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进欣
一、人本视角下初中生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而且在每一名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德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性格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始对周围的环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同时他们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成熟或者不理智的想法,自主性开始越来越突出,想要安排自己的生活,不喜欢其他人过度干预自己的生活,也有可能不愿意向老师主动表达以及倾诉自己的感受。所以这就让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无法从基础层面上入手,有效解决学生们的实际问题。
另外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教师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或者相关活动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是因为开展质量不高或者开展效果不佳。很多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去掌握多种方法,不去灵活调整自己的方式,所以就无法取得学生们的认可,难以激发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当前初中生们的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大,课上教学时间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对于德育工作开展的不够重视,造成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不佳。而且总体来看,虽然教授学生们众多学科知识是极其重要的,但不断加强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持续推动德育教育工作,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发展进步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更属于教育的重要目标。
总之当前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在数字信息时代下,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容易对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比如对于学生们为人处事的方式产生影响,而且这也会影响初中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运用好多种方式,采取多种技巧,让学生们接受到更好的德育活动,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初中德育工作的始终。
二、人本视角下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举措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从初中生角度来说,他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应当充分利用课上教学时间。在开展各学科教学活动时,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属于一种可行而且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比如在讲解《秋天的怀念》这一篇课文时,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们讲述母爱的伟大,而且还要提醒并且告诫所有学生要成为一个有孝心和一个孝顺父母的人,要学会多体谅自己的父母和关心自己的父母,要让学生们学会感恩。与此同时,在众多学科教学活动中很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二)组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理论知识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学习成果,并且不断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比如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地开展,让学生们在参与知识竞赛的过程中更加热爱祖国,理解为什么要爱国,什么是爱国和怎么去爱国。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共同观看《感动中国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之处,让学生们学会爱国、学会奉献、学会无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增强自己的品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走出校园体验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想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就要带领学生们多走出校园,体验真实的生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社会义工活动,和学生们一起参与植树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感和满足感,也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植树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求每一名学生对本次劳动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与其他的同学进行分享讨论,讲述自己在参与劳动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中得到了有益的领悟。通过深入生活,教师在学生群体之间不断传播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四)走进特定场所开展德育教育
要走进那些特定的场所,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感受,从内心深处受到教育。如走进光荣院,倾听老兵讲述自己的战争经历,体会今昔对比,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立志为祖国建设做贡献。或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看那些身残志坚的同龄人是如何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体会他们的坚韧与坚持,更好地向他们学习。还可以走進博物馆,了解当地悠久的历史,感受古老的文明,从而激起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另外还有很多场所可以选择,只要能有所触动,有所收获,均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课堂。也要联系家长,家校结合,把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中,从而在人本背景下真正实现“树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更要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各学科教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而让学生们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为学生们的全面、综合、健康发展,提供关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