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均杨
随着国家推出“双减”政策,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紧跟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学生的学习减负提效,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学习上,而这也就为这些学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针对体育而言,其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强健学生的体魄,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进入“双减”时代后,高职院校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思考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以此来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分析和研究了“双减”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能够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所裨益。
进入“双减”新的教育时代后,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越来越符合教育的本质核心,也越来越体现出教育的精髓。在“双减”政策推出以前,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开展体育锻炼,这也就导致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差,这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进入“双减”时代后,为学生减轻了大量的学业负担,为学生释放了时间和精力,所以面对这样的现状,学校教育就要抓住这个契机,思考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采取有效策略,积极为学生开展体育教育,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调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强健学生体魄,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1.1 缺乏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但是就目前高职体育教学而言,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这就导致教学漫无目的,不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在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没有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不知道要通过体育教学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感觉体育沉闷无趣,无法将体育兴趣调动起来,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②多数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特色不明显,与本科教育目标大同小异,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③体育教学目标缺乏深度和广度,一些教师在教学时走过场,流于形式,只要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即可。④教育目标缺乏导向,难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也无法引导学生养成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学生难以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1.2 教学模式僵化
就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而言,其教学模式依旧僵化落后,已经延续多年没有更新,直接背离了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其主要模式仍以学校教学为主,很少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而且体育教学课时少,间隔时间长,这样的体育教学聊胜于无,无法使学生通过广泛的体育锻炼,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只是按照教学大纲亦步亦趋地开展教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没有根据现场实际的教学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教师在教学时,也没有对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进行准确地了解,也没有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類,这就导致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要求。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就难以调动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应付差事,阻碍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1.3 缺乏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意思说的就是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就要准备好完善的工具。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只有体育教学设备完善且高效,才能为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比如羽毛球教学就需要有羽毛球场地,游泳教学就需要游泳池。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高职学校体育教学设备并不完善,而且大多数都十分老旧。这些学校大多数都只有乒乓球、篮球等基本的教学场地,像是网球,游泳等项目的场地都非常少见。同时,随着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招收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但是学校却没有及时增加和更新教学设备,导致学生分配不到学习设备,严重阻碍教学的顺利开展。
2 “双减”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2.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为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新的契机。许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而且也清醒认识到了综合素质对于学生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学生只有具备强大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而体育教学则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极大的助益。其不仅能够教会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同时还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专业的发展,真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2.2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健康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基础,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坚实的保障。而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使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强健学生的体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多门体育技能,这样学生就能在充足的体育锻炼中,不断增强身体素质,为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2.3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身体是保证,而心理则是精神支柱,学生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外,还要有强大的心理,这样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勇于面对,攻坚克难。而通过高职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一些心理知识渗透进教学当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正确面对,沉着应对。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
2.4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
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体育综合素养,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而这也就需要学生具备终身体育精神。当学生具备终身体育精神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在体育锻炼中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而通过体育教学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采取有效的策略,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在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中,学生就会发现体育的乐趣和魅力,从而养成自觉锻炼的精神,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会形成终身体育精神。
3 “双减”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策略
3.1 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制定教学规划
在“双减”的背景下,为高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就要紧跟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双减”为指导,及时更新体育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找到体育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找到方向后,就要采取实际行动,真正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才能合理安排和规划教学内容,并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打破以往课堂教学的沉闷枯燥,营造轻松的,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真正喜欢上体育课,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2 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且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1)根据不同专业,分别制定教学方案
高职院校的根本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所以在教学时主要以专业发展为主。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就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切入点和落脚点,转变以往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只有真正喜欢上体育课,才会积极参与体育学习,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体育的乐趣和魅力,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体育锻炼,积极投入体育学习,从而增强身体素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主要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以此来安排教学方案,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助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比如,针对学前教育的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具备优美的形体和优雅的气质。因此,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针对他们的专业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如加强身体协调性的锻炼,增强身体耐力的训练,以及身体姿态和气质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身体素质,身体形体,身体气质上达到协调一致的状态,为专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再比如,针对土木工程的学生,他们需要经常进出工地,在工地上来回协调,所以必须要有更强壮的身体,以及强大的抗压能力。所以针对这一专业的学生,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就要加强体育锻炼的力度,多开展诸如田径、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让学生在高强度的奔跑中,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品质,提升身体的耐力,全面提升身体素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适当渗透一些心理知识,让他们学会自我排遣,自主疏导内心中的压力,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2)依据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开展体育教学
学生身体健康是未来发展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则是未来发展的保障,这两部分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学生的生理健康。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就要对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准确地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以生理特点为依据,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处在身心快速发育的阶段,正在由不成熟转变为成熟。所以这一时期他们的内心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状态的起伏不定。同時,因为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压力较大,所以在体育学习中就会表现得没有精力,出现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在课下也难以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准确地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逐渐适应高职学校的学习,这样学生才会缓解内心的负担,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
3.3 结合个人体质,开展体育教学
每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尽管他们接受的体育教育是相同的,但是因为他们个体之间的身体素质存在巨大差异,所以能够接受的体育运动量和体育运用负荷是不相同的,这就导致每名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开展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揠苗助长,因为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所以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身体素质强一些,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可能差一些,这些都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收获快乐,建立自信,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4 重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是一个重要方面,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中学时期,主要以体育锻炼为主,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充分,但是进入高职学习后,体育不仅限于体育锻炼,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得到了增强,理论知识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在体育运动中如何避免受伤,如何制定运动计划,如何掌握知识,等等,理论知识丰富。只有让学生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才能理论结合实践,提升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意愿,丰富教学内容。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询问学生意见和建议,还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深入地了解,如果学生的想法比较好,而且具备可行性,教师就可以采纳,并按照建议实行,以此来完善和丰富课堂教学。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自主开展体育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兴趣,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3.5 优化完善体育教学设备
想要使体育教学得到发展和进步,完善的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为了应对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高职学校就要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才能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目标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就要加大资金投入,购进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修建现代化的体育教学场所,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对老旧设备进行维护和修复,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在完善的体设备的支持下,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出,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腾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使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这也就为体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就要对引起足够的重视,抓住体育教学发展的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体育教学,强健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