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审美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可以对大自然、艺术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拥有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的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美的素材,尤其是在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中更是将“美”的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古诗文教育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古诗文教学时引导学生领悟古诗文中的形象美、意象美和语言美。
(一)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因参与范仲淹“庆历新政”被贬谪至滁州做太守后次年而写的一篇散文。当时,“西夏用兵,辽国欺凌,而冗兵、冗吏、冗费久成弊端”,由于朋党之争,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后来新政失败,范仲淹等人先后被贬职。时欧阳修“知谏院”,为范仲淹等被贬慨然上疏,亦被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情此境,胸怀天下的欧阳修,纵使风光再美,滁州百姓安居乐业,想到国家境况,他又不能够真正的快乐起来,他的心境,就如《题滁州醉翁亭》所写:“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这也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感的呈现。
(二)写作形象
欧阳修作《醉翁亭记》这篇文章时差不多40岁,但他在《醉翁亭记》中却自号“醉翁”,展现的是个“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老翁形象。作者为何要把自己刻画得如此憔悴衰老?“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恰是“缘愁似个长”,明明未老却号为“翁”,明明乐着而要谋醉,这样的心迹,恰恰是难以言喻又隐藏不住的悲伤与无助,看似潇洒豁达的风流姿态中,含蓄地流露出知己难觅的孤寂。在滁州城治理有成的那天,在春花绚丽、秋霜高洁的那年,想起国家前途、天下命运,太守与宾客觥筹交错的热闹表象下,一丝隐隐的忧和冷,含蓄地隐现在字里行间。因此,从一个“醉”字,不应只看到欧阳修陶醉于山水、宴饮的表象,更应该体会作者更深层次的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而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也应当多一些对教材的探究精神,多一些对现成见解的质疑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
(一)景物之描写
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多变的:有全景,群山环绕滁州古城,诸峰青翠幽深,草丰树茂;有特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模糊到清晰,读书的人就与写文的人融合到一起去了。
景物描写的对象是多样的:有声,山道盘旋,耳边水声潺潺作伴,哪儿还有疲劳,一个“渐”字写尽水声由隐约到澎湃的变化和游客急欲一睹芳容的渴望;有形,一个“泻”字,赋予了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暗喻游客“山行六七里”之后见到如烟似雨、如龙似蛟的山瀑时的感情迸发。
(二)人事之叙述
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醉翁亭记》就写于这一时期,而他作文时差不多40岁,根本谈不上“翁”。那作者又为何要这么写呢,其主要原因在《赠沈遵》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原来是自己与朋友开的一个玩笑。不明就里的人读“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往往会上他的“当”。
(三)情感之抒发
全文充满了一种自信且自负的情调。“醉能同其乐”,我欧阳修喝喝酒,游游山,就能把滁州治理得安定团结,国事就不在话下,不经意地给排挤他的人一个反击。“醒能述以文”,酒后作文,照样是惊世骇俗,也只有我欧阳修能写出来。那得意洋洋,带炫耀的样子,别说“翁”,就是40岁的人也不该有。整个地将一个恃才傲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欧阳修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培养审美感知,品味古诗文中的语言美
语文课中的美是一种语言艺术的美,在培养学生具有美好思想感情的同时,更要教学生理解课文所用的精妙的语言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生动优美、精练含蓄的语言塑造深邃优美的意境,尤其是古诗文,往往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内容。美的语言可以给学生以美感。授课时要重视积累、感悟和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学生对《醉翁亭记》加强朗读,诗文语言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诗文艺术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要让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这样才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又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联想和想象等能力,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有意引导学生去品味清新、沖淡、沉郁、豪放、旷达、含蓄的不同语言,去感受不一样的效果。
(二)培养审美想象,鉴赏古诗文中的意象美
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主要诉诸意象,因而要力求借助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的美感去欣赏美,古典诗文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受中国文化传统中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文总是倾向于把一切有形的事物和无形的意念,把空灵的意趣和复杂的情感寄托于可感的客观物象之中,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所谓意象,就是文人以独特的审美表现创造出的具有双重意义的艺术形象。“意”是文人主观的一切意识活动,如情感、志向、认识、幻觉等;“象”是一切具有物理形态的客观存在,常见的意象,如“花” “水”“月”“柳”等。而在《醉翁亭记》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全面了解文中的意象和事物,来充分体会欧阳修所要抒发的真情实感。
(三)培养审美情感,感悟古诗文中的人格美
除了把学生带进古诗文的美景中去,让此情此景变为学生的我情我景,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跳出教材,领会作者描绘意象的目的和课文的内涵,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如《醉翁亭记》中寓情于景的写法,借助大自然的优美景物寄托悲伤失落的心情,正是山水游记的传统笔法。山水游记始于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是山水游记迅速发展的高峰期。作者真实的心理感受是被贬之后的幽愤不快。而对自然山水的游玩之乐,只是借以排遣孤独寂寞的表象而已。深受柳宗元山水游记影响的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正是这种心理历程的自然反映,只是在表达身世之感时,欧阳修更为含蓄,他对自己遭受不平待遇也很不满,但这种不满他从不直截了当地表达,而是通过对自己政绩的肯定之中表达出来。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将“美”的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要将古诗文的审美教育优势发挥出来。教师需要通过让学生体会诗文中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以及哲理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通过我国优秀的经典诗文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最终升华学生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