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团实践,培养学科素养

2022-05-30 21:34卢毅锋
高考·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实践

卢毅锋

摘 要:高中历史社团建设要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文中试图通过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环节,使之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融合,以拓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形成课堂教学活动、课外社团实践相结合的课内课外培养途径,进一步丰富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以及实现通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历史教育效果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历史社团;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路径

在学生核心素养报告发布不久之后,2017年初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凝练并写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其包括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五方面,由此高中历史教学进入了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高潮。但是,除了课堂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外,以其他途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多停留在研学活动、参观考察等,也未能更深入去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就意味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大体上还停留在课堂教学培养的层面,而对课外尤其是社团实践活动等,探索不多。笔者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社团实践活动,从社团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多个层面论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社团实践中的培养途径,以拓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及方式。

一、重视在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顾名思义,历史社团是指高中学生为了实现其共同意愿或者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而自愿组成的,在学校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管理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历史类学生组织。历史社团实践活动要服务于学生有关历史方面的共同意愿或兴趣爱好,就必须要在社团实践活动的设计中体现这一特点。如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历史知识有深厚的兴趣,历史社团就可以通过设计并组织相应的演讲、探索、研讨、调研等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社团成员,才能彰显历史社团的价值与意义。而在这些社团实践活动中,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社团实践活动的设计中,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拓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课堂教学相联系,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以“国共第一次合作”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例,笔者在指导学校历史社团——鉴明历史社设计相关社团实践活動的时候,设计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辩论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共合作”展开辩论。在设计中,笔者与社团管理层,从国共两党价值追求、史学叙事、史料考证、中外史学家看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多环节的辩论设计,从传统“非黑即白”的辩论活动中走出来,引导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更严谨的考证、更细致的思维来展开辩论,以达到学生全面深化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深刻认识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的原因。这一设计从活动目标、开展环节、组织形式、开展过程都强化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这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全过程[1]。如在组织形式中,没有传统的分出胜负的论辩,学生可以在不同环节、不同观点中表达自己的立场,从而更好地表现出其历史解释的素养;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史料为基础的论证活动,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更能突出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素养的培养。

由此可见,重视社团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社团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使之形成对教学相呼应、相互补,从而实现立足于社团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深入探究历史真相,客观上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重视在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组织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在一般的社团实践活动中,组织过程都是社团管理层对实践活动的常规保障活动,因而参与的成员并不会太多。另一方面,活动组织往往与组织协调保障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似乎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不大。但事实上,这种认知存在较大的误区。从历史社团的层面而言,无论是哪个社团实践活动要想开展成功,都必须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同与参与。这就需要学生在社团实践活动组织过程中,协调大多数成员或会员的看法,取得大家的共同认可。如上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辩论活动,一开始很多学生都认为不可能辩好,因为立场有太大的倾向性。但经过社团管理层从多方面引导以后,很多学生对此有了很大的兴趣。在这一协调过程中,很明显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就会无形得到加强。而对社团管理层而言,所有资料的准备过程,也是一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过程。因而,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组织,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笔者指导的历史社团——鉴明历史社的实践活动中,每位成员都必须参与的活动,即“历史上的今天”这一小小实践活动,社团根据学生的选择,每天由两位学生自由组合负责这一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这一实践活动的形象生动性,笔者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创新,通过有趣的方式引发更多的关注,进而实现吸引更多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在组织过程中,学生更出奇招,把这一实践活动组织得精彩纷呈:有学生通过动漫的形式,把自己组织的活动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而这一组织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才艺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历史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有学生通过历史考证的方式,通过一个个简单而详细的思维导图,把每一个“历史上的今天”都进行生动而富有逻辑的介绍;还有学生通过沙画的形式,无声地演绎出历史的真相……所有这些形式,都是每位成员精心策划的结果,也是学生对历史解释的直观表现,既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又培养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要通过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组织,把每一位成员调动参与其中,并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嵌入其中,以实现在社团实践活动的组织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历史社团探究历史真相、提高历史素养的社团性质。

三、重视在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环节。就实践活动的覆盖面而言,这是学生全员参与的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效。就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而言,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实践活动中,就必然会对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来影响。如上述鉴明历史社“国共第一次合作”辩论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有少部分学生全程都没有参与到辩论或论证,但并不代表学生没有参与活动中。其中一位没有发言的学生,在活动之后却自觉写了一份社团实践活动心得,小结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心得。因此,其在心得中总结得出,由于没有在抗战胜利后把每个遇难者的名单一一列出,导致今天日本学界提出诸多疑义,是国民政府历史记录的巨大损失[2]。这份心得经过学生同意后,在社团群内广为流传,并深受很多学生的赞赏。这就不难看出,虽然学生并未参与到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但实际上参与到实施的过程中,其观点、态度、心得都很好地表现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因而,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实施,无论学生参与与否,都会无形中影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值得拓展并加以完善的途径。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能参与尽可能参与。因为只有在参与过程中有效表达,才能在现场更好地体现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指导历史社团实践活动中要做好两点:

第一,要在實施过程中引导主持人更广泛地激励全员参与。无论是什么社团实践活动,主持人的引导与激励,对全员的参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历史社团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主持人较深厚的历史底蕴、总结能力、现场控场能力的发挥,可以更全面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位成员都参与到其中,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要在实施过程中适当介入其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毕竟在专业素养上与历史教师有较大的差距。教师要适当介入到社团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及时纠正存在的误区或不足,抑或有针对性加强学生就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某方面而带好节奏,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优化社团实践活动的实施。当然,这种介入只要一经达到目标,历史教师就应该把实施还给学生个人,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重视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实施,其本质是把实施过程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同步化,进一步完善社团组织在课外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效果等,促进课内课外的协调与融合。

四、重视在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评价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社团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学生的评价与指导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侧重于自己的收获或心得,突出了社团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所思所想;而指导教师的评价则侧重于历史学科的内在要求,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效,并有针对性引导学生与课内学习相融合,以便使社团实践活动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学生的评价中,并不需要每个学生都进行评价,而是与别人一样或者大家都说过了,自己则可以不讲或补充。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又有利于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3]。

指导教师的评价则要重视三方面的小结:

首先,指导教师要从活动的总体设计、组织过程及实施过程进行小结。把社团实践活动目标的实现情况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点评,使学生能更全面了解整个实践活动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专业素养,以相对较专业的点评方式,进行小结。而在这个小结过程中,则应当充分考虑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也进行总体上的评价。

其次,指导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情况,尤其是最能体现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更要进行突出强调。如在历史知识竞赛环节中,对某些富有争议的结论或者值得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历史真相,可以进行现场的补充评价,以激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从而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延伸到活动之外。除此之外,要对表现较好的、能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以促进更多学生向优秀者学习,起到鼓励的作用。而对存在的不足,则以建议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加以完善,使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又不伤其积极性与自尊。

最后,指导教师要从细节上进行评价。这是很多历史教师会忽视的地方,却是比较能鼓舞学生的地方。指导教师要通过社团实践活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细节,加以分析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情况,才能更好地鼓舞学生。因为每一个细节的分析评价,都是一次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与培养的过程,如通过“国共第一次合作”不同地区教材的表述这一细节的评价,就可以鼓舞学生更全面去搜集史料,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及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使社团实践活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更明确,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

社团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于师生两方面,还包括社会影响、其他各方面的反响等,但所有这些评价,最根本的目标都指向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学生的具体运用,指向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客观分析与判断,换言之是指向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发挥,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历史社团实践活动中去[4]。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社团实践活动中去进一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历史教学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有机融合的发展必然,更是历史学科新一轮课程改革值得探索与研究的方向。只有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才能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从而使历史社团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激发学生自觉将课堂学习融入课外运用中,以实现两个课堂共同培养学习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凤芝.素养立意的高中历史社团活动实施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22):52-53.

[2]陶花.社团活动:优化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的新舞台[J].中学历史教学,2020(12):8-9.

[3]潘红岩.浅谈关于高中历史社团活动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8(9):66-67.

[4]秦雁,魏登云.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守正与创新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5):134-136.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历史社团建设对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1-253。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实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