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生之基,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祖国未来。
作为全省的人口大市、教育强市,祁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提升教师资源和教育环境的软硬件实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创建“湖南省现代化教育名市”。近年来,祁阳市获得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湖南省教育强县”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县管校聘”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关键在教师。2020年,祁阳市委、市政府以决战决胜的决心和毅力,建立四大机制、规范五项流程、强化四道保障,多措并举纵深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这一年暑假,全市中小学校7421名教师,打破“一校定终身”与校际交流轮岗“藩篱”,淬火炼金,竞聘上岗,实现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成功转变。
改革“第一刀”直指校长。黎家坪镇一中是全市规模较大的农村初级中学,校长李志慧便是这项改革推行的第一批人,他由一所小规模中学的校长成功竞聘至黎家坪镇一中担任校长。
校领导“身先士卒”,教师竞聘更无商量余地。此次“县管校聘”,公办学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通过县域选聘、支教交流、校内竞聘、跨校交流、组织调剂五项流程,跨校交流教师442人、支教走教交流教师665人,城乡师资配置更趋均衡,教师队伍活力深度激发。
令人欣喜的是,“县管校聘”后,一批批以前消极怠工的教师,如今开始争先恐后找活干。李志慧告诉记者,学校根据师德师风、出勤上岗及劳动纪律、工作量、工作业绩、其他工作业绩五项评价标准计算出教分,再按教分测算每位教师的绩效奖金,重点向教学一线倾斜。“这种考核评价、薪酬分配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学校老师个个干劲十足。”李志慧说。
为了让农村教师队伍“活”起来,祁阳市教育局落实多项政策:城区无农村任教经历教师必须到农村支教,新评上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到本镇(街道)较远或缺编学校支教,支教教师除享受原单位福利待遇外,还可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及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待遇;对偏远学校教师按学校艰苦偏远程度,除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外,还给予特别偏远学校特殊津贴。
夏艳华是城区百花完小语文骨干老师,她因“县管校聘”改革机制,主动选择到距离城区50公里的羊角塘镇平安完小支教,为乡村孩子贡献一份力量。“评优评先都向一线教师倾斜,山区支教3年便能顺利晋级副高职称,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事。”夏艳华坦言,这一切都是“借上”了教育改革的东风。
家门口上好学校,让幸福成色更足
“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环境毫无差别,这里的老师也特别优秀,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黄泥塘镇中学初二学生唐佳娣以前在城区公办学校就读,这学期转回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近年来,祁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作为强县富民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如今,祁阳乡村学校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老破小”华丽变身为“白富美”。
黄泥塘镇搭洲小学,临靠湘江,是名副其实的“江景学校”,这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距离城区车程近2小时,学校人数不到30人,来支教的教师皆为年轻人,他们为乡村孩子带来了爱与希望。因学校依山傍水、干净整洁,支教老师都愿意留下。
2015年以来,祁阳将小规模学校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优先安排,重点保障,累计投入8.62亿元,提质改造薄弱学校272所(其中乡村小规模学校68所、乡镇寄宿制学校16所),建成合格学校65所、标准化学校2所、芙蓉学校1所、永州市学校标准化食堂102家,改厕125所……与此同时,祁阳市集中突破城区学位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共21个,总投资达10亿元,增加学位3.14万个,有效缓解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紧张现状;投入1.6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5所,增设农村小学附设幼儿班50个,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投入1.37亿元,完成全市中小学校“智慧教育”建设,建成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祁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铁牛表示,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科学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强乡村小規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走出一条具有祁阳特色的教育新路子,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