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 刘玉华
摘 要:以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为例,就课堂教学中如何从教材中的题目出发设计题组,加强问题的变式与关联,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给出做法和看法.
关键词: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思维导图;一题多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美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指出,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该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像通过一道门户,将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
在“四新”(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传统的“灌输 + 记忆”“题型 + 训练”教学模式满足不了课堂教学的要求. 笔者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尝试从教材中最基础的题目入手,通过对一道题或一个材料的深入研究,纵横联系,根据其内在的学习线索将孤立的问题“串”起来,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数学探索活动,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达成该节课的多维目标. 下面以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为例,就课堂教学中如何从教材中的题目出发,设计题组,加强问题的变式与关联,让数学核心素养在复习课中得到落实,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立足基础,思维导图串主线
笔者出示的第一个题组为基础题组,题目设置宜简不宜繁、宜少不宜多,《标准》要求的内容为该题组设置的依据. 师生利用该题组,把其中蕴含的知识、技能、方法、思想提煉出来,形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教学片断1:教师出示相对简单的四道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其中蕴含的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等知识点及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由学生构建出关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思维导图,然后由教师补充完善.
练习1:平面内动点[Px,y]满足以下条件,则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