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时期教育视角下,以微视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构建课堂的重要支撑,其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高中物理教学由于知识点复杂,且内容相对抽象,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基于此,文章首先从微视频的内涵解读入手,探讨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特征,然后提出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视频;高中物理;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039-0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随着这一理念的提出,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注重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当前信息技术优势来开发更多课程资源,以此丰富课堂活动形式,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微视频作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重要产物,促进其与学科的彼此融合,不仅能够有效优化物理课程配置,同时还契合新时期学生的信息浏览特征。
1 微视频教学的内涵解读
1.1 微视频概述
微视频的“微”不仅体现在体量短小精悍上,同时也表现在其信息呈现手法的多元化与智能化。微视频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摄像头、PC、DV、手机、平板等多种设备进行录制或播放,有效弥补了以往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易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缺点。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升级,使得微视频的制作手法变得更加简单,同时还能够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为教师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利于教师全面把握学情动态信息。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知识的发展主线,将其分解为多个独立的知识单元,并根据每一单元的知识特点适时填充信息内容,将其制作成5~10分钟的短视频内容。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知识逻辑结构,同时还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此外,由于微视频的整体时长需要经过精准控制,所以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学生不会在长时间观看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并且能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同时,短视频内容便于传输与存储,支持在不同终端设备上进行观看,如此也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需求,并支持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习进度,有效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2 微视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特征
1.2.1 情感化特征
“情感教学理论”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由教育学者Carl Ransom Rogers所提出,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分析学习者的心理情绪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人只有在积极、正面的情绪下,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去认知事物”。而微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擅于借助各类直观的图形元素为学生解构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不仅起到降低物理学习难度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微视频在制作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入不同事物内容,因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1.2.2 富媒体特征
在新时期背景下,物理课程的开展不仅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了解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的能力,同时还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而据教育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研究报告表明,人的“多元智能”发展具体表现为“不同的智力组合,并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系统训练才能够形成”。因此便要求物理教师不能完全采用统一标准来要求学生,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合理调整教学配置。而微视频的应用特征在于能够将声音、文字、图像等多元信息载体整合为一体,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机制,因此有助于综合开发学生潜能。并且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微视频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浏览需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操作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实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
1.2.3 生活化特征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念,强调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以服务与生活作为主要原则,并积极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以此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微视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视频作为载体,引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未曾观察或了解到的物理现象,如不同的机械结构、运动原理、加工生产等,这些教学资源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缺陷,同时还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立足物理视角去认知现实生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4 开放性特征
建构主义学习观念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将学习内容单向灌输给学生,而是强调学生结合既有学习经验,自主建构并生成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微视频由于可以进行反复观看,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充分发散自身的学习思维,对知识进行大胆想象与思考[1]。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情况,对视频内容进行回放与重播,而教师借助学习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则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这一动态情况,并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难点与“爆点”所在,从而适当引入课外素材,围绕学生的现实需求来开展教学工作。
2 微视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构建情境,深度探究
概念是学生学习与应用物理知识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深入理解了概念内涵,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把握物理知识规律,并灵活应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习惯于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来为学生解析概念原理,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同时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往往仅限于教师所讲授的范围,因此教学效率相对低下。而借助微视频,教师可以将各类抽象的物理知识模型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并以动态演绎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其中的变化规律,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其自主探索并总结知识,实现了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目标[2]。
如教學“电场”或“磁场”的知识内容时,由于相关的知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直观的参照物体,因此学生在理解有关峰值、频率、周期等知识点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较为迷茫,并且只能够通过记忆强行掌握其中的知识内容。而教师应用微视频为学生模仿物体或电子在相应力学场中的运动规律,并通过不同的参数设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其中的变化特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物理现象,同时学生也可以独立分析并总结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而实现了引导学生深度探究的教学目的。
2.2 自主预习,提高效率
学生的“多元智能”包含学习、创造、实践、思考、想象等多项能力目标,而想要实现对其有效的培养,便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围绕知识内容进行合作探索以及思考。但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课时安排有限,导致教师只能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因此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与探索活动只能够交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而学生也会由于缺乏自律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导致对知识的拓展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学整体效率低下。对此,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教学直观简练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如此一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便可以根据知识特点组织学生进行系统讨论,并同步实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对知识概念的解析以及相关的知识模型制作成微视频并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前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内容。然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如“一辆正常行驶的汽车,在遇到紧急状况突然刹车后,车上的乘客是向前倾倒还是向后倾倒?”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调用自身的语言表达、思维辩证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2.3 激发兴趣,突出重点
微视频教学的应用优势在于时间短却信息含量丰富,如此一来便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全部注意力在视频材料上,却又不会因为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出现思维困顿现象[3]。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对知识结构进行系统梳理,将其中的难点、重点知识内容单独筛选出来,按照知识发展主线对其进行排列。同时根据知识点的不同特征,教师可以筛选一些生活现象、趣味实验以及动画影像等趣味元素引入视频当中,如此不仅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将知识结构串联起来,引导学生适时切换学习视角,逐一思考并解决知识难点。
如教学“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开展之前,可以借助棒球、飞盘、摩托特技表演等视频内容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关注,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总结以上几种运动存在的共同规律,在得出具体的学习结论后,教师可以继续应用视频来为学生演示相关的实验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呈现出来的不同内容,逐渐把握知识重点,并且随着教师适时更换视频内容,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被有效吸引到新的知识学习中,确保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走神现象,有效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
2.4 视频演绎,辅助教学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操作也是教学开展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探索物理规律,并掌握物理学习的关键方法。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到教学时间以及实验材料的限制,很多时候都只能由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而学生仅仅是在旁观进行观察。如此不仅会降低学生对课堂的代入感,同时也不利于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视频,不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满足学生的操作需求,保障了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清水、盐水、油、玻璃等实验材料,然后使用激光发射笔为学生演示光进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发生的折射现象。同时,教师需要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并借助Flash或Photoshop软件对视频进行剪辑处理。如此一来,不但节省了学生的实验时间,同时也能够保证其通过视频完整地观看到实验现象,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2.5 知识巩固,系统掌握
除了借助微视频展开新课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引导其系统地梳理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首先,当学生完成一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对其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并制作成相关的复习视频发送给学生。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由于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不同,因此难免会遇到不懂的内容需要进行回放。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学习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了解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回访次数最多的内容,以及对每一则视频的观看时长。如此教师便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对后续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其次,借助微视频,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知识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以单元知识核心为起点,逐渐延伸不同的知识主线与支线,并与其他单元知识进行对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并把握知识发展的逻辑关系,提升复习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总结了微视频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应用特征以及相关内涵,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策略进行了讨论,希望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秉持学生主体原则,并积极应用先进媒体工具,以此全面提高微视频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定美.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1).
[2]郭慧慧.微视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华夏教师,2020(17).
[3]任天鹏.微视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
郭勤学(1980~),男,汉族,甘肃礼县人,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和学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