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玉
学校教育要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铸魂”目标的关键环节。如何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需要把握三个切入点。
第一个切入点:注重示范教育。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这句话表明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教师的示范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一举手一投足都在无声地教育人、感染人和影响人。具体来说,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滋养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樂其道”。在教师的示范教育中,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会不断地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会逐渐养成,思想道德品质也会不断地提升。事实上,教师进行示范教育也是一种自我完善。也就是说,教师的示范教育不仅教育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
第二个切入点:善用赏识教育。有人说,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的确如此,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学生也是一样。教师善用赏识教育,随时随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和鼓励,能让学生充满自信,激励他们努力向上。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行为变化过程,而不能仅仅看重结果。比如,某位学生在参加长跑比赛时,只要他能够坚持跑完全程,只要他摔倒了依然爬起来继续向前,哪怕名次靠后,教师也要给予他由衷的肯定和赞赏。
教师还要学会创设情境,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比如,某位同学的学习成绩虽然一般,但他非常热爱劳动,每次班级值日时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任命他为小组劳动组长或班级劳动委员。这样一来,学生热爱劳动、认真做事的良好品质就得到了彰显,在教师的赏识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会得到滋养,进而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
第三个切入点: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师首先要建立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制度建立之前,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开展讨论,收集、整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后最终形成班规。班规涵盖课堂纪律、课间纪律、集会纪律等方面。规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班规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目标。
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师要注重细节。桌椅摆放、卫生保洁、物品整理、校服穿着等,都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小细节。设立红领巾佩戴检查员、“两操”检查员、班级卫生检查员、纪律检查员等,都是运用细节管理进一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办法。习惯的培养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看似又多又琐碎,其实每一项内容都是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好习惯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小学生活,如果打好了基础,班级管理就会井然有序,老师的“教”会倍感轻松,学生的“学”也会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