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2-05-30 10:48贾清显马秀明王利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广西高校金融工程东盟

贾清显 马秀明 王利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提出创新策略: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金融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从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发展实际出发,探索金融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新模式;挖掘校外教育资源,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东盟 广西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金融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8-0057-04

近年来,中国—东盟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对高校人才尤其是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专业等方面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者必须正视现实问题,积极构建面向东盟的教育模式。本文以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下广西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视角,分析对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对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中国—东盟自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在经贸、人文等领域密切合作,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商品贸易实现了90%以上零关税待遇,极大地推动双方的人才资源交流、合作。广西对外贸易2019年创历史新高,外贸进出口实现总额4 694.7亿元,增幅14.4%,高出全国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在新形势下,急需大量具备扎实金融工程专业知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金融及物流方面的人才,服务中国—东盟经济发展。因此,高校进行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重点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政治理论以及专业素养方面的发展情况。

(一)思想素质方面

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不但要求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与专业素质。尤其是面对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形势,金融工程专业学生更要注意自身思想素质方面的培养,一是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与人文素养;二是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诚信守法、团结协作、严谨自律、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三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积极向上、大胆创新、坚韧不拔、沉着冷静等性格品质。

(二)政治素质方面

金融工程专业学生作为中国大学生的一分子,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与理论水平,尤其是他们将来可能从事外贸方面的工作,更加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因此,金融工程专业学生要牢牢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由此坚定自身的政治信仰、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

(三)专业素质方面

金融工程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应当具有从事金融学习、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基本素质,包括熟悉国内外金融专业发展历史与文化,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热爱金融行业,恪守学术规范,具备敬业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等。这些素质的培养,为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奠定了从事财务管理、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基础。

二、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我国在对外经济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负面影响随之而来,如拜金主义、形式主义有所抬头,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舆论导向。尤其是广西作为距离东盟国家较近的省份,伴随东盟经济发展出现的不良现象对该地区高校学生影响较大。通过对金融工程专业相关岗位的需求状况分析发现,现有的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资力量、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课程建设体系等方面,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育缺乏针对性

首先,专业内容缺乏时代针对性。新时代金融科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颠覆了传统金融发展范式,要求金融工程教学快速适应这些变革,而当前的思政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其次,思政教育缺乏个体针对性。“0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他们接受信息能力强、获取信息量丰富、主体意识较强、生活爱好及交往范围广泛、喜欢追求新潮思想和时尚文化,但生活经验欠缺、理性辨别能力不足,其理想信念一旦与现实生活发生冲突容易产生困惑,而当前的教育不能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与解答。最后,教育缺乏区域针对性。东盟国家与我国山水相连、被视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而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承担着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等重要使命。广西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思政教育应立足区位优势和使命要求,勇于改革创新课程内容,但目前尚缺乏针对东盟区域的内容设计,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共赢的要求。

(二)教育缺乏实效性

当前,广西部分高校仍然沿袭过去“封闭式”“灌输式”的单一传统教育模式,尤其对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纯的理论说教、灌输式教学方法显然无法适应中国—东盟合作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有关调查统计显示(武东亮,2019),60%的学生觉得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的内容过于刻板、教学的表现形式单一”;30%的学生觉得部分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和耐心、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忱和信仰、缺乏对语言敏锐性和感染力的把控;10%的学生觉得部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远远不够。这显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效果并不乐观,教育缺乏实效性。

(三)教育缺乏引导性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邓嘉翔、张媛、阎占定,2019),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有必要。然而,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力度不足,无法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尤其是在政治观念、政治立场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思潮,其价值观容易遭受腐蚀或冲击,若不及时纠正,可能将他们引向追求唯利是图、急功近利、个人主义的误区,使他们认为人生就是无限化追求“個人价值”,最终导致他们忽视“社会价值”的存在。

三、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中国教育事业必须首先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双方友好合作的深入为广西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在这样的形势下,广西高校必须紧密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规律,有效推进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金融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201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全面生效,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开始打造“升级版”,再加上同期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使得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当地高校必须迅速找准人才培养的优势和方向,及时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满足新形势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需求。

广西高校在培养金融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谋划、精准定位,尤其要重点面向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与东盟经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等,培养与金融财务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划、金融教学、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工作相关的优秀人才。在保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广西高校要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与服务的特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增设与东盟国家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相关的选修课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未来的工作紧密相连,切实落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策略。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任务各有侧重,必修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提纲挈领和精要之处,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和深化。例如,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设《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选修课,深化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对祖国发展历史的认识,同时增强他们对国家、对党的情感与信心。通过多元课程模块的设置,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法律知识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必修课成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战场和核心阵地,使选修课成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性辅助平台。同时,高校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利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络平台(如学习强国、易班、青年之声),渗透最新、最前沿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或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金课”,吸引大学生加强网络课程学习。总之,着力打造必修课与选修课整体配合、横向联动的高校金融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的全方位建设,能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水平、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二)从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发展实际出发,探索金融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新模式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发挥着“思想导航、信念支撑”的重要功能,在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中牢固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经济形势下,高校必须更加紧密结合中国—东盟合作建设实际,同时着眼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内涵是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施高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可以采取学生较感兴趣的专题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精心设计、组织策划每一专题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或采取案例式教学方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专业课教师根据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新政策、新情况补充思政教育内容,同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设计思政教育环节,实现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精而准的目的,增强金融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中国加入RCEP的前景如何”“本案例对你将来的就业有什么现实意义”等诱导式的提问;或者在大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就某个中国—东盟关系的案例布置作业:“请你对大学四年的金融知识学习进行一个规划”“探讨金融工程专业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系问题”等;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引发他们的创新性思考,培养他们研究金融问题的兴趣与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亲身探索实践体会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的良性互动中陶冶道德情操和提升精神品质,为他们将来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挖掘校外教育资源,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力度的不断加强,高校无论在地理空间、信息交流,还是在文化传播、思想表达等方面,都已经与世界融为一体,这直接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校园、课堂、教材,延伸到社会、东盟贸易圈以及国际大舞台。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强化思政课程建设的指示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对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高校人才培养做好准备。校外的社会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存在最广泛、形式最多样的场域,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挖掘、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例如,利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阐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友好交往的历史,利用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述东南亚各民族血脉相连的事迹,利用冯子材、刘永福等民族英雄故居展示中国人民与东南亚人民抵御欧美列强入侵的史实;还可以邀请社会上优秀的党政工作人员、社区模范工作人员、优秀志愿者等参与思政教育活动,解读行业最新理论政策、传播正能量,实现多方育人的格局。

总之,高校唯有顺应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对金融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积极探索金融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路径,才能切实增强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帮助他们接过时代发展的接力棒,成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发展的中坚力量,继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注:本文系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9JGA231)、2019年度“价值引领+有效教学: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课堂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2019JGA2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贾清显(1977— ),山东菏泽人,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实践;马秀明(1983— ),通讯作者,山东滨州人,博士,北部湾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利(1963— ),广西浦北人,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广西高校金融工程东盟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浅析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金融工程与货币政策效率互动关系研究
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设计研究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金融工程化策略在银行负债类业务的分析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