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藏族人生活的区域,正在形成着越发丰富且成熟的手工艺文创氛围。
偏远的农场和牧区,在企业订单和设计师介入后,出现了一家家恢复和打造自己传统手工艺的合作社,一部分农闲时的留守妇女和打工归来的闲散男人发现,通过合作品牌门店和在线售卖,赚到的居然比去县城务工还多,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待在乡村和牧场。拉萨和日喀则两大城市里,从旅游伴手礼到潮流小物件,消费需求推动着文创设计产业的萌芽。现如今,虽然说不上非常明显的兴旺,但相比十年前,在“国潮”“藏潮”的氛围影响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人才回流了。一部分逃离北、上、广、深的城里人,以及在内地大厂“996”打拼着的藏族人,都开始愿意到雪域高原“从艺追梦”,满足自己和他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毫无疑問,传统手工艺是“喜马拉雅好物”的基础,但要让更多年轻人接纳,又不能只是传承,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创新。
也许不是巧合而是一种路径,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不管是迦入的五之、卓番林的卓玛、麦宿手作的降拥彭措,抑或是超级西藏的刘云龙、噶龘的四郎曲珍,他们都有一个共识:设计师能够带来的改变并不只是产品本身,还有当地人的思想意识。降拥彭措曾告诉记者,当地年轻姑娘更愿意找手艺人做对象。四郎曲珍分享的是,一个不识字的阿妈对于生态和有机有了自己的理解。对于卓玛来说,她的目标是让藏族手工艺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当中,为其所用,但背后的心思却是让更多的藏族妇女学会一门手艺。
如果你静下来心来观察和思索每一个小小的物件,就会发现它们都在发生着变化。牦牛绒在当地非常实用,也最容易被商品化,许多人在它身上下功夫,其织物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纹饰越来越好看;唐卡作为和信仰相关的艺术,也逐渐被普通人接受,从挂在墙上的大件,衍生出小而美的摆件;藏香是和藏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除了闻香,本身药用价值也备受关注,随之,也逐渐出现了精油。除了一些传统物件的延展外,像林芝石锅的原材料皂石,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以石锅或冰酒石的形式出现在都市人的家中;黑陶既有传统的陶壶、茶具,也有更新颖的变化,变成了香薰烛台,材料的自然属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人们的需求总在变化,市场在变,但对雪域高原美好物品的向往和追求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