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优化研究

2022-05-30 10:48徐荣强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知识点作业数学

徐荣强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作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获得高分产生重要的帮助和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不断采用机械性的方式在作业中充当被动的角色,为获取高分不断努力。就笔者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情况的实际研究发现,当前学生所完成的作业毫无趣味性可言,因此更是难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开展,“双减”工作逐渐成为当前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更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要想有效改善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情况,首先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将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进行优化。基于此,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的推进起到更大作用。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缺乏可扩展性 数学作业设计和设置的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不同学习情境的学生通过安排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加深和巩固知识或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对于在课堂学习中对数学理论内容没有深入理解的学生,数学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的基本性质和框架;对于课堂学习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来说,理解和应用理论的能力可以通过数学作业练习逐步提高。这种科目作业设计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课堂学习质量好的学生来说,数学作业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作业设计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导致作业设计的性质相对单一,形式和考试内容缺乏可扩展性。在数学作业实践中,学生很难通过学习理论内容来达到能力拓展的效果。

缺乏趣味性 小学生在思维方式和兴趣上也表现出活泼、好奇心强、兴趣广泛等特点。双减策略下的作业设计工作不仅可以通过安排练习来设定学习任务,教师还可以将作业渗透到教学的多个环节。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或相互交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课余作业简化作为“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应根据“双减”政策的基本内容进行设计,并考虑课堂教学模式与作业评估理念的整合。数学作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对基础理论的理解。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缺乏深入了解,教学观念滞后,导致数学作业设计形式和内容构成僵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现阶段的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兴趣,在教学环节合理渗透作业考试的形式,以符合教育政策的改革要求。

缺乏实用性 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作业设计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这种性质的作业设计主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与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模式或风格相比,作业考试的内容更加灵活,单个作业项目可以检验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初中数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在对数学作业进行思考、探索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对作业的布置进行优化

在对作业的布置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进行合理兼顾,全面并且准确地对知识点进行覆盖。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重点内容进行突出显示,选择一些既具有代表性,又带有综合性的内容,通过让学生举一反三,更好地做到触类旁通。在对作业进行布置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出不同程度或数量的作业。不仅如此,还应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作业,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对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设计趣味性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到年龄特性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作业被部分学生视为“洪水猛兽”,甚至有些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要摆脱传统作业枯燥的刻板印象,设计更为多元化的数学作业。拓展作业具有少而精的特点,主要以巩固课堂中所学知识为重点,让学生可以多多进行自主思考。为此,教师可以在作业内容中融入趣味性设计,通过实践活动或者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作业本身也是课堂的延伸,只有不断优化作业质量,才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堂中所学内容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观察自己家中的钟表,根据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观察钟表来进行分析和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学生感兴趣、熟悉的事物来引入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探讨欲望,同时也能通过生活元素的融入,使得学生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

设计层次性设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潜力 数学课程的要求就是鼓励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寻找到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方法。对此,数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数学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数学习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解决办法,在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引导学生转换思维进行解决。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等级的课堂内容和课后练习,让水平各异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完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让他们都能够感受到成功完成作业的喜悦,使学生们不会因为与他人在完成作业方面存在差距而自弃自馁。例如,在进行针对某一知识点理解的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理解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优”“良”“及格”三个等级,让“优”水平的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点完成数学习题分析,“良”水平的学生完成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梳理,“及格”水平的学生完成知识点大意的记忆。如此一来,在分类设置任务的基础上,作业的完成形式便得到了创新,所有学生都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与自己水平相匹配的作业,从而更加有效率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此外,学生之间存在着绝对的差异,“双减”政策并不是单单减少书面作业的数量,更是对作业形式的整体优化。为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给学生预留出更多的选择,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精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阶梯式的数学作业,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要求全班学生掌握;发展性作业——要求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掌握;选择性作业——要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选择性提升。将作业分层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能给学习能力強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护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的自尊心。由此可见,作业的选择性增加也是确保“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一大表现。

对作业进行批改的原则

数学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作业的批改,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数学作业的布置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那么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就能够准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改正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弥补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对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也将产生重要帮助。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是当前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要想将作业批改的效果达到最佳阶段,教师就需要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及时性原则 对作业进行批改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掌握而采取的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只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才能保证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作业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在上课前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反馈,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再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及时收取学生的作业,还要进行及时批改,并将其发放到学生手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准确的掌握。

科学性原则 在对作业进行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分析上。这个过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严格规范和把关,对学生无论是解题思路还是格式上出现的错误,都应做到详细检查。一般学生出现错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答案正确,但解题思路出现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学生的“误打误撞”,他们在本质上并没有有效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第二种,答案错误,但是解题思路有正确的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对学生解题正确的部分给予肯定,并指出其不足的地方。但不论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哪种错误,教师都应进行正确引导,从而让他们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常出现的解题格式、表述错误等问题,教师也应进行严格管理,以帮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激励性原则 大量的实践教学证明,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具备学会知识的信心,那么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所以,教师在对作业进行批改的过程中,要适当对学生采用鼓励性手段,以肯定为主,适度进行否定,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和保持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或是符号,例如通过“祝贺你,×××,你又进步了”等话语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保持更加积极的态度。

对作业进行优化批改的方式

作业批改不仅是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塑造的一种综合方式,更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在对作业进行批改的过程中,对批改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帮助,对批改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进行关注和重视,也将对学生全面和健康的发展起到更大促进作用。

正确运用批改符号,改变对传统符号的使用“√”“×”是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到的批改符号,但是如果“×”出现的较多,很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行打击,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也可以将错号改为“\”,也就是当作业或者试卷中出现错误,教师就可以使用“\”。当学生将错误进行改正后,可以直接将原来的“\”改为“√”,并在旁边适当添加一些鼓励性话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作业中也将不再出现扎眼的“×”。这种方式更为人性化,也是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表现,不仅能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有效保护,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批改作业的评价功能进行正确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是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这也是学习动机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它使得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积极,同时取得的效果也更加明显。因此,在对作业进行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和关心及时向学生进行传递,通过这种方式对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产生良好帮助,同时还能为学生营造更为民主和自由的学习环境。但在对学生进行作业批改中,也要准确提出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相应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最终将错误进行有效改正。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采用不同标准的评价方式,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信,并有效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在对作业进行批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方式的正误,同时还应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对其创造性进行培养和激发,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到作业布置和批改环节的重要性,确保两个环节能够紧跟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脚步,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更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作业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不断运用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对作业的内容、题型等进行有效设计,在对数量进行控制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质量,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關注和重视,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作业环节的布置和评改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知识点作业数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作业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