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安军
[摘 要]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生本课堂理念在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互动性、实践性、开放性等,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探究的兴趣,掌握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这样能有效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本课堂;小学科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8-0083-03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本课堂理念在近些年得到了推广应用。由于该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科学教育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生本课堂理念融入科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中心,教学的方式是教材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生只是默默地听教师讲解,然后默默地做笔记,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丧失了兴趣,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生本课堂理念下,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在生本教育中,自主学习是其特点之一。
1.课前自主预习
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要布置预习,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使学生去预习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学教科版《放大镜》一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会找来放大镜、玻璃片、近视镜等,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进行仔细的观察比较,很容易发现放大镜和后两者相比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知道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只是中央的厚度不同,由此得出结论: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的厚度有关。此环节的设置一方面使学生对下一课的学习非常的期待,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课堂自主参与
课堂上,教师该放手的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例如,教学科教版《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在研究小电动机转动时各个部件是怎样相互作用的问题时,教师首先把必备的材料,如:小瓶子、橡皮筋、铁丝架、导线架、磁铁、转子、电池等材料提供给学生。然后激励学生:看哪一组先让转子转动起来。学生们跃跃欲试,探究欲望十足。学生先用橡皮筋把导线架和铁丝架固定在小瓶子上,然后把转子水平放在导线架和铁丝架上,注意有换向器的一端放在导线架上,通电后用磁铁靠近转子,观察转子是否转起来。学生通过反复实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总结:电转化成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使小电动机转动起来。这个结果是学生自己获得的,而不是教师塞给学生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注重课堂的生活化
学生在进入教室之前,他们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忽略学生的生活。科学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了科学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解决科学问题,要尽量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科学现象。因此,将生本课堂理念融入教学之中时,教师需要突出生活性的原则,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生活着手,探究新知
如教科版“能量”这一单元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实能量就在学生身边。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调查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要求学生从使用的物品、使用的能源、可否替代或节能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日常生活与各种能量是密不可分的,有的能量是可以再生的,有的能量是不可再生的,同时还发现了各种节能的办法。这样,学生从中意识到使用能量需要付出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2.学习新知,延伸生活
如,教学教科版《不简单的杠杆》一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原理,知道了杠杆由支点、阻力点、用力点组成,还知道了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以及怎样区分这三种杠杆的方法。为了巩固课堂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教师课后布置作业:寻找自己身边的杠杆,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拿实物并归类属于哪三种杠杆。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寻找并展示了省力杠杆有启瓶器、钳子、核桃夹、撬棍等,费力杠杆有筷子、鱼竿、镊子、理发剪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天平、跷跷板等。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杠杆简单机械的过程就是巩固新知的过程,也是探究发现的过程。
三、凸显课堂的互动性
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关注“人”的发展,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本质上来看,教学乃是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探讨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之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讨论。这样能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能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1.生生互动体验
例如,教科版《用气球驱动小车》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二是知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种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三是知道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然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体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2.师生互动体验
研究用气球推动小车时,教师首先提问:“我们能用气球驱动小车吗?下面我们就来安装并驱动气球小车。”然后教师出示安装步骤。为了更好地互动,教师充当裁判员,看哪个组的小车先跑起来。每个安装小组由4人组成,再具体分工:1号安装员,安装并固定气球车;2号充气员,负责充气;3号发车员,负责捏气球口,堵气嘴发车;4号观察员,负责观察记录。有序的合作高效地解决了实验前所提出的问题,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驱动小车运动。
四、强化课堂的实践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更需要带领学生实践操作,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践问题,学以致用。事实上,小学科学更重视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因此,在生本课堂理念下要求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凸显教学的实践性。
1.课内指导实践
如,教学科教版《电磁铁》一课,重点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学生可能猜测到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缠绕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以及导线的粗细有关。这时,教师不是急于肯定或者否定,而是给学生提供實验材料,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通过反复实验并记录下来,不仅检验了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而且还掌握了实验的技能。
2.课外自主实践
教科版《能量从哪里来》是单元的总结,阐述了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太阳能、化学能、风能、流水能等可以转化成电能,电能也可以转化成其他能量。学生通过学习对能量有了一定的认知。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举行一次太阳能驱动小车组装比赛。学生纷纷把自己的玩具小车进行重新组装,再配上太阳能电池板,体验到了能量的转化。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还进一步意识到,要想在比赛中胜出,还要对自己的太阳能小车做出改进,如怎样解决阻力问题,如何加大电能输出问题等,这就充分实现了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
五、展现课堂的开放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要想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品质,仅仅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打破空间的壁垒,让学生在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进行学习;需要打破时间界限,实现系列化、连续性研究;需要打破学科界限,与语文、数学等多学科进行融合,统整学习。
1.场地开放
科学探索有时不是在教室里就能完成的,需要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在教学教科版《改变运输的车轮》一课时,教师把课堂搬到了操场,把学生分成了若干组,两名运输员分别用平板和手推车把同样重量的桶装矿泉水由A点运送到B点,先沿直线运输,再沿曲线运输,计时员负责计时。结果学生发现:两种工具都能完成任务,平板运输用时较长,手推车用时较短,平板转弯不够灵活,手推车转弯比较灵活。在操场上进行有趣的搬运活动,学生感到非常新鲜,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两种运输方式的区别。
2.时间开放
科学课程所涉及的多数知识点不是在一个时间点就能研究得出结论的,可能需要一个月、一个季节、甚至一年来进行研究。例如,教学教科版《影长的四季变化》一课,学生在一天中影长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四季交替时影长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展开研究。课堂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做简易的圭表以及如何使用圭表;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制的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可以照射到的窗边,记录影子的实际长度,分析四季交替,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会有怎样的变化。打破时间的界限,漫长的观察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究。
3.学科开放
小学科学课程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综合课程。随着课程综合改革不断推进,课程融合是大势所趋。语文课程中就编排了很多有关于科学的内容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课程也需要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辩论。数学课程和科学学课程也有着天然的联系。例如,教学教科版《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一课,在统计家中电器的耗能时,要根据家中电器的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用电度数。教学之前,就要让数学老师专门进行一次运用有关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这样科学课上有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节省了时间。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不能够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应将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之中。而生本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互动性、主体性、生活性、开放性以及实践性的原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