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亮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在近年来的日益提升,以移动信息交互、自动化控制以及大数据分析为主体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媒体行业中获得了全面渗透与有效应用。例如,先进的智能新闻信息搜集设备、智能新闻采编系统新闻信息大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等都堪称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各个环节中的完美应用体现。客观而a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完全融入到电视新闻从信息采集到新闻编辑制作,再到新闻传播推廣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之中。基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下电视新闻采编的融合与创新有效策略展开深入化的分析与研究,以供参考。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融合创新;有效策略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化迅速发展,让电视新闻行业必须要面临创新化改革,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要在全新的媒体时代背景下增强自身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提升自身采编综合素养与实践水平。在日常新闻采编、报道、传播等环节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与互动,提升电视新闻采编质量与传播效果,增强与受众和媒体用户之间的“黏性”,让自身媒体获得可持续性健康发展[1]。
一、解读人工智能技术主体概念
从主体概念上来讲, “人工智能”堪称为依靠工业生产、软硬件技术集成等创新化方法赋予各类机械设备相应的“智能”,让其能够在帮助人们处理各项事物的过程中形成良好辅助,借以取代人类有效展开各类生产劳动与各项工作。早在1965年,美国哈佛大学年会上便诞生了“人工智能”一词。由著名计算机科学家蒂尔曼在当时首次提出这一概念。蒂尔曼认为:“机械能够通过人为化干预的方式,展现出智能化的生产操作各种特性,进而辅助人类展开各种社会生产劳动”[2]。多年以来,在信息论、系统论以及控制论等各种科学理论的引导下,全世界优秀的专家与学者开始全面关注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之间如何形成完美融合与有效整合。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创新发展过程中涵盖了更多的研究内容。例如:自然语言交互、机器学习、机器人自动化控制以及大数据精准分析等等。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在新闻采编与报道相关领域全面渗透与广泛应用,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与业内口碑,也成为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全新媒体技术[3]。
二、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一)人工智能技术信息过于模块化
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应用中虽然取得许多可喜成绩,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解决。首先来讲,人工智能技术视域下的生产工作往往都是遵循高度的标准化原则,几乎没有任何差异性。尽管这种特点在新时期规模化的各类生产工作中堪称为一件好事,但针对新闻采编工作领域来讲,却存在较大的问题。众所周知,每个新闻事件自身必然会存在差异性与独特性,并且每一件新闻都需要引导和启发受众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4]。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具体应用则显得极为模块化,几乎无法展现出任何的个性化特点以及差异性特征。例如,针对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新闻采编系统而言,该系统能够结合提前设置好的相关程序与步骤针对各类数据与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并且套用已经制定好的模板与结构,结合各种素材和相关程序生产出各种各样“程序化”的新闻稿件。这种采编方式尽管效率够高、质量够好,但必然会导致新闻稿件“如出一辙”、“千篇一律”的雷同性观感,无法与受众形成情感共鸣,也无法吸引受众的关注度与注意力。
(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畴过于固化
结合近年来大量实验与数据的论证表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海量化”互联网信息中针对各种存在极多数据信息素材的采编能够展现出极大技术优势。例如气象类、财经类、体育报道类新闻等。上述新闻类型在日常采编与报道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数据的采集、分类、归纳与整合,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错误率,节约大量的采编工作时间。然而对于一些人文性较高的新闻采编工作,例如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以及专题采访类新闻的报道便很难展现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整体优势。人工智能技术固化的采编模式必然会大大降低一些新闻稿件的独特性、人文性与创造性,让受众和媒体用户在浏览和观看过程产生一种较为“冰冷化”的距离感。导致受众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视域下的一些新闻报道工作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与青睐度,也无法有效拉近与受众和媒体用户之间的距离。
三、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降低工作压力
现如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完美融合,还能够有效降低电视新闻媒体采编人员日常媒体工作的压力,为采编人员节约更多宝贵的时间。比说,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经常涉及到一些财经报道以及气象报道类的新闻,新闻采编工作者在以往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繁多的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等工作。不但会消耗较长的时间,而且人工操作难免会出现各种计算错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轻松缓解采编人员工作压力。人工智能技术完全能够以一种极为精准、高效的工作模式与工作效率将各种数据处理妥当并且做好精细分析。相关新闻采编工作中则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找和整合更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与信息内容。
(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采编效率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与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新闻现场采访以及百姓群众提供的各种新闻信息与线索等,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必然会较为浪费时间,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采编工作的工作效率。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各个领域与各个流程之后,无论是针对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采集整理,或者是新闻现场的新闻线索采集与写作,整体效率都能够获得一个质的提升。例如,近些年来,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新闻现场采访过程中,先进的智能无人机便可以迅速、快捷、精准的完成现场信息采编与整理。智能无人机能够在一个极短时间到达直径15公里内的任意领域与任何地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只要将相应的新闻采编系统放置于无人机上,便能够第一时间结合相关人工智能系统完成各类现场信息的媒体采集工作。不仅提高电视新闻采编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更加省时省力。
四、人工智能技术下电视新闻采编融合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应当深入挖掘信息资源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下电视新闻采编融合与创新工作想要获得有效开展,首先一点就是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现阶段电视新闻采编所面临的各种問题与困境,并且科学化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各种智能终端展开新闻新闻信息搜索、采集与编辑制作工作,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视域下的信息能够符合受众与媒体用户的喜好与兴趣[5]。基于此,在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化开展实践过程中,采编人员需要能够有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鲜明特点与主体优势,并且利用大数据分析当前媒体用户的新闻兴趣与新闻习惯,进而在智能新闻采编系统的辅助下搜集新闻素材、深入挖掘各类新闻信息资源的潜在内涵与价值,全面增强和提高新闻报道的“含金量”,充分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新闻需求与阅读兴趣。
(二)人机协作提升复杂报道质量凸显人文关怀
前文所论述到,融媒体时代,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视新闻采编各项工作中,尽管能够全面提高采编效率和质量,增强各类数据的精准度与真实性,但让新闻报道缺乏应有的情感温度与人文关怀,导致受众和媒体用户无法与新闻报道产生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想要有效化解上述难题,当前阶段,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化实践过程中,应当发挥这一技术的优势与特长,合理化规避其短板与不足,进而在一种“人机协作”的最佳融合状态下完成各类较为复杂的新闻报道工作。例如,在一些大型专题报道以及社会新闻报道的实践过程中,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前期信息准备和整合工作过程中可以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搜集信息、前期数据以及采集各类信息资源。但在后期的专题报道写作与编辑过程中则需要采编人员进行人工化的采编与制作。由相关专业采编人员针对现有各类信息进行有效分析、筛选、编辑与整合,在稿件撰写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个人观点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与新闻采编工作者之间达到最佳的优势互补,确保电视新闻复杂报道的质量达到更高水平,并且凸显出人文关怀与正确的舆论引导力。
(三)拓宽人工智能写作应用领域增强报道时效
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最大优点和特色就是能够针对“海量化”互联网信息进行快速、全面、便捷的搜索与整合,并且能够在提前设置好的相关采编程序模式下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新闻稿件,这种工作效率无疑快于人力采编流程。举例说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机器人极具智能化与快捷化,其能够在3秒左右时间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写作。相比之下,人工新闻采编撰写稿件必然会经历一个整体流程,即便是最快也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多时间。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新闻写作技术自身的便捷性与时效性优势必然应当受到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重视与关注,并且要合理化、精准化的利用于日常各类常规化新闻写作领域之中,进而抢占电视新闻报道先进,增强报道时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视域下电视新闻采编融合与创新的实践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电视新闻信息搜集、整合与采编效率,而且能够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和全面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与短板,进而在具体应用该技术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完美“人机协作”,力争让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电视新闻采编整体水平和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郎大鹏.浅析人工智能技术与电视新闻采编的融合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3):145-146.
[2]格日勒图.人工智能技术下电视新闻采编的融合与创新策略[J].新闻传播,2022 (04):62-63.
[3]杨启飞.人工智能与电视:现状、展望与反思[J].传媒,2020 (03):32-35.
[4]侯月,叶静妍.人工智能时代电视新闻主播如何实现人机协同共赢[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4):18-19+21.
[5]魏宁.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下播音主持现状分析[J].中国报业,2020 (06):90-91.
[6]宋嘉玉.论人工智能背景下电视新闻的“播说结合”[J].视听,2020 (09):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