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云
2022年教育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了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也受到了更广泛关注。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虽处于不同阶段,但都是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目前,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普遍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效果持续下降。对此,为转变该现象,体育教师应在双减背景下,及时明确衔接教学的不足,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生体育教学衔接的意义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旨在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借鉴。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成为了义务教育的重点内容。体育学科有着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能够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开展体育课程,既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体育素养。然而,由于中学体育和小学体育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数教师未做好相应的体育衔接工作,导致小学生在刚接触中学体育时学习压力过大,这并不利于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而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不仅能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还能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因此,为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中小学生体育教师应在双减背景下,加强对体育衔接教学的重视,明确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之间的不同处,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避免出现因中小学体育教学跨越过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现象。
1 双减概述及内涵
1.1 概述
双减通常是指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的有益补充。但传统教育模式下,绝大部分学校在学生作业布置方面都存在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数量过多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双减便是针对该种现象出台的新政策,其能够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实现增质减负的目标。
1.2 内涵
双减政策的内涵是规范校外教育健康、校内教育增效提质。一方面,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仅注重孩子的卷面成绩,一味给孩子报名各种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学生补习越来越多,家长的焦虑也在与日俱增,这既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使得学生学习能力难以有效提高。而双减政策从根源处削弱了校外培训机构的逐利属性,让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为学生发展与成长服务,并非为资本与市场服务,这能够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另一方面,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与教师都能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使其全身心投入的课堂学习,从而达到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2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的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中小学生体育衔接教学,能够优化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序开展。由于中学阶段和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且中学生和小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若中小学体育教师忽略衔接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难以适应中学体育课堂,无法掌握体育知识的现象。针对该种问题,中小学体育教师需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及时明确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热情,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得以完善。
3 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陈旧
在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一方面,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前后重复,内容衔接不流畅,缺少整体性与层次性,这并不符合当前教育改革需求,同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有着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性格特点,但他们的意志力与自制力都相对较差,经常会出现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生身体发育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在教学内容上,学校设计的内容也不同。但就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而言,部分教师尚未认识到体育教学的系统性,使得教学内容并不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中学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小学教育内容则相对简单,导致小学生在刚步入初中时难以适应体育教学,长此以往,会造成小学生缺少体育学习的兴趣。
3.2 教学组织单调
在中小学生体育衔接教学期间,多数教师都采取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往往是理论少于实践,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形式较为落后,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应的学习内容,就可以自主活动,所掌握的规范性体育动作较少,长此以往,小学生便会形成固定化的学习思维,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则相对较多,体育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许多体育动作和体育知识,导致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
3.3 教学思想落后
教学思想作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教学思想的先进与否将会直接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目前,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思想落后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思想已然不适用于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但部分教师仍未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期间,虽按照相应的教学计划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但却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只将体育教学当做学生的娱乐时间,这并不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和锻炼习惯。
3.4 教学目标差异
体育课程是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科目。由于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体育衔接教学效果持续下降。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通常是活跃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思维,培养其体育意识,而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若体育教师忽略教学目标的差异性,直接以中学的体育教学目标规范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的现象,这并不利于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4 双减背景下看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的实践策略
4.1 优化教学内容
在双减背景下,为有序开展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体育教师需注重优化教学内容,打破传统体育课堂的束缚,明确中小学体育之间的差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有效提升体育衔接教学质量,进而为完善学生体育素养夯实基础。首先,教学内容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贯穿着整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选择合理的体育内容,能够更好的衔接中小学体育课堂。因此,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当调整体育教学内容,逐步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合理增强小学末期的运动强度,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中学体育课堂。其次,从教学内容方面开展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衔接工作,能使学生学习自己较为喜爱的体育运动,确保学生体育素养得以提高。目前,小学体育课程并没有相对具体的教学要求,这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有着一定的发挥空间。为此,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师可开展弹性教学,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第二课堂或分项目教学等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全身心投入在体育课堂,例如,体育教师可开设健美舞教学,舞蹈教学,武术教学,球类教学等等,在此过程中需注重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使小学生在步入中学后也能继续练习巩固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习惯,从而达到预期的体育衔接教学质量。
4.2 更新教学组织
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组织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此推进体育教学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传统体育课堂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多以灌输式为主,导致学生缺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这并不利于有效开展体育衔接工作。对此,为转变该现象,体育教师应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体育教学,将中学体育知识以视频、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不断丰富体育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减轻学生学習负担和课业压力,促进体育教学效果得以提高。体育课程主要以实践为主,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直接影响体育衔接效果。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多数教师都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缺少相应的实践活动,而中学体育教学则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身体运动能力的锻炼,这使得体育衔接教学难以顺利开展,针对该种现象,小学高年级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时,既要改革课堂教学目标,还应参考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步探索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期间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巧的讲解互相穿插,使学生能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另外,体育教师还需重视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依托游戏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水平和意识,使其能正切感受到体育学科的趣味性。
4.3 转变教学思想
在双减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教学思想,关注中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小学体育是小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能够强化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需明确体育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后期适当增加中学体育教学的相关要求,使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能够更加连贯。同时,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既要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还应加强重视课程强身健体的作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开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减轻自身学习负担。其次,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难点,对提升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在双减背景下,体育教师应注重构建完善的评价系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更好的表达自身感受,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体育教学质量。
4.4 制定教学目标
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科学制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及时明确当前中小学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强化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能够保证学生在体育衔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所学内容。同时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还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能力,以中学的教学方法为参考,教学目标为基础,逐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中学体育课堂学习时能真正融入其中。另外,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常体现探索自我和发现自我方面,他们的思维批判性与独立性较强,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主要体现在从不精确,笼统性感知事物的整体,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感知事物各部分。针对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处,教师既要尊重和支持学生,也要避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使其能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保障自身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成长,以此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5 衔接教学管理
良好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能够确保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因此中小学应在双减背景下,加强对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衔接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弥补传统体育衔接教学存在的不足,促进体育衔接教学效果的提高。首先,体育教师需从原本的灌输体育教学法转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体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体育学科的趣味性,提高自身体育水平,缓解自身学业压力。其次,由于中学生正值青春期,若教师忽略教学管理的衔接工作,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学科的产生抵触心理或逆反心理。为此,中学体育教师和小学体育教师应及时加强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对方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借鉴合适的管理手段融入到自身教学管理上,使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工作更加流畅。通过基于双减政策开展中小学体育衔接工作,明确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差异性,既能优化体育教学效果,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得以完善。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落实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中学体育课堂,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和学习负担。目前,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组织单调、教学思想落后以及教学目标差异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中小学生体育衔接教学效果,不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对此,为转变该现象,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基于双减政策,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组织,转变教学思想,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等方法,优化体育衔接教学效果,以此为学生今后体育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