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蓉
摘 要:审美现代性是对社会现代性的怀疑、反思与纠偏。新世纪以来,台湾都市电影将视角聚焦在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都市个体的精神异化、道德伦理的丧失等一系列在消费化、娱乐化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社会问题上,通过对主体身份和生命意义的思索,探寻审美现代性在影片中蕴含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都市电影;消费社会;主体性
新世纪的台湾都市电影更多关注了现代性困境下的都市迷惘与痛苦,对底层小人物的悲剧人生进行探析,使观众对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反思。“审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超越与否定,促使主体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持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与超越的品格。” [1]
一、“主体身份”的找寻
新世纪之后,人们更加沉浸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缺失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观照,随着时代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时刻追求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在这种迷惘、焦虑的生存状态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身份,最终失去自我。
将视角聚焦在“人”身上,探寻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是这一时期的影片所主要表达的。杨雅喆导演的《血观音》,讲述了一个在利益面前,人性毫无胜算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最大的共同点在于所有人的“身份迷失”,影片一开始交代女儿棠宁是作为母亲交换利益的诱饵,无条件的顺从母亲,但到后面会发现她内心实际非常厌恶被利益捆绑、没有任何爱的生活。棠真是这个家中年龄最小的女性,她一直在亲情、友情、爱情中找寻自己的身份,但是在她的生命中,这三种情感都并未以一种健康、温暖的形象出现,这也导致她的情感认知开始扭曲,最后棠宁要带她走的时候,她选择了与棠夫人站在一起,在棠夫人的带领下一步步成长为自己都觉得陌生的样子。Marco看起来是一个小人物,但他与影片中三位女性有密切关联,没权没势的Marco,被林翩翩和林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他一直想找回自己的人生自由,在火车上与棠真发生关系之后,Marco对棠真说:“从头到尾都是林翩翩扣住我全部的东西,不让我走,我回去只是要回我的自由而已啊。”由此可以看到他们都在金钱社会中迷失,想要找寻自己身份的诉求。影片结尾的“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罚,而是那无爱的未来。”完全应证了在都市中,人类情感的异化,像棠真最后的选择一样,成为完全追随利益而抛掉感情的机器,恶性循环。
正如李欧梵在《现代性的追求》中提出“当个人具有了主体意识以后,他才能以卓越的眼光来看这个社会。”[2]在发展的过程中,主体意识的消失,就意味着无法对审美现代性层面进行思考,所以影视作品都在关注这一方面。在《大佛普拉斯》中,用彩色与黑白的两种色彩画面呈现出小人物与上层社会人的生活差异,而两个不同生活状态、不同身份阶层的人,同样都在找寻自我,在不断地进行个体的身份确認。
二、“生命意识”的探寻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出现断层现象,人们来不及对“生命意识”进行思考,沉沦在现代化带来的便利、舒适中,而这一行为背后的结果就是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相对,对他人、对自己生命的漠视,众多影视作品对此进行了审美现代性批判。
《一一》是杨德昌导演进入新世纪之后拍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他生前最后一部电影,影片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境遇及视角,去诠释了生命的意义。NJ在生活中渐渐变成一个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中年人,缩在自己的壳里只求自保不敢走出舒适圈,因为他身上背负着一家人的生活,中年危机带给他的压迫感,不是撒手不管就能得到解决,成年人的伤痛始终是不被理解的,他释放压力的方式也只能在婆婆病床前感叹人生的虚无。敏敏每天在诉说自己的日常生活试图唤醒瘫在床上的母亲,只是未唤醒母亲,却唤醒了自己,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意义,始终在为丈夫、孩子、父母、家庭活着,唯独忘了为自己而活,最终选择去山上的庙里寻求生命的答案。阳阳用相机记录别人看不到的奇妙世界,在婆婆的葬礼中,他读了写的信:“看到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在每个人的视角中,都在探寻生命的意义,却都无法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影片开始于一场婚礼,结束于葬礼,表示人的一生,无疑是通过几个重要的结点,迎接新的身份,踏入下一段旅程。
蔡明亮导演是新世纪以来台湾电影导演中,注重揭示影像世界中孤独的探寻者,他将都市中的冷漠通过电影展现出来。《郊游》中运用长镜头对人物进行特写拍摄,这是蔡明亮导演的个人风格,他也通过这种虚实的镜头语言表达了主人公的精神状态,被生活碾压的他们已经无法对“生命意识”进行思考。在《阳光普照》中,钟孟宏导演借用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隐喻了阿豪的心理困境,阿豪的自杀结局折射出家庭的教育悲剧,他们在找寻自己、思考生命意义的同时,也走向了极端,阿豪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给弟弟换来了“阳光”,同时为自己寻觅到可以永久躲藏的“阴影”。影片在“各种关系的交织里,在人和人的争吵和别离中,在天地间广阔空间里,寻找死的意义和生的未来。” [3]
三、结语
现代城市的发展让人感到困顿、不知所措,人们在物质世界中徜徉的同时也被物质所吞噬,盲目追随消费社会散播的讯息,导致的结果是精神世界的坍塌、主体意识的消亡。“审美现代性是在社会现代化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自主性表意实践,反思着社会现代化本身,并不停为急剧变化中的社会生活提供重要的意义。”[4]影视作品通过对审美现代性的反思,提醒人们要时刻清醒思考,免于异化,克服社会现代性带来的社会危机。
参考文献:
[1]杨春时.论审美现代性[J].学术月刊,2001(05)
[2]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65
[3]赵英.《阳光普照》:悲剧人物群像的人生哲学[J].电影文学.2020(22)
[4]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