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骊
现代教育不断发展,对于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岗位胜任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岗位匹配视角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胜任的特征,针对当前体育教师岗位胜任力方面现实困境与影响因素,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最后从政府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体层面提出了优化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岗位胜任力的对策,以期更好的助力高职体育专项化教改的实施与推行。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一来国家对于高职教育加大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二来社会对于高职人才日益认可。民办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为践行大国工匠精神起到应有的作用。体育教学是育人的关键环节,承担着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重任。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正确便知挫折、失败、成功,提升品德修为素养。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责任人,其岗位胜任能力关系到课程教学的质量和育人的成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大源动力。鉴于当前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体育教师岗位胜任力提升将会进一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岗位胜任力的需求特征
1.1 专业知识与技能
民办高职院校生源十分广泛,学生文化课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根据学情特点,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戴,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魅力。通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势必会增强体育教学的成果。一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任课教师做基本的胜任因素,需要体育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对课程内容开发,同时还可以实时进行运动技能展示,并做好课堂内师生的互动,有效掌控课堂。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高职体育教师。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学历高,一般都是硕士学历以上,课程开发能力较强。由于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授课内容,如果继续延续以往的模式,势必不利于育人质量的提升。民办高职与普遍本科学校相比,无论是在教学条件,还是办学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求体育教师在学校能够提供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专长优势,致力于体育课程的整合与开发,特别是教授学生实用性技能。通过标准、优美的运动技能,一来让学生叹为观止,二来激发学生运动技术学习的兴趣。此外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十分好动,特别喜欢非集中的约束性练习。因此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在保证课堂教学秩序正常推进的基础上,适当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环节,让学生高效完成教学既定任务。
1.2 教师职业精神
民办高职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面对学生学情复杂的挑战,要求教师秉承职业精神,恪守职业操守,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首先,体育教师要尽职尽责地平衡好学生的利益与权利,对标职业认同和师德师风,加强对所从事的工作的认同感。民办高职院校一般都没有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主要是从事公体教学工作。一些教师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無法在公体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价值,为此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自我认同感随之下降。然而高职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便是体育教学,如果教师本身就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认同感,无疑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投入,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既然选择了从事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就应该遵守起码的底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
1.3 发展意识
民办高职体育教师应秉承发展意识,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发展,与学生专业有机对接。基于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趋势,体育教学要以职业实用为导向,主动学习并理解现代职教理念,保持终生学习习惯,思考并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主动对接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走向。一方面,以现代职教理念为核心,秉承职业实用性的思域,在体育教学渗透终身学习思维,通过某种行为表达出来。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引导学生对创新产生新的认知,开设适应社会的体育课程,通过经验的积累来形成,提升自身的知识与技能。
1.4 人际特征
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无论是师生间的良性交互和情感沟通,还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配合与交流,这都是提升教师岗位胜任力的关键基础。要想处理好人际间的关系,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具有人格魅力和感染力,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形成感染力、辐射力。一方面,加强自身沟通能力和个人魅力。善于将部门教师凝聚起来。在优质的团队内,与优秀教师形成合力,一来可以相互间取长补短,二来有助于发挥自身特长。另一方面,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发挥自身道德情感、价值观念的优势,由此增加人际间的相互信任与支持。
2 岗位胜任力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2.1 教学目标与职业属性脱节
体育是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目前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为此在体育教学目标方面并不清晰,经常出现与职业属性脱节的现象。一方面,表现为体育教学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仍延续以往灌输式、讲解示范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技能传授和练习为主。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背离。很多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难以满足,学生对于传统教学项目出现了抵触的情绪。正所谓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场所,体育教学理应承担职业教学的责任。如果教学目标与职业属性脱节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制约高职育人的整体成果。为此高职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职业体育特征为抓手,合理进行有力保障。结合学习专业的差异性情况,基于学生身心特点与职业属性的匹配,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2.2 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偏离
民办高职院校主要为地方区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人才质量关系到地方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此要求高职课程应在满足市场岗位职业体能需求基础上,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体系应兼顾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以期增强学生就业素养。然而目前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受自身能力失调的影响,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存在偏离,在体育课程模式中依然沿袭老套的教学内容,不仅体现在职业运动能力内容相对僵乏,而且课程设置与职业体能缺乏匹配,难以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会制约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为此民办高职院校应从职业实用的视角出发,加强体育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的衔接,当然这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胜任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专业教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还要能够与开发融入与职业和岗位需求相匹配的教学内容。
2.3 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然而一些民办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却面临着瓶颈,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现象,以及区域上或群体上的差异性,工作愿景与现实差距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一方面表现为办学基础薄弱,在全面育人、全员育人方面存在差距,教师自我学习意识亟需加强。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特别是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的健全,导致师资队伍处于失衡状态,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职业理念相对落后,阻碍了自身教学胜任力的提升。要求民办高职院校要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对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考核和培养,进行深层次的变化,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保障体育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塑造积极的人格体质,从多层次、多方面整体增强体育教师的胜任力水平。
3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岗位胜任力的提升路径
3.1 优化教师绩效考核标准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面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胜任力存在的现实困境,民办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的领导作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增强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改变以往绩效考核标准的方式,为强化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升自我岗位胜任力认知水平。要求学校采取适当的改制措施,进一步优化教师绩效考核标准,改变成绩为衡量标准的不足,培训评价方式要灵活多变,以期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凸显体育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公平性。在此基础上,基于胜任力理念的培训内容,加大体育教师职业吸引力。采取民主化的校园弹性管理方式,提供温馨舒适的体育教学环境条件。要求高职体育教师做好长期的职业规划,转变以往的教学意识形态和角色,注重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拥有独树一帜的创新性思维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主动争取机会参加培训,珍惜培训机会。积极投入工作,转变角色,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增强体育师资数量配置力度,培养教师终身教育思想。植根于对学生进行职业必备素养,制定适合高职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保障体育教师工作条件,不断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创造性和示范性,加强个人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致力于成为一名专家型的体育教师。营造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氛围,引导体育教师不断朝专业自主成长方向努力,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同时在育人情感也会得到提升。
3.2 健全体育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现阶段,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考核多建立在考试的基础上,考核范围覆盖教师的学历、职称,以及教师的教育成长经历和科研成果等。该定量衡量模式虽然操作便捷,但是却有局限性且过于僵硬化。而基于胜任力结构模型健全体育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一来可以提升教师的知识能力,消除其工作倦怠,减轻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二来能够促进教师工作态度、责任心的提升。胜任力是可以定量衡量的,秉承客观、公平、公正的理念,通过与优秀教师的比对,有助于激励教师增强工作绩效水平,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最终产生由内至外的驱动力。与此同时增强培训的监督和考核力度,体育教师评价考核指标包括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专业技术、技能展示能力、教學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艺术、学习进程控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科研能力、责任心及耐心、正直诚实、积极关注与鼓励、思想与行为引导、尊重他人、分析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爱岗敬业、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夯实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强化高职体育教师教学反思,以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从涵养自身工匠精神入手,强化体育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3.3 完善体育教师选拔和招聘体系
教师工作是一门艺术,为了提升体育教师岗位胜任力,要求民办高职院校从教师的综合素养入手,加强教师选拔和招聘的优化力度,提供相应的地位和待遇。在选取优秀教师人才的过程中,侧重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建立体育教师成长档案,做好体育教师选、评、聘工作。体育教学工作需要精益求精,通过规范教学岗位要求衡量体育教师胜任力,打造体育教师教学胜任力的促进体系,建立“人--职位--组织”分析程序。一方面,基于教师岗位应具备的胜任要求,完善体育教师培养制度,做好岗前培训、听课,鼓励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确保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有序增长。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规章必不可少,采取多种方式缓解或减轻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更好的优化组织结构,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要求取消繁杂的各种检查,让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不断更新体育专业知识,培养学体育教师职业精神,强化自我使命感,更加注重个人深层次的特征,增强育人的理想信念,驱动体育教师自我成长,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胜任水平。
3.4 巩固体育教师科研成果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工匠精神,除了进行专业技能教学之外,还要精益求精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一方面,从职业兴趣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秉承终身学习的职业思维,重视自身人格发展,科学制定教学胜任力提升规划,有针对性提升职业品格与素养。在原有的培训基础上,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科学规划制定教学胜任力,侧重提升责任能力、价值观、个性特质以及工作态度的培养,需要仔细去把握与协调,全心投入到体育教学事业中,旨在增强体育教师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建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搭建优质资源互补与共享平台,开展深度体育教育合作,检验自己的体育教学成果。此外构筑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鼓励体育教师开发、创新与丰富教学模式和内容,定期组织体育公开课,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平台,建立体育教师轮流科研培训制度,使科研教师能够公平地享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转变和更新职业理念,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接受新的体育教学理念。营造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并重的氛围,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及职业导向。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转变和更新职业理念,重视自身人格发展,与时俱进地科学制定教学胜任力提升规划,主动学习以适应岗位,积极投入工作,不断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积累赋能。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持续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高职院校应健全“招、聘、评、退”制度,依托良好的促进机制,为高职体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全力优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生存环境,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激发职工的工作潜力。同时创设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构筑教龄合理的教师队伍,引导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科学提升自身的教学胜任力,从而赢得高职学生的信任和认同。
本文系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2021SJA1002。
(作者单位: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