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浸润策略

2022-05-30 08:19李双
高考·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李双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教育都逐渐向着课程思政的方向发展,针对学生的道德情怀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和综合性都非常突出的课程,对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情怀与社会观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最适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课程窗口之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从“家国情怀”这一道德素养中的重要模块为切入方面,围绕“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浸润策略”一题撰写此文并提出若干见解,以资诸位参阅、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浸润策略

所谓“家国情怀”,即是指关心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为自身责任的高超觉悟和博大意识。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中的高阶组成部分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研读与追捧。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数仁人志士都将家国情怀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信念,也涌现出了许多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体现家国情怀的旷世名句,成为中华儿女的一项精神图腾。高中历史的教学范畴便是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其中所蕴含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均具有丰富而多元的价值内核,是带领学生开展家国情怀理解、吸收和树立的良好平台和绝佳素材。由此可见,若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维度的全面扩充,高中历史教师就必须要树立家国情怀教育理念,并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践行之。

一、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当今社会正处于科技和文化爆炸式发展的时代,许多思想通过便捷的互联网通信快速传播,给人们尤其是思想尚不成熟的高中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影响,针对高中学生的道德和价值情怀教育体现出更强的紧迫感和必要性。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家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其中便包括国家文化和民族意识之间的竞争。在这种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使學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家庭和国家之间“三位一体”的紧密联系,从基础层面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贡献。

中华文化是以爱国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对高尚道德和优秀气节的尊崇,这也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培养高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很好地塑造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意识,使其在日常言行中表现出更加卓越的素质和品质,这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中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我国历史中也不乏一些关于立学、修身、治国方面的典故事例,可以为学生的自我完善提供大量素材,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对其他课程的教学优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历史课程教学素材,挖掘其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元素

1.剖析历史人物经历,诠释家国情怀的体现形式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来不缺少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人物。他们或投身军旅、杀敌报国,或为民请命、坚持真理,或埋头钻研、造福社会,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这些人物所具有的身份、地位不同,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知不同,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渠道也不同,但都是从自己所处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而为国家社稷和天下苍生辛苦付出、默默奉献的[1]。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其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带领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生平形成清晰地了解和认知,并就人物行为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做一番生动解读,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国情怀的具体含义和体现形式,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仿效心理并获得明确的成长标杆。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中有关“宰相”这一官职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千古一相”诸葛亮的生平经历,从诸葛亮的一生中,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位贤相以拯救苍生为己任的情怀和不懈斗志,进而对家国情怀形成鲜明的认知。

2.分析历史事件过程,解读家国情怀的内在含义

其实对很多高中学生来说,“家国情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然而对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国情怀”,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却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除了要通过具体人物来解释家国情怀的体现形式外,还应借助大量的历史事件来带领学生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品读家国情怀的内在含义。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为了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事业理想而宵衣旰食、夙兴夜寐的人物,但这些人物中有些所从事的是正义的、有利于民族和国家的、有利于人民的事业,而有些则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为了盘剥人民而进行的无谓争斗,二者在性质上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2]。高中历史教师要从历史事件的性质和目的入手,带领学生从大格局上审视不同历史事件的初衷、过程和结果,从中总结出“只有为国家、社会和人民而奋斗才能称得上是家国情怀的真正体现”的道理。

比如:同样是影响巨大的改革事件,教师可以在讲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一单元时,分别以“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这两起经济改革作为两个对比事件进行比较式解读,明确以“有利于国计民生”作为诠释家国情怀之核心的理念。

3.解析历史时代背景,展现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

“家国情怀”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其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富于变化的。我国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经历过无数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一而足的时代背景,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自然也不尽相同。基于这一认识,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带领学生认识“家国情怀”时,结合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从更为细致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家国情怀在具体体现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使学生摆脱形而上学和机械主义的认知思维,以更为灵活、务实、能动的观点和态度去了解、形成科学的家国意识,并可进一步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现今时代的前进需求来深入解读家国情怀的现代含义。

例如:在讲解“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个单元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国共双方的关系入手带领学生理解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形式,揭示中国共产党在两个时期的选择都是遵循着一条不变的红线——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奋斗,而这也恰恰是当今社会中国共产党不变的执政理念和精神追求。

(二)借助历史课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吸收家国情怀

1.利用课堂活动开展代入式体验教学

高中学生虽然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成长发育,但是在学习和理解外界信息的过程中仍然保留着非常浓厚的感性思维色彩,对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很难形成良好的认知。针对这一客观事实,高中历史教师在通过课堂讲解带领学生形成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课程的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的普遍理解能力、兴趣取向和学习程度,设计、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参加活动的形式来深入感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精神面貌和主要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以代入式的方法品读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为鲜明的认识和更加具体、生动的学习效果[3]。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这类活动时,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保证活动内容和环节对课程教学的服务性,不要一味地追求活动的趣味性,以免“为了娱乐而活动”等问题的出现,否则反倒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优化。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课后,教师可以选择诸如张謇、荣毅仁、冯济川等我国近代知名的实业家,并结合他们的创业事迹和所创办的企业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排练一部相关的舞台剧,让学生感受这些民族实业家为振兴国家经济、抵抗外来经济侵略而付出的努力,以这种更加生动的方式来了解先烈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

2.利用课外影视资源进行场景化教学

随着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大量以之为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不断出现,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些作品在故事设计、情节设置、人物刻画和场景渲染等方面都有着比较高超的水准,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良好素材和工具。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观影兴趣,选择一些具有较强角色塑造感和情节推动力的爱国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集中观看,让学生从中深切而细致地体会到剧中人物为国报效、为民请命的崇高精神,并从视听等多个角度带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效果,以期引导学生形成深刻的观影记忆和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选择诸如《横空出世》《国之翼》等影片组织学生观看,通过剧中对我国老一辈国防、航天科学家生平事迹的演绎,引导学生了解家国情怀具体含义的生动注脚。

(三)借助社会综合实践,帮助学生深入感知并践行家国情怀

实践出真知,同样,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情怀、优化学生价值理念的最佳途径。除了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体会、树立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师还应当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行为能力、理解能力,在采取充足安全和保障措施的前提下,积极带领、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更为真实地了解、体会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同时给予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和体会成果践行、完善家国情怀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不仅做到“了解”,更能做到“践行”和“弘扬”。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等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军事博物馆或党史博物馆,通过观赏藏品、聆听讲解,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的革命历程和壮烈事迹;也可以在清明节组织学生来到当地烈士陵园,为英烈的无私奉献而表达感激之情。

(四)通过讲解我国当代历史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现当代史应该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板块。自从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产力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还涌现出许许多多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儿女。对这一部分知识,高中历史教师要对我国的建设成果做重点介绍,带领学生真切体会中华民族战天斗地的豪情和力争上游的志气,同时对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形成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教师可以将“英阿马岛战争”和我国收回香港主权两件史实放在一起做对比,借此表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便一以贯之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让学生能够结合真实的历史事件和镜头感受到新中国的时代气象和大国风骨,进而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感到骄傲与自豪。

另外,还要注意到的是,现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仍然习惯于沿用传统的“讲—听—记”模式,没有对教学情境的构建投入足够的重视和资源,而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也大多凭借对课本内容的机械宣讲来進行,不仅形式单一且效果并不显著,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倦怠心理和抵触情绪,挫伤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应该强调的是,家国情怀是一种高层级的人文情感,这种情感的塑造是需要多方面元素的共同作用的,这就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境。高中历史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和设备,以及一些简易的器材、物品,通过组织学生间的互动活动和综合实践,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有效体会时代风貌、感受社会气息的综合学习环境,从更高层面带动学生的认知与思考,使家国情怀的确立具备更为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结束语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东方五千年的精神凭赖,也是构成中华儿女不屈意志与钢铁脊梁的主要材料,对当前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教育的作用应该是全方位的,这不仅涉及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教育,更要体现出对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的正确引导。高中历史教师要深切认识到这一点,积极研究并发挥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之培养与优化的作用,结合丰富的历史素材、多样的课堂活动和大量社会实践教学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国情怀与历史学习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培养、优化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和社会情怀注入鲜活动力,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历史核心素养成长和道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观喜.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4):51-52.

[2]马东红.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0):8-9.

[3]张凌瑞.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高考,2020(12):156.

本文系福建省永泰县教育科学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与落实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t2021kt07)。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