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的“融创”探究

2022-05-30 00:10毛鑫辉
当代体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融创专项思政

毛鑫辉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体育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其实践与理论的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有很强的关联性和持续性,是一重要思政载体。其面临课程思政配置资源不足、缺乏对思政元素提炼、思想意识弱,思政创新能力差、课程与思政融合不足等现实问题。而提出的解决路径为强化课程思政资源配置,组建执行管理队伍、提升教师思政认知,挖掘及创新思政元素、强化专项课程思政建设,加快思政教学改革、加快专项课程思政评价改革等,推动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思政的融创,加快体育院校思政建设进度。

1 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必要性

“课程思政”并不是指一个课程,它也并非指單纯地把思政课程的内容迁移到其他学科中,是为了建立“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把学科课程与思政做到有机结合,使其产生协调效果,体现出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宗旨的综合性教学模式。体育运动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一项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既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有关体育锻炼的基本技术和科学知识,也能够促进学习者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人格素养和人文精神。将“课程思政”思想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做到了体育运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就是要让学生在参加体育教学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体会竞技、合作、奉献、爱国等精神,从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健全其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 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施的需要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要使其立德,塑形,铸魂。立德树人的效果是检查高等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尺度。要完成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还需要将价值教育、知识传递和能力有机融合一起,而不能割裂。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正是要把正确价值观纳入到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育中,进而引导学生建立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概念这也是培养人才的必然需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专项实践与理论的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有很强的关联性和持续性。体育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拓展,通过训练、理论和竞赛等途径,使专项运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既能提供专项专业的知识,又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这既是当前经济社会现实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育的一项主要趋势。

1.2 加快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是以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国家情怀为主线开展教育。而在目前,体育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总是出现着“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德”的教学现状。针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教育对象的自身特征,体育教育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方法等教育形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及在当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应秉着科学、创新的态度去分析解决教学问题,并在具体教学设计实践中不间断地挖掘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以德育智育协同发展,同向同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稳步进行。

1.3 培养高素质体育后备师资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多样复杂,教育主体、对象、内容以及方法都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单纯依靠思政课程已经很难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完善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在体育专项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可以把学生的个人理想融合到我国发展和实现国家梦想的具体实践当中,认清其位置与“岗位”,提升自己的体育教育使命感,为今后服务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体育管理及产业等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后备师资人才添动力,促发展。

2 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思政中应把握的若干问题

2.1 专业课程思政配置资源不足

体育院校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而全面、庞大而又复杂的工作。专项课程与思政教学在同一方向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要使思政与专项课程真正相结合,必须重视对“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与实践,促进体育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部门配置资源,从而建立起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于专项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内容都是新的认识与挑战,特别是在思政建设前期的教学配置资源不健全,课程思政具体要求不明确,难以从文件转为实践,造成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无规可依、无纲可循。其次,专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较为滞后,缺少专业与“思政”教学设计融合,增加了教学难度。再次,当前,我国体育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目前还不能够构建起一个独立的课程评估体系,既不能对教师能力的评价,更不能对学员的情感认知能力做出评估,因而缺乏评估与督导功能的思政教学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明显缺乏了活力。

2.2 缺乏对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炼

在专项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意志力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在上好专项课程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学习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由于专项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各不相同,部分老师还没有进行过思想政治方面的研讨与培训,对课程思政理解比较朦胧,因此教师在授课实践中为自己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没有进行合理与有效规划,对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和梳理不够,表现为发散片面,不成体系,使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缺乏自信心,很难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促进体育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以人为本,调动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还需要不断深化。

2.3 课程建设中思政融合能力不足

课堂是专项体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应结合学生专业项目的学习需要,根据其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对专项课程建设进行开拓和深化。在专项课程教学内容中,多倾向于竞技,对某一专业动作重复的训练和练习,重视熟练程度及提升成绩,而对于专项内在的为国争光,团队协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等思政教育较差。如,在专项教学中发挥榜样价值,将体育明星的人物精神(例如姚明突破自我,不断拼搏精神、苏炳添敢于创新,逆境成长精神等等)融入课堂,深入分析体育明星精神及技术的创新突破,使课程思政更加丰富饱满,激励学生不断超越突破自我。

3 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思政“融创”路径

3.1 强化课程思政资源配置,组建执行管理队伍

体育高校要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要求,就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和必要的保障。在课程实践中缺少相关政策文件和关键措施管理的保障,将对专项课程思政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体育院校必须担负起专项课程思政环境优化的任务。而完成这种思政建设任务,靠一个院系、部门或专项教研室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需要组建强大的执行管理团队,整合思政资源配置,使之行之有效地運行。首先,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专项课程思政作为体育院校思政工作的基础工程,有着极为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关注。体育院校党委在实施专项课程思政过程中,必须明确思政工作中的主体职责及把握好指导方针,并结合专业项目实际情况,做好各项决策,保证其顺利进行。其次,体教院系、专项教研室等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专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专业属性,要有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思政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其中部门相关领导应积极开展专项思政的动员工作,强化思政教育在体教专项教学中的作用,将课程思政理念渗透到教师教学当中。最后,把握思政方向,明确目标。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是体育教育专业专项思政建设的重点工作。在专项思政教学实践中既要有明确的定位,又要有明确的目标,(如通过思政元素对体育教育专业专项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进行分析,明确教学方式、方法,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融入思政)这样才使专项思政的实施更加通透明朗,资源的集中和分配才更有针对性。

3.2 提升教师思政认知,挖掘及创新思政元素

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在于教师,而教师既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又是育人的首要负责人。培养一批具有“德育意识及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重要人才保证。在推动高校体育专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广大专项专业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使教师能够真正体会到为党和国家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强国建设者、接班人的光荣感与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思政意识。提升教师思政意识首要是,开展思政专题培训指导。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专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专业培训和系统指导,开展立德树人教学研讨、课程思政元素座谈会、师生思政共创研讨会等,让专项教师在思政学习中交流教学经验、梳理专项课程特点、融入思政内容、把握课程与思政双融合育人规律,转变传统专业教学、技能技术教学为主的观念,从而形成专业养成与立德树人相统一,从根本上切实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专项教师课程思政认知及素养。其次,教师主动担当。在体教融合的大环境下,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实施思政建设势在必行。专项课程思政建设既是我国新时代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主义德育工作要求,又是贯彻体教融合的工作需要。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担任人,体育教育专业专项教师要做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担当起培育优质人才的责任。再次,深挖专项思政元素,“教思”协同创新。专项课程教师要从课程特色和教学目的的深度剖析中提炼出课程思政的要素。在日常的专项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有针对地开展思政教育,如在团体训练项目教学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以及体育领域的运动明星,体验其运动精神。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训练中体会感悟思政元素。最后,充分利用现有思政元素,指导专项教学实践。如(董翠香教授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中小德育目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梳理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素质、等4个一级指标和国家自豪、民族包容、历史尊重、体育精神等16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而专项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各专项教研室的作用,集中思想和力量,把专项课程可融入思政的方法、方式等有关积极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掘专项课程特色,以及其中教育内涵深刻的思政元素。

3.3 强化专项课程思政建设,加快思政教学改革

改革的深处是课程,而“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石。因此就应该按照当前学科建设发展规律,切实加强思政课程的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因此首要任务是,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是实施专项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同样的内容,各个老师使用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效果就会出现差异。因此,在专项训练组织形式上可以利用个别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模式、协作教学模式及复式教学模式等,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因势利导法、启发法、困难设置法等适合训练的形式及方法。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及方法完成专项训练特定的教学任务。其次,创新教学方式,设置课程价值目标。借助新媒体信息技术,提升思政教学创造能力。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当前学生关注点及需求,充分发挥移动新媒体优势(如网上共青团课、微博、哔哩哔哩、抖音等)以及学习端各类实用APP(慕课、学习强国、学习通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现实和网络教学互联,使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培养目标应将思政教育融入目标中,与知识及专业技术相共鸣。再次,专项课程“课前、课中、课后”的联动。课程思政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但绝非局限在课堂,课前、课后同样重要。应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点中,完善教学设计。在课中落实,积极引导学生,课堂与学生互动探讨。课后参与实践,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融化思政元素,巩固教学成效。最后,做好榜样及案例教学。思政融入是将思政元素中的一个精神、一个信念理想,运用到课堂案例中,融入课程体系中。在体育教育专业专项教学实践中,通过体育领域先进人物事迹,优秀案例等,(如姚明、女排精神等事迹)学习榜样,用先进典型榜样事迹来感悟学生,使学生树立坚定信仰,勇于拼搏的思政精神。

4 结论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融入思政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全面培养,贯彻落实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精神,填补了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思政教学的缺陷,真正做到了“三全育人”目标。但目前在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思政建设客观上存在课程思政配置资源不足、思政元素缺乏提炼、创新融合能力差、课程建设思政融合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因此,通过强化课程思政资源配置、提升教师思政认知,挖掘思政元素、强化专项思政建设,加快教学改革,加快评价改革等方法手段,推进体育教育专项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使专项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互动,协同发展。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下,开展体育教育专项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同时也认识到专项课程思政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系统性工程,这就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教育科研团队不断地探索,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融创专项思政
打造“融创”新引擎 为机关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融创:调结构、降成本、拿对地! 2020,孙宏斌要做三件事!
融创重庆文旅城曲水风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木为基 构筑光影——融创春风十里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