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联系 多向分析

2022-05-30 10:48李国贵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37期
关键词:从师国风思考问题

李国贵

入乎其内

阅读议论文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强调某一事物,平淡中含有哲理;有的提出见解,透辟而令人信服;有的主张怎么做,坚决且不留余地。作者有开放的思想,独特的见解,深入的思考。阅读时,我们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

一、加强联系,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作者提出观点、表明态度,有思想基础,有时代背景,有现实意义。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他们的观点和态度,要加强多方面的联系。

1.联系思想主张

荀子写《劝学》,一开始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荀子何以如此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与他的思想主张有关系。他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这样的本性需要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来改变,故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联系写作背景

韩愈的《师说》倡导师道回归,这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状呢?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耻于从师”的风气盛行,“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韩愈不顾流俗写下《師说》,借写文章赠送李蟠来抨击那些“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

3.联系当下实际

通过阅读,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观点对当下社会和人生有何启示意义。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审视这种观点,既要看到其优点,也要看到其不足,通过分析,对其进行辩证吸收。如《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和我们当下倡导的终身学习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另外,我们现在还强调要个性化学习,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高效学习?学习要广还是要深?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多向分析,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

同一个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劝学》谈学习之道,主要针对个人学习;《师说》谈从师之道,涉及个人与外界的联系;《反对党八股(节选)》谈为文之道,主张生动、活泼、新鲜的文风;《拿来主义》谈吸收之道,要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读书:目的和前提》谈阅读之道,强调读杰作的重要性;《上图书馆》谈求学之道,道出其独有的乐趣和体验。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从具体内容上看,也有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我们要把握作品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

1.延伸思考

延伸思考就是向前延展思考,呈现不断深入的过程,这是从纵向找角度。《劝学》一文,提出中心论点后,谈了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层层深入,依次推进,让人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能端正学习态度,把握学习方法。

2.多元思考

多元思考是一种发散性思考,“多元”之间往往是一种平行关系,这是从横向找角度。《反对党八股(节选)》中,作者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害全党,妨碍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并逐条分析其坏处,不断批驳。

3.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是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问题,能使问题获得创造性的解决,这是从反面找角度。《拿来主义》的核心是谈论如何“拿来”的问题,但作者从反面入手,先谈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象征主义”,进行逐个批判,从而达到“先破后立”的目的。

4.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指与对方互换位置,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议论问题中的“对方”,可以指读者,也可以指具体事例中的某一人、某一方。《师说》一文,从表面上看,对方是“李蟠”;从实际来看,对方是“士大夫之族”。强调要从师学习,那么谁可为师?这里需要换位思考。基于此,作者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指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道理。

联系有思路,这条思路贯通文字的古今;思考有方法,这种方法打破僵化的局势。强化联系,多向分析,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抓住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这样阅读议论性文本,我们才能读出对生活的启示,读出对人生的意义。

出乎其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国潮国风何以成为世界风尚

◎赵庆寺 修明圆

曾几何时,年轻人对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趋之若鹜。近年来,这些节日已悄然降温。相反,当下青年群体追逐国潮的时尚正在悄然兴起。

国潮中的“国”特指中国,主要聚焦于文化领域,以中国在历史发展中沉积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几千年来熔铸形成的民族精神为内核,包含着中国艺术、中国美学的审美趣味。“潮”是指一种流行趋势与时尚动向,是众人争相热爱某种事物所形成的一种风尚。

国潮国风中富有古典意蕴的文化符号,唤起了群体对文化记忆、文化身份的共鸣,成为当下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景观。从国风音乐、动漫、游戏的迅速崛起,到国潮服饰、品牌席卷市场,这些极富中国本土元素的创造已成为彰显原创、先锋与个性理念的创新表达。

国潮热的产生有其内生原因。它是当代国人的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是国民确立文化身份、寻求文化认同的情感所寄。早年韩潮、日潮、欧美潮席卷中国之时,正是国人渴望与国际接轨之际,他们追逐的不仅是国外的新鲜文化,更是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如今的年轻一代成长在大国崛起的时代,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国自信。此时他们渴求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充分彰显自己的民族身份,而国潮的出现就成了一个绝佳载体。

国潮国风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流行风尚,追根溯源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加上时代青年的深度参与,国潮国风得以蓬勃兴起、蔚然成风。

究其本质而言,国潮国风热是对传统文化的重塑与传播。从历史逻辑上看,这股风潮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其不仅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而且又使传统文化融合了现代科技,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充分展现了内在魅力;从现实逻辑上看,国潮国风的传播增强了文化的社会塑造功能,增强了中国对世界文化潮流的引领力,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现象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

我们要注重文化的时代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时尚形式充分展现文化产品本身内蕴的精神内涵;我们要注重文化的通俗性,让文化贴近人民、贴近生活;我们要注重文化的国际性,主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中华文化有足够的智慧与气度消化外来文化,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推陈出新。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增强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提升文化活力。在守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续写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选自“中国青年网”2021年12月23日,有删改)

1.文章围绕“国潮热”分四个层次展开论述,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提出这一观点的背景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国潮热是对传统文化的重塑与传播”,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述的,又是怎样找角度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从师国风思考问题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国风时尚关键词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寻找“国风少年”
鲍贤伦
浅析《论语》中的治学之道
老来学艺
按图索骥
思考问题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