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育人蓝图 深化课程改革

2022-05-30 10:48张伟忠
新校园 2022年6期
关键词:变革新课标育人

张伟忠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新课标”),标志着自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教育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的答卷,是为培养时代新人而绘就的育人蓝图。

如何把国家育人蓝图转变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施工图和路线图?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层面,需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把握课程育人目标。本次课程改革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方案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新课标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都据此目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整。因此,只有深刻理解、切实把握课程育人目标,才能纲举目张,综合实施,把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体现各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又重视共通性育人要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是变革育人方式。本次课改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加强了课程综合设计,注重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势必带来育人方式的变革。学习不再是单一场景的识记和练习,而是要结合生活经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知行合一,学思践悟,推进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学科课程的教学要求聚焦核心素养,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形成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这需要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变革,转移教学重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跳出灌输知识及机械训练的窠臼,基于学情,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三是改变评价方式。教育评价牵引着育人方式的变革,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育人目标的实现与否。所以,新方案和新课标对评价方式做出了重点调整,一是依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二是更加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评价案例。这次修订不但让教师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还明确了“教到什么程度”,对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做好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了直接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教师要認真研读,并进行分解、细化,将其贯穿到教学和评价的全过程,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教科研人员及命题人员也要仔细研读,并以之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牢牢牵住引导教学的“牛鼻子”,通过评价实现对育人目标和教学方向的正确引导。

猜你喜欢
变革新课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