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022-05-30 10:48朱晶晶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质疑理解能力比较

朱晶晶

[摘 要]发现式阅读是文本阅读的重要方法之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发现的视角探究文本,通过细读、质疑和比较等方法,发现文本的遣词造句之美和情感之美;同时,教师要引导发现式阅读的目标指向,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本的表达秘妙等。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发现式阅读;理解能力;细读;质疑;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6-0037-03

发现式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载体,以仔细研读教材为途径,通过阅读、感受、思考、探究等方式,获得对文本意蕴的创造性理解与建构的阅读活动。发现式阅读改变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集体默认为个人认知,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为语文课堂带来了一股春风,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发现式阅读的切入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探究的视角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细读、质疑、比较三个方面展开发现式阅读。

(一)在细读中发现

粗读和细读是小学阶段学生常用的阅读方式。粗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内容,细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在粗读过程中未曾留意的地方、未曾思考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细品句段、主动发现,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父爱之舟》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细读文本,不放过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细品感受精彩的词句,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个学生找到这一段话:“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并进行细读。从“动心”一词中,学生感受到了父亲虽然节省,舍不得多花钱,但更见不得“我”受委屈的心情,他宁愿加钱也不愿“我”再受到臭虫的叮咬,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有的学生选择“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这一细节进行细读。学生围绕“他却不吃”的行为,联系上下文思考,发现父亲不吃不是因为他不爱吃,而是他舍不得吃,表明父亲虽然勤俭节约,对儿子却毫不吝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细读,让学生去品味、思考,从而读出文本真正的意蕴,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二)在质疑中发现

独立思考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能使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发现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搭船的鸟》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就文章标题提出质疑:“老师,我认为题目《搭船的鸟》改为“乘船的鸟”或者“坐船的鸟”更合适,这样便于我们理解。”于是,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课文中,‘搭有乘、坐的意思,可作者为什么要用‘搭而不用‘乘或‘坐呢?请大家细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感受。”这一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有的學生说:“‘搭船就是顺便乘船,在这儿用‘搭船的鸟为题,不仅显得鸟儿具有灵性,而且展现出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画面。”有的学生认为:“与‘乘船‘坐船相比,‘搭船一词更能表现出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以及鸟对人的信赖。”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发现的眼光去阅读,鼓励学生就疑惑之处进行探究,能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文本的表达艺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在比较中发现

比较是人们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能使人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主动去发现问题,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的特点。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白鹅》一文,是我国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丰子恺所作,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选编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将《白鹅》与《白公鹅》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两篇文章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异同点。这就需要学生带着发现的眼光去研读文本,提取、整合相关信息。在阅读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能快速地发现两篇文章的三个相同点:一是结构上都采用“总—分”的写法,先总写鹅的特点,再进行具体描写;二是都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三是都通过反语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学生继续思考、探究,发现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白鹅》一文,作者从叫声、步态以及吃相方面来表现鹅的高傲的特点;《白公鹅》一文则是从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姿态,“海军上将”的派头以及争抢浅水滩的趣事等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沉浸在文本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作家作品的不同风格,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明辨不同文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阅读能力。

二、发现式阅读的着力点

在发现式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的遣词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为深刻,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发现遣词之美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独具匠心,富有艺术魅力。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发现的眼光去品味赏析,让学生真正感受文本的表达秘妙,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鸟的天堂》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反复品读这个句子,思考哪个词语用得精妙、为何精妙。在这一发现式阅读方法的引领下,学生细读文本,发现“卧”字十分精妙,但为什么精妙,他们说不上来。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遣词造句方法的理解,教师把原句中的“卧”字用“斜躺”一词替换,让学生品味感受。在比较之后,学生发现“斜躺”一词给人以软弱无力、倦怠之感,而“卧”一词更加生动形象、更有气势。

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发现的视角品味赏析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精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二 )发现语言之美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的语言或形象生动,或优美传神等。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的语言之美,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语言之美呢?教师可鼓励学生发现并尝试理解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为学生的表达运用奠定基础。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语言优美的地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画出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等句子。随后,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不仅要说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是哪些,还要说出这些句子为什么优美。这样的分享交流,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发现情感之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作品中,不仅人物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而且蕴含着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感。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发现的眼光去感受文本的情感之美,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文本情感的真正体悟。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父爱之舟》一文,通过一个个细微的事例来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文章第五自然段写了父亲背“我”上学的情景。作者是这样描写的:“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虽然,大多数学生对父亲背孩子上学的行为并不陌生,但通过作者的描写,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父亲的爱。有的学生说,父亲对自己的外表不讲究;有的学生说,从装扮中发现父亲毫不顾忌自己的面子与形象,只要是对儿子好的,他都尽力去做,干脆利落。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节部分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不管什么情况,父亲对孩子的爱与关怀都存在着,凸显了文本的情感之美。

三、发现式阅读的目标指向

关注语言表达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向,它能使语文教学由原本的重阅读、轻运用向理解与运用结合转变。教师要鼓勵学生自主发现文本的表达秘妙,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帮助学生习得表达的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活动中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不仅凝聚着作者的情感,而且具有鲜明的表达意图。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织辩论、讲述故事、创编故事、展开对话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与碰撞,激起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有所发现,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在学完课文之后,教师首先让学生围绕话题“‘我的演出窝囊吗”展开辩论,说说自己的感受与体会。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演出确实很窝囊,因为排练了那么久,可是一上场全不行了,多窝囊啊!有的学生认为,活动重在参与,何况“我”笨拙的表演把大家都逗乐了,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表演就是成功的表演。接着,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我”,一个学生扮演观众,对“我”进行劝说。角色扮演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到平常的阅读中难以体会到的情感,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使学生对作者为什么要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为题目的理解更为深刻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中,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虽然有不少,但是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因此,教师以辩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与感受。

(二)在自主阅读中发现文本的表达秘妙

在语文课堂上,自主阅读可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沉浸在文本中,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习得语言表达的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从表达的视角来说说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然后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潜心阅读,发现了一些表达独特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有个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认为这句话把小艇静止不动时的特点描写得十分形象。有个学生发现这一段话:“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认为这段话把小艇在行驶时的特点描写得特别生动。这样的引导、交流,使学生对小艇的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理解更深刻、全面,也理解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从文本表达的视角发现文本的秘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文本语言的内化,还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在改写创编中发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文本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作者会根据文本体裁、读者对象、表达意图等选择最适合的表达形式。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的特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并适当进行改写创编,帮助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多样性,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松鼠》一课,是一篇介绍小动物的说明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把《松鼠》一文与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猫》《母鸡》《白鹅》等文章进行整合阅读,说说它们在表达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借助查找到的资料,把《松鼠》一文改写成平实性的说明文。这样,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改写中提升,深刻地感受到不同表达形式的特点,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发现式阅读能充分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质疑理解能力比较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