐,將学习中涉及的多项任务有效分解,为学生设计一环扣一环的可执行任务,推动学生学习参与项目实践。在教学推进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更强的成就体验。同时在操作推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以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赋能。以教师的教学指引、评价、反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参与,不断进步。
(三)以信息化测评落实过程性评价
传统理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测评主要集中于考试这种单一性模式,但本身计算机应用基础涉及的内容面广,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知识点也非常多。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更好地立足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推动学生学习发展。教师要围绕教学过程对学生出勤情况、课前课后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合作意识、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问题解决意识发展、灵活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有效测评,让学生学习过程连贯化。以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收集数据、科学测评,让学生积极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让教学反馈能够更加及时,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进步意识也能得到有效提升。过程性评价的落实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一些优点,对其实施积极鼓励。这样可以更好地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入良性循环。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成就体验,从而更好地以信息化教学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综合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本步骤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与掌握需要长期持续推进,单纯降低标准或者以单一形式展示希望短期突破,就会使课程的整体表现力大大削弱。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习态度端正、教学指引实施、学生自身创造力发挥等多个方面严格要求并细细引导,以更好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一)课前学习,学法指导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信息化教学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学校都已经准备了相关的微课,并成立了教学资源库,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推送,让学生结合视频完成课前自学。在内容推送的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落实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让他们观看视频的同时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把控学习节奏。以Powerpoint动画设置为例,在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微课,展示制作完成的PPT。让学生观看其中的动画效果,通过生动、直观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将对该动画制作的基本路径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有效呈现,并让学生尝试在PPT中完成相应的操作。分别包括让学生制作入场动画、让学生尝试对象旋转等。通过简单可执行的任务为课堂有效预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
(二)课前学习数据分析,确定课堂教学重点
在课前微课视频有效呈现、课前任务有效发布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会积极投入课前学习过程,还有一部分学生带有敷衍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还要能够通过后台对学生预期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观看情况,推送定向通知,督促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积极预习。结合课前学习数据测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微课观看情况及学生动画添加情况等。通过后台数据分析,60%以上的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视频内容,也能够为对象添加动画路径,这就为教学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课中任务引领,唤醒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课前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有效预热,而课堂始终是教学的重点,是推动学生学习参与、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的有效组织和落实,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情景导入,唤醒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一个鲜花盛开的动画,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动画添加的综合效果,并进行操作步骤的分析。通过进入、强调、退出、动画路径四个典型步骤,唤起学生对动画路径学习的热情,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有效的操作,展示并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分小组落实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有效空间,让学生对动画类型和操作方法有效掌握。而分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讲解,通过反复解说,加深学生对这一任务学习的印象。在各小组都能够对这一任务有效突破的前提下,教师进一步难度升级,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尝试进行后续步骤的操作。教师分别为学生呈现了阳光普照、蝴蝶飞飞、鲜花凋零等场景动画,让各个小组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完成。结合有效的任务分配,各个小组高效协作,突破教学任务,最后展示成果。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氛围中。同时依托合作、对话、汇报、展示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对制作过程中的效果选项、计时动画、窗格等具体操作方式有了深刻的理解。结合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再答疑解惑,一节课在高效、紧凑的节奏中顺利完成。学生对PPT动画设置也有了深刻理解。
(四)课后拓展,推动学生更好地体验创新
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课后巩固环节也要及时推进,这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今后工作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环节的推进可以让该小组的成员选择其他小组的课题,进行有效的动作展示,这样就更好地推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可以有效借鉴其他小组的设计方式,为学生体验探索注入更多的热情。在课后拓展环节,教师不要为学生设计一些过难的任务,在一节课的紧张学习之后,学生收获满满。贴近学生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任务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而教师的测评和鼓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后续教学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以虚拟仿真系统为依托,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落实的过程中,除了以网络微课、视频为依托,引领学生学习参与之外,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推动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虚拟仿真系统是在传统的实物图片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更具情景性效果的综合教学系统。
在虚拟仿真系统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小组合作、体验探索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验。以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主板接口这个部分的学习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CPU、内存、计算机系统组成等不能够深入理解。在微课视频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虚拟仿真系统来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对照实训笔记在虚拟仿真系统上进一步观察计算机的主板、CPU、内存等,让学生反复实践,有效操作。切实认知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主板接口,为学生实践应用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体验探索环节,教师还可以将计算机原理的应用与一些闯关游戏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数据和指令更好地明白内存储器、CPU、内存型号等,从而有效了解并完善认知计算机工作原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对当前主流计算机的CPU、内存型号和参数报价有效了解,并尝试结合不同个体的需求,帮他们推荐购机技巧。让学生更好地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迁移,从而挑选更加适合自己使用需求的计算机配件。理实结合,为学生今后工作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开展技能竞赛肯定学生优异成绩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落实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又要更好地以教学过程服务学生未来学习发展和一线实践工作落实。所以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要增强学生信息技术掌握意识和素材整合能力,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学习型人才。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技能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跨班级、跨专业开展竞赛活动。
让学生将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与项目实践、对抗竞赛结合在一起,贴合课程引导学生去研究理论应用,进而创新性设计,确定项目解决的有效方式。在竞赛过程中要更好地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肯定学生的优异成绩,鼓励学生不断挑战和突破,要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引领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未来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才会更具自信,学生学习应用意识也能更加灵活。竞赛中无论成败,都要鼓励学生学习发现,積极进步,使教学育人的价值全面彰显。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好地以信息化要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生活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学习参与,让学生真正成长为课堂的主人。着眼于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理解,服务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参与、实践应用,深度激发学生学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