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玲
[摘 要]田径运动项目更偏向于竞技性,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人们在参与田径运动的过程中往往感觉枯燥而不易坚持。初中学校和教师应丰富田径运动项目类型,增强田径运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凸显田径运动的教育性和文化性,淡化田径运动的竞技性,使田径运动更贴近学生生活,还应重设单元教学方案,拓展学生田径运动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田径运动;拓展;初中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2-0025-03
田径运动起源于人类的生存和生产劳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田径运动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体育活动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是能够提高人们身体素质的基础体育项目,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田径运动、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赋予田径运动更强的趣味性和游戏性,让田径运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明确拓展原则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大多活泼好动,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不喜欢枯燥无味的运动,而且他们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大多缺乏足够的耐力。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教学和训练内容时要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
(一)趣味性与游戏性原则
游戏教学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活动,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游戏教学法就是将“游戏”与“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學中,将田径运动与游戏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改善学生锻炼的效果。
例如,长跑是锻炼学生有氧耐力的田径项目,要提升长跑能力,除了可以进行长时间长距离跑,还可以进行固定距离的变速跑,但这些锻炼方式对初中生来说都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可以将变速跑游戏化,增强锻炼的趣味性。如将学生编成若干组,每组10人左右进行鱼贯跑,前后两人间距2米左右,要求以一定的速度开始跑,同时保持好前后间距。开跑之后,最后一名学生加速超至第一名,再以加速前的速度匀速跑,此时的最后一名学生再做同样的动作,每个学生依次进行。如果想提高加速跑的密度,可以让最后两名学生同时超越至队首进行领跑。变速跑游戏化之后就有了趣味性,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效提升锻炼效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结合锻炼目标和主题,把游戏融入课堂训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升学生的锻炼效果。
(二)教育性与文化性原则
体育运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体育运动同时具有文化属性,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是特定历史事件的产物,而且体育运动能让人们拥有更高的追求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田径是运动之母,不同的田径运动项目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各田径运动项目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体验其教育性和文化性。
例如,要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可以开展“接力”性质的活动,如4×100m接力跑、20m往返接力跑等。在接力跑开始之前,教师要着重强调规则,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则,否则就失去了诚信。这样,每个学生就有了活动的红线意识,增强了规则意识,会尽可能地避免违反规则。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接力跑是一个团队项目,培养学生信任同伴、包容鼓励的团队精神。学生在理解了运动的精神和教育意义之后,会对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运动。因此,在田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体现田径运动的教育与文化功能,把健身育人作为终极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简单性与实用性原则
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可见,体育的本质就是通过身体运动实现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运动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简单性和实用性原则。那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运动内容和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简单而实用的运动形式促使学生高效锻炼。
例如,为了让学生增强上肢力量,可以选择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简单的练习方式。这类需要克服自身重力的力量练习,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具有不同的挑战意义。对于上肢伸肌力量强的学生,可要求其完成双手快速推离地面并击掌的动作,而对于上肢伸肌力量较弱的学生,则仅要求其快速完成推起动作。这样,在做同样数量动作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高效的锻炼。在提高学生有氧耐力方面,变速跑是比较高效的训练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分组,每组十人左右,分道锻炼。为了增强锻炼的趣味性,要求在跑的过程中后两名学生加速超至队首后以本组速度继续跑,以此类推,反复进行。简单实用的锻炼内容结合有趣的锻炼方式,可以高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淡化竞技性,明确拓展程序
竞技是体育运动金字塔的顶尖,对参与者的要求较高。人们在体育竞技过程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在田径运动方面,竞技就是参加田径运动会,或者以参加运动会的精神状态去参与各项田径运动项目。一些学生会对这种运动形式产生消极情绪。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田径运动,教师应该淡化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同时发掘田径运动的生活性和实践性,从而让学生乐于进行田径锻炼。
(一)关注生活经验
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初中生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开展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活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体育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挖掘学生生活中与田径运动相关的元素,搜集可以使田径运动生活化的相关素材,为田径运动课程的开发做好准备。
例如,教师可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填写或者选出自己生活中喜欢做的运动或者劳动,之后教师对学生填答的问卷进行统计,从中搜集一些与田径运动比较契合的内容,作为田径运动项目拓展教学的素材。如有的学生喜欢骑自行车、跳舞、跳皮筋等运动,有的学生经常做与负重、抛掷有关的家务。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学生喜欢的运动或者经常从事的劳动,为学生设计一些“变形”的田径运动项目,以更好地开展田径运动项目扩展教学。例如,“皮筋跳高”,即把跳高横杆变成橡皮筋,只要学生腿部能够超过皮筋,就算跳高完成;“章鱼跑”,即让学生先坐在地上,双手双脚着地,然后快速移动;等等。这样的“变形”田径运动项目,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
(二)进行整理分类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设的独具特色的课程。校本课程对本校的学生而言具有特设性、适应性和融合性。为了更系统、科学地开展学生体育运动,创新开发适应性的校本课程是有必要的。教师可在分类整理搜集到的或自行设计的学生喜欢的“变形”田径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并科学、系统地加以实施,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例如,将素材整理分类,开设包含走、跑、跳、投等项目的课程,让每项课程内容都充满趣味性、创造性、实用性,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呈现原则。如走的项目包含“直腿走”、“螃蟹走”、“深蹲走”(全蹲位,完全依靠脚踝和髋关节行走)、“蜈蚣走”(全蹲一路纵队竞走游戏)、“踩高跷”等内容;跑的项目包含“背向跑”、“负重跑”(身背物品或同伴)、“游戏跑”等内容;跳的项目包含“皮筋跳高”、“跳深”(由高向低跳后又跳至高处)、“台阶跳”等内容;投的项目包含“投手榴弹”(将矿泉水瓶灌满水作为手榴弹进行远投)、“抛实心球”(前抛和后抛)等内容。这样,就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分单元教学。
(三)鼓励自主编创
有趣而高效的体育锻炼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锻炼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体育锻炼形式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证体育活力和生命力的长盛不衰。鼓励学生根据锻炼目标自主编创锻炼形式,可以有效创新体育锻炼形式,丰富训练内容和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鼓勵学生根据锻炼目标进行锻炼形式的自主编创,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例如,能增强学生上肢力量的运动通常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教师可让全体学生集思广益,编创新颖的锻炼形式。学生会积极地开动脑筋想出许多有意思的锻炼形式。如增强学生手腕力量的锻炼形式有“卷重物”等。“卷重物”就是通过手腕交替伸展或者收缩的动作把被绳索吊在接力棒上的重物卷起来,可以进行计时练习。又如增强学生下肢脚踝力量的锻炼形式有“脚斗士”“弹拐拐”“跳绳”等。教师可选择趣味性强的“脚斗士”,画出“战斗区域”,让学生用单腿支撑跳跃运动,两手抓住另一条腿的踝关节,两两对阵,将对方顶出“战斗区域”,手松开脚踝或者摔倒判负。通过让学生自主编创体育锻炼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三、重设单元教学方案,明确拓展方法
单元教学是将教材、活动等划分为不同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各单元有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内容设置单元课时数。教师可通过单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数日或一周的时间内学习一个项目或解决一个问题。
(一)构建“发展”单元,夯实体质基础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育的直接目的和首要任务。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初中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夯实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做好准备。为了激发初中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可以构建体能发展单元,有计划、有目标地夯实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
例如,构建以速度、耐力或者力量素质训练为主题的单元,在固定的时间段内,以锻炼学生的一种体能为主,同时以其他素质训练为辅,从而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如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可以先进行以“跑”为主题的单元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跑的正确动作,从摆臂、送髋、拔地等基本的单个动作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要领;然后可以通过各种游戏跑,如“贪吃蛇”等跑步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并逐步掌握;最后通过接力跑、负重跑等进行动作的强化。这样,就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跑的动作要领和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素质。
(二)构建“情感”单元,渗透价值观念
体育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体育教学最高层面的目标,其指向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为此,教师可构建“情感”单元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可安排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实施“社会适应”主题单元教学。对刚入学不久的新生实施该主题单元教学效果更佳。新生入学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集体,面对陌生环境,难免有些不适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来相互认识,如先开展两人或者三人一组的仰卧起坐练习,让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互相认识;然后开展多人合作练习——“蜈蚣走”,让学生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增进感情,增强团队意识。这样便能让学生在“情感”单元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认识新同学,融入新环境,进而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构建“竞技”单元,升华体育灵魂
展示自我是个人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人们可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并形成生活经验、增强自信。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有效活跃体育锻炼的氛围。学校每年都要举办田径运动会,就是为了发展学校体育,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锻炼习惯。学校可构建竞赛体系,组织学生开展固定周期和频次的竞赛。
例如,在每月的最后一周组织一次班内田径比赛,项目包括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抛掷实心球、短跑和中长跑等;在每个月末组织每个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全项目或者部分项目的比赛;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组织学生进行年级内的或者班与班之间的联谊田径比赛。这样,便形成了“周周有测试、月月有比拼、学期有比赛、年度有运动会”的竞赛体系。学生为了获得崭露头角的机会,平时就会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学校里体育锻炼的风气就会非常浓厚。学校应该合理地利用体育课,构建“竞技”单元及竞赛体系,升华学生的体育追求灵魂。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可以高效地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等,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和成长。鉴于部分初中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不浓厚,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和教师必须增强田径运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田径锻炼,并使田径运动更加生活化,拓展学生的田径运动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田径运动过程中体验田径文化和价值,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