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碰撞

2022-05-30 05:35于娟
关键词:情感传统音乐

于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变革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我国当前的教育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音乐课程在新课改的浪潮下也进行了自我完善和发展,力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注入新的活力。音乐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传统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促进了国家和民族的大融合,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实现了音乐的大融合,在初中的音乐合唱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实现“中西合璧”的碰撞。本文针对初中音乐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唱素养。

关键词:声乐教学 传统音乐文化 融入对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7.032

开展合唱教学是为了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合唱本身难度大、技术性要求高,追求专业性不是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就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工作来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可观。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合唱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合唱素质出发,提高学生的音乐合唱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对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大部分教学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在合唱中受传统固化思想的影响,他们的音乐天赋无法得到挖掘和发挥,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对学生的合唱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一、目前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中学音乐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音乐教师,教师通过音乐课堂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音乐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音乐的熏陶。但是,现阶段我国中学的音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根本无法胜任此角色,他们只是“照本宣科”传授课本知识,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并不能发挥学生的优势。

(二)中学学生缺少对音乐的认识

对于正直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这个年纪的孩子们都热衷于流行音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音乐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学生喜爱音乐是因为流行音乐和歌星的榜样力量,而对于古典音乐、传统民族音乐和欧美歌剧等都是很陌生的,直到现在,很多人也认为音乐就是唱歌和跳舞,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的认识。

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应用感知能力

声乐教学是音乐课堂的必备课程,需要根据每一个人的个性和爱好开展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教学中,比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大家听完之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再针对性进行提问,例如唱法、文化背景等。教师在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也要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有效引导,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解决问题。课堂热烈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慢慢地,學生的音乐专业能力也越来越强。学生从记歌词旋律开始慢慢领悟歌曲意境,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节奏、音高、音色和情感等,加深对音乐本质的理解。

(二)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类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手段也日趋丰富。就目前来看,应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音频、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音乐作品;包括作品的歌词、旋律、情感等,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例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作品MV视频放映出来,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奔腾而来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多媒体教学手段让理论和实际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对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也有直接的影响。

(三)对情感融入加以重视

音乐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歌词包含的情感,因此,很多人将音乐作为一种宣泄情绪的主要方法。创作人在音乐创作中会潜移默化植入自己的情感,这是音乐的灵魂,也是促进音乐发展的关键。在声乐教学当中教师应对情感元素进行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歌曲的情感,努力和作者产生共鸣,提前熟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变化。学生通过音乐“背后的故事”开始对音乐感兴趣,逐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例如教师在教《鸿雁》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作品的背景进行简单讲解,然后向学生讲述民族唱法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歌词的画面(草原、天空、大雁、美酒等)让学生体会这首歌的豪迈和潇洒。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综合素质

音乐和美术、舞蹈一样都是自由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动作、色彩,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音乐教学从课堂转移至课外,将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生活和娱乐休闲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丰富了课外生活。比如说学校可定期开展“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合唱团以及乐器演奏会等活动。合唱比赛可以锻炼学生团结合作意识,而鉴赏优秀音乐作品可以陶冶情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和音乐审美。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学校需要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全方位培养学生。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合唱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1.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合唱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在学习上永远适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在慢慢发生变化,个性变得更加独立,这时候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中学的音乐课程教学实际上却“名存实亡”,最根本的原因是学校不重视,甚至对音乐的教育作用持质疑态度,音乐课程的课时更是一缩再缩。所以,为了宣传音乐的教育作用,为了让学生在合唱中能够领悟情感,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生潜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培养团结意识

团结意识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合唱中“团结”关系着整场比赛的成败,而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合”。合唱比赛突出的就是一个“合”字,把每个不同的声音通过无数次练习最终汇集在一起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合唱的难度很大,想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能合为一处,必须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让他们积极为集体荣誉而战。首先,学校和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团体比赛,团体游戏活动,培养学生与搭档之间的默契,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然后,在音乐教学上,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比如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合唱的方式,先通过小组合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等学生逐渐熟悉,掌握了基本演唱技巧,再将这些小组组成一个“大合唱团”。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

情感永远是最打动人心的东西,中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也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有了情感,音乐能力也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可以提高学生合唱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对音乐有了情感,在合唱中自然而然就会融入自己的感情,达到一个饱含激情的状态。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具体方法包括:增加音乐课时和音乐鉴赏课,增加学生对音乐文化和音乐史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歌曲中作者饱含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能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

(三)加强教师引导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爱上音乐,具备基本的音乐艺术审美。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走进音乐,并且发自内心的爱上合唱。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带领学生练习合唱,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在最后的汇报演出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注重学生音乐艺术性审美的培养

音乐和传统的文化课教学不一样,音乐传达的是人们通过听觉感官对影音作品设定物像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是一种感同身受的艺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首先就要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美感,无论是旋律、歌词、唱法,还是乐器演奏,势必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的表现形式。在合唱环节中,学生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素养,在面对音乐作品时可以做到大脑跟随音乐而动,进而产生音乐共鸣,慢慢将音乐美根植于学生心底,最后在合唱中通过演唱表达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并且在各种音乐的熏陶下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传统文化走进音乐课堂需要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在音乐课程中,纯粹的理论讲解终究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合唱都是沿用西方音乐的教学思维,学生很难切身感受到合唱的音乐魅力。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开始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初中音乐课堂当中,从民族音乐文化理论到具体实际演唱都缺一不可。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活动时,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通过实践活动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并且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艺术气息。教师在班级或者校园中可以组织一些音乐交流活动,在中西音乐交流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九儿》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将这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民族文化提前给学生交代清楚,这是一首抗战题材的歌曲,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历史现象,具有浓厚的艺术文化价值,要让学生掌握歌词传达出的情感。其次是这首歌曲最终的呈现形式,通常我们在电视晚会看到的都是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九儿》这个故事也可以利用胶州秧歌这种干净利落、坚韧果敢的舞蹈形式来展现,表达九儿为了拯救家园敢于和侵略者作斗争的牺牲精神。最后再加上学生气宇轩昂的动情演唱,将这首歌曲的“红色精神”和民族情感表現得淋漓尽致。在进行歌曲演练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作为合唱团,一组是舞蹈团,教师先引导各个小组分头行动,合唱团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索《九儿》的歌曲背景信息,舞蹈团搜集胶州秧歌“翠花扭三步”“撇扇”“小扭”“棒花”“丑鼓八态”等舞蹈动作素材,并且组织学习。最后,当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情感之后,舞蹈团和唱团进行表演,通过合唱加舞蹈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不一样的艺术魅力,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体会更加深刻。

五、传统文化走进音乐课堂要重视民间游戏的应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在初中音乐课程中融入民间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在传统的民间游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皮影戏,不仅儿童喜欢,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喜欢皮影戏的表演。皮影戏分为操影表演部分、唱腔演唱部分,还要加上简单的乐器伴奏。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述皮影戏的故事,带领学生观看皮影戏的视频,感受皮影戏的节奏特点,引导学生聆听和模仿皮影戏的唱腔等。皮影戏作为一种民间的传统文化走进音乐课堂,不仅丰富了初中音乐课堂的表现形式,还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音乐教师在选取游戏的过程中要参照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关注游戏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民间游戏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例如,在欣赏《像花儿一样》这一课时,因为它是伊朗民歌,学生对其感觉比较陌生,但是了解过皮影戏伴奏乐器之后再让他们对比欣赏伊朗民间音乐的弦乐、打击乐就能够让学生找到共鸣。教师采取对比、代入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很难产生畏难和走神的情况。再如“全堂八角鼓”,既是一种击节乐器,又是曲种的名称,是京韵演奏的一种单弦。演唱方式就是演员手执八角鼓,一边击打一边演唱。《五圣朝天》节奏明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龙王爷、门神爷、土地爷等神仙上天述职的场景,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传统民俗。学生在边唱边敲打的音乐演奏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时要把传统民族音乐融入音乐课程中。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引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其次,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丰富音乐课堂形式,积极将传统文化和音乐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音乐虽然不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但是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它发扬光大,让它走向世界上更大的舞台。为了更好将民族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高效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构建一个和谐的音乐教学环境,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空间环境,寻找提升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安璐《对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探讨》,《艺术评鉴》2017年第24期。

[2] 彭娟《高师学生合唱指挥能力的培养探究》,《音乐时空》2015年第6期。

[3] 蒲枭、王凌霞《中学合唱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求知导刊》2015年第14期。

[4] 赖正兴《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音乐时空》2015年第22期。

[5] 李鹏程《合唱在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美与时代》2014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情感传统音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情感
老传统当传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情感移植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