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三有三重”教学模式

2022-05-30 10:48宋美华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2期
关键词:双减法治道德

宋美华

“双减”政策要求必须提质增效,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主阵地,必须聚焦“双减”积极探索课程育人功能的新模式。文章在立足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前提下,概括提炼了聚焦“双减”构建小学“三有三重”的教学模式,即构建“有思考,重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有梯度,重实效”的活动教学模式、构建“有理论,重实践”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模式,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落实、落细国家“双减”政策要求。

聚焦落实“双减”目标,要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功能,需要小学教师大力推进学科教学研究,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学校及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聚焦“双减”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三有三重”教学模式,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落实、落细国家“双减”政策

要求。

一、构建“有思考,重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综合性的实践课程,课程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行为习惯和素养,尤其是道德品质素养的培养必须融合在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是经过精心设计,积极构建“有思考,重成长”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呈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师设计思考的真实教学情境有宽度,课堂组织学生思考探究有深度,重视学生学习思考助力学生成长有温度。

“有思考,重成长”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个人、反思社会、完善自我,激励他们有向未来建设美好生活的意愿。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和加强与学生对话,在引导学生学会对话中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育实效。例如,教师或学科教研组可以围绕“如何与学生对话”主题,不断深入课堂,凝心聚力去把握和寻找学生情感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契合点,努力构建“有思考,重成长”触动学生心灵的课堂。“有思考,重成长”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追求以真实的活动浸润课堂,不能矫揉造作。教师课堂上要以真实的情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用最真挚的语言感动学生,不能危言耸听或夸夸其谈。教师要重点关注贴近学生的六大生活领域,重视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素养、规则意识、民主法治教育、爱党爱国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小到“我的健康成长”,大到“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努力贴近儿童生活,将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吃饭有何讲究”“如何排好队”“家乡有哪些新变化”“如何和他人分享”“可亲可敬的家乡人都有谁”等,进而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助力自己健康快乐成长。

二、构建“有梯度,重实效”的活动教学模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综合性的实践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载体来实现,“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关键词,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内容来确定活动目标,精心设计“有梯度,重实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方案,活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学生的生活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方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选择真实生活中的材料或者事件,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感知体验,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构建“有梯度,重实效”的活动教学模式。课前设计有趣、有料、有梯度的课前任务单,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活动內容,如表1所示。低年级活动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关注校园安全以及自身安全,加强集体意识教育等。中年级的活动主要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知感恩会感恩、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关爱互助等优良品质。高年级的活动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关注社区环境意识,渗透法治常识教育,知晓公民权利义务等法律素养。课堂实施要精心扎实地推进,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课后要及时做好反馈评价。活动教学全过程要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使课堂更富于灵活性和实效性。

通过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严谨的学情分析,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依据,构建“有梯度,重实效”的活动教学模式,设置逐步提升的合理梯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拾级而上,既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构建“有理论,重实践”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模式

作业设计与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有效手段。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其作业不应仅仅是巩固学科知识和训练做题技能,更应是学科育人目标的多重延伸和综合体现。因此,聚焦“双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严格按照“双减”政策的目标要求及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性质特点,努力构建“有理论,重实践”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根据完成作业的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可以分为理论巩固型、行为训练型、实践探究型和情感体验型四类。

理论巩固型,主要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名言警句、故事、书籍、法律法规等内容的收集和整理。

行为训练型,主要训练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等各个方面的行为方式和具体习惯,以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为例,“我是文明进餐小达人”——用水彩笔给自己点亮小星星评分。算一算,一天一颗星,一周7天,自己的星星总数是多少。

实践探究型,围绕学校、家庭、社会不断拓展的学习和生活领域,以实践活动为主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如劳动、锻炼、参观、调查、搜集等。这类作业设计与评价的主要特点是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再现,使学生学起来不枯燥。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学习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搜集资源、创编资源中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沉浸式地融入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动创造者。

情感体验型,以情感体验为依托强调学生的独立感悟和内在体验,如表演、辩论、展示、游戏等。如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调查父母从早到晚都在忙碌什么,完成调查表格。这类作业的设计亮点在于创新了作业形式,如话剧表演融入知识,表演体现感悟,观看引发思考,组织锻炼能力,合作增进理解,过程渗透认同。作业的价值评价也可以得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作业完成的过程得以呈现,德育带来的对“人”的唤醒就会发生。

总之,构建“有理论,重实践”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模式,教师要大胆尝试和匠心设计,努力寻找学生对作业的兴趣点和努力点,通过多类型、多活动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思政课是“双减”政策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法治教育,在育人的过程中,我们都要立足实践,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校为辐射点,努力引领与推广,使德育和法治教育相互融合,共同塑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青年一代,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根基的中国人,有道德的现代人,有风骨的世界人。

猜你喜欢
双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