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融通”

2022-05-30 10:48杨凯忠
新校园 2022年6期
关键词:融通古诗文李白

杨凯忠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融通”思想融入古诗文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高效地融入古诗文情境,深入体会诗人的主观意图和内心情感。“融通”思想的有效渗透,对提升小学古诗文教学实效具有较大的帮助。

一、文化融通,感知古今文化的传承性

1.借古问今,加强对古诗文化的理解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小学生而言,若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根基,则无法准确地理解古诗文的真正含义。在小学古诗文学习中,学生要想精准解读内容,要积累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诗文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在理解李白《月下独酌》的“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一句时,应先理解前面的内容,才能明白李白写下这两句时的心境——“月”和“影”本就是无情物,与其结交必然是极为孤独的。结尾这两句,是对前面描述的孤独感的深刻描绘,更加体现出李白当下的踽踽独行之感。对于李白饮酒,若想招来知交共饮也许不是难事,只是李白精神上是非常孤独的,他甚至对虚幻交情更为青睐,与月影相伴反而是一种享受。

2.古今贯通,找准古今诗文的衔接点

文学史本就是一条绵延不绝的大河,只有通晓古今知识,才可真正地做到古今贯通,实现古今诗文的高效衔接。在古诗文中,某些物象词语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人们一提到秋季,就会想到清寂、悲凉,无论是在古代或是当代,对秋的理解都是一致的,也正是由此传承下来的民族审美意识,才使得读者在阅读古诗文时产生共鸣。因此,在古詩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古今贯通,找准古今诗文的衔接点,从而让学生更加精准地把握古诗文的真正要义。

3.多维思考,挖掘古诗文的当代意义

在教学古诗文时,教师可多鼓励学生进行多维思考,带着批判思维去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敢于提出质疑,从而收获更多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同时,还应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通过古诗文来感悟古人,旨在实现古今融通。教师应将考古溯源的能力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教授《种树郭橐驼传》时,可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中用来称呼百姓的“尔、而”,为何不用代表尊称的“子”?“尔”,通常带着藐视的口吻,指的是“你、你们”。这种表述将官吏对百姓的藐视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文的字义表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经验,扎实了学生的古诗文基本功。

二、文体融通,把握古诗文的整体性

文体指的是文本构成的模式。在教学古诗文时,教师必须重视对文体的解读和把握。

1.对文体进行个性化归类

在古诗文教学时,对文体进行个性化分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对文体进行区别对待,对各种文体的生成逻辑与创作动机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正确认知文体含义的情况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议论文体包含了《原君》《师说》《出师表》等文章。《原君》是以探源究理为主;《师说》是以记叙、议论等形式对事实进行阐述;《出师表》是对某事或意见进行分析。对于不同文体的学习,如何把握好各类的特征,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效,是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样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归类和分析,从而提升古诗文教学的精准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2.探求不同文体的内在逻辑

古诗文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意境美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文本体裁具有诸多特性,表达的侧重点不同,比如散文讲究的是情景交融,议论文体注重逻辑和推理。因此,在达成“文本融通”的时候,要确保表面“融”、实际“隔”。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必须凸显各文体的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抽离出共同点,实现真正的融合。

三、文情融通,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文情是指文本的思想情感。无论阅读任何形式的文本,首先要获得情感体验,只有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将自身真正代入其中。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往往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他们只是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文本内容,很难从更深的层次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并不了解历史文化,加之自身生活阅历较浅,无法与作者思想情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将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穿插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融入情感,从而真正实现情感交融,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1.放眼全局,把握古诗文的核心思想

为了更好地实现情感融通,必须放眼全局,站在宏观的视野把握古诗文的核心思想。例如,在理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句时,应当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从“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这句得知,陶渊明当时的心情是很焦虑的,很想马上回家。对于这篇古诗,应是基于“序”的基础之上来体会思想感情,但教师往往只看到陶渊明自序当中的六个思想情感影响因素,并未挖掘出潜在的信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当时的陶渊明是因为妹妹去世而着急回家,在那种情形之下怎么可能是快乐的呢?所以,阅读古诗文时要整体把握,才能洞察古诗文的核心思想。

2.突破表面,挖掘古诗文背后的内涵

对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来说,要想真正实现情感融通,就要透过表面内容,抵达古诗文的本质,挖掘其背后的内涵。例如在《赤壁怀古》中,苏轼对“人生如梦”的理解是通过梦的虚来淡化现实中的痛苦。苏轼本就是非常通透豁达的人,对于他来说,“人生如梦”的情感并不消极,或许这只是他的托词,只是为达成心理平衡,而不是消极的。由此可见,很多古诗文的真正含义并非是表面所体现的,只有从更深层面去理解,才可将其隐藏的内涵挖掘出来。

3.回归语境,体会特定背景下的意义

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应回归到具体的语境,感知作者真正表达的内容。例如,在理解《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时,很多学生根本不会考虑语境,只单一地从“怨”字的本身含义去将其理解为“怨恨”,而真正的理解应该是“哀怨”。只有基于特定背景之下去理解语义,才可体会到作者的真实用意。

总之,“融通”思想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增加学生古诗文积累、提升学生古诗文素养、强化学生情感领悟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做到文化融通、文体融通和文情融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古诗文的思想。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古坡镇杨家坪小学)

责任编辑:闵 婕

猜你喜欢
融通古诗文李白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倒下的那一刻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