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德育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

2022-05-30 23:32:44马会花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7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劳动德育

德育和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德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对小学生性格品质的养成、综合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高效化推进德育工作,多角度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进而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可谓一举多得。

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不断补充德育内容,把握合适的时机渗透劳动教育,给予小学生个性化发展、成熟化发展多重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体优化德育效果的关键在于劳动教育的深入渗透,教师摒弃传统观念,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指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劳动技能,从而学好道德知识,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小学生热爱学习,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未来发展前景将一片大好。笔者就此阐述了几点自己的教学看法。

一、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强化培养学生能力

我国教育追求的是:以生为本,有的放矢,通过实施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干扰,部分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强化培养,许多学生因此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很难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有效消除弊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德育、劳动教育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必须改进相关制度,及时创新教学方法,高效化推进德育工作和劳动教育工作,强化培养小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不同的技能,实现身体素质、主体优势、认知水平、实践热情的稳步提升,学以致用,成为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性内容,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注意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学习兴趣十足,也具备了发展信心,“高分低能”现象不复存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性发展以及成熟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极大,家庭内部的劳动氛围较差,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法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家长应积极配合小学教师,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不断渗透劳动教育,在家庭内部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潜移默化中传授孩子劳动技能,使他们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增强孩子的劳动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教育以生为本,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渗透劳动教育的同时,要加强班级管理,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学会互帮互助,得以共同进步;要以身作则,扮演好引导者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整体提高德育质量,体现出劳动教育的渗透价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劳动风气。家庭教育为前提,学校教育是关键,两者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在更短时间内实现德育和劳动教育的完美融合,有效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想快速达成德育目标,就必须渗透劳动教育,引导小学生通过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并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助推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劳动是一种锻炼,可以锻炼小学生独立做事的能力,如整理衣物、打扫房间,将悄然改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更强的责任意识。劳动也是一种美德,小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活动,争做一个努力勤奋的人,实践环节得以健康成长,即可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二、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实践,教学引导

学校方面应该重视小学德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要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各位教师的教育融合意识,使教师接触成功案例,展开深入分析,明确教育目标,做好准备工作,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具體实践中,可以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德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劳动是生存之本,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来说非常有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自然种植活动中进行简单的技术操作,传授学生不同的劳动技能,解答学生实际活动中产生的一些疑问,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如在手工缝制课上,笔者就以示范教学的方式亲自示范了手工缝制的技巧,鼓励学生自己缝纽扣、补衣服,借此锻炼他们的手工缝制技能。部分学生的练习兴趣不高,笔者特意展示了多媒体课件,营造了动态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观看视频,产生浓厚的模仿兴趣,之后加入练习活动,不断提高手工缝制的熟练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任务难度,下一节课的课堂练习,变换其他的劳动实践形式,对小学生来说,劳动教育充满了未知性和挑战性,他们的劳动热情愈发高涨,能力发展自然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二)循序渐进,浸润教育

小学德育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制订长期计划,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加强理论教学后引领学生发展,循序渐进中渗透劳动教育,实现德育和劳动教育的完美融合。传统固化的说教形式很难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应以细致入微的实践教导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多角度渗透劳动教育,保证德育和劳动教育的连贯性,整体优化教育效果,助力学生个性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的过程,并且从“细节”出发,从“点滴”积累,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如在开展“废旧物品二次加工——变废为宝”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先引导班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搜集身边的废旧物品,评估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将一些适合加工的废旧物品带入课堂,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废旧物品的二次加工,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物品。学生制作,教师观看,不要打断学生的想象和创造,也不要干扰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小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观察不同物品后展开二次加工,有的人将鸡蛋壳做成了不倒翁,有的人则将玉米皮制成了绘画作品,亲自动手操作,想象与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智力水平不断提升、克服困难、突破自我、个性发展的重要过程。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也将具备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优良品质,德育教学中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学价值尽显,以此为基础开设新的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更容易引发小学生的创新创造,最终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三)整合资源,合力育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将为小学德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创建有利条件,将进一步提升劳动活动的影响力,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境界,促使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主体优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一分力量。学生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活动,才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而主动尝试劳动实践,不再处于被动状态,清楚认识到劳动的现实意义。学校教师不妨将小学生带入生活中,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使小学生全身心投入,更好地进行劳动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技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直接与社区建立联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定期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参与劳动实践,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表演各种节目,传递自己的爱心。小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不一样的认知体验,获得身心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在劳动教育的滋养之下,身心健康成长与综合能力发展就会变得异常顺利。家长们可以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以亲子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实践热情等。家长的肯定对于孩子而言是最宝贵的财富,更多学生有效践行德育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有望收获意外惊喜。

总而言之,应在小学德育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实现德育和劳动教育的完美融合,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锻炼他们的意志,端正他们的劳动态度。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有效策略,继续融合德育、劳动教育,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期待小学生实现道德品质的升华,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马会花(1969—),女,汉族,陕西绥德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德育与劳动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劳动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