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初中道法课堂,点亮审辩式思维火花

2022-05-30 04:24朱丽萍
新校园 2022年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思维

朱丽萍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审辩式思维培养思路被逐渐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日常学习和教学工作中。它具有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的特点,对于当代初中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培养思路,不断探索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效果的办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浅作剖析。

一、审辩式思维培养思路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必要性

随着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想要提升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必须从教学手段与教育方式的优化与创新着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审辩式思维培养思路不仅可以针对学生“瘸腿”的环节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可以对课堂中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加以查缺补漏,及时反映真实的教学成果、学习成果,改善当前较为低效的教学模式,弥补教学层面的不足,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审辩式思维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高效而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审辩式思维培养思路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当代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审辩式思维培养模式开展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更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审辩式思维培养模式也方便學生通过更多、更丰富的渠道来沟通、交流,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自主性。

二、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初中生一般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学习上,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十几岁的年纪,对外界事物还未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鞭策很容易误入歧途。初中阶段不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不注重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对于其全面健康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需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2.未使用“互联网+审辩式培养思路”方式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会采用“互联网+教育”的形式进行教学辅助,但其所占比例很小,没能发挥出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另外,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于互联网参与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深刻影响没有明确的认识,运用“互联网+审辩式培养思路”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次数少之又少,对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利用不足。有的教师在运用互联网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仅仅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就又回到了课本讲解上,使“互联网+审辩式培养思路”的教育效果变得微乎其微。

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趣味性不足

根据日常教学中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它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成绩能够有所提升,审辩式思维是否被合理应用并不重要,并未对其深刻影响和多元化应用进行了解;有的教师在利用互联网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通常从一个教育视频开始,再以一个总结性视频结束,学生只是机械地观看,没有什么参与度,缺乏实际教学意义。这些现象最终导致教学课堂趣味性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点亮其审辩式思维的火花。

4.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反思性评价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中,其评价方面存在以下现象。

第一,我们知道,适度的、中肯的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与空间。根据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的分析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作用是有所了解的,但往往仅限于让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究与讨论,无法使学生真正进行自我思考。另外,教师很少组织多种形式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的活动,学生的反思诉求无从释放,这对于培养学生反思性评价的习惯非常不利。

第二,有的教师并未对反思性评价引起重视,甚至对于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一无所知,导致学生对如何认识、克服自身缺点无从下手。一般来说,最了解学生的人就是学生自己,对于自身问题改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发现并总结,这比一味说教效果更好。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学生只是根据教师评价中提到的缺点与不足进行改进,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自我思考、自我诊断,不能使审辩式思维发挥作用,逐渐失去自我评价与自我改进的能力,最终导致其道德与法治素养无法有效提高。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1.提升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视程度

我们知道,一般而言,初中生生理发育要比心理发育快得多,他们可能看起来与成人形体相差无几,但实际上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很多事物缺乏判断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审辩式培养思路的优势,多多关注社会时事,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收集一些由于道德、法治素养欠缺而导致的反面案例给学生讲述,使其明白道德与法治学习对于走好人生道路的指导意义,切实感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与学校有关部门充分沟通与研讨,利用校内图书馆、图书角、黑板报、公告栏和校园官网等开展树立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宣传活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渠道、潜移默化地接受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理念,这种方式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比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说教更容易被接受。另外,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有重要推动作用,对初中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

在智能手机与移动网络普及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使用手机上网,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通过网络和新媒体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这也意味着互联网沟通方式深受学生群体的青睐。所以,在当前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自身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应用新教学方式的水平,并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审辩式培养思路,切实提高自己利用审辩式思维开展教学的能力。此外,校方还可针对全校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进而打造出一支观念先进、思维活跃、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专业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实际上,互联网的使用方式非常灵活,就像微课这种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时使用,但要注意的是家长的教育理念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变更,不能提“孩子上网”而色变,应在合理范围内监管孩子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时,可以提前制作与友情相关的微课发到班级群中,让学生根据微课及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并布置讲述“我和我的朋友”故事的作业。在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在互联网上找到的关于友情的短视频,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其深刻理解一段温暖的友情对一个人学生时代的影响,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趣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安全使用网络的意识,使学生明确网络本身是把双刃剑,要学会合理安排上网时间、规范上网行为,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3.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

审辩式培养思路的一大优势就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几种尝试。

第一,教师可以对本班学生的喜好进行研究,通过一些真实有趣的事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巧妙设计,把需要教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穿插其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识记、理解、掌握课堂知识点。

第二,合理利用新媒体资源,比如当下一些语言类综艺节目中的有益观点,引导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理念进行理解和深化。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对学生喜爱的这些综艺节目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把有教育意义的片段带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去,发挥其价值。例如,在学习《做更好的自己》这节课时,提前准备林清玄在《开讲了》中关于“不怕人生的转弯”的演讲视频片段,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通过对视频内容的了解和对林清玄不畏白眼、坚持写作的精神的感悟,使学生自己体会“我虽然普通,但是拥有学识和内涵让我每天很开心”的人生道理,学会与自己和解,扬长避短,积极向上,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这些做法可以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大大提升。

4.使反思性评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线工作者,应敏锐捕捉新课改的指导方向,提高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反思性评价的重视程度,并找出相应办法使其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这种反思性评价的作用、做法进行了解,经常组织一些关于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课堂活动。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主题辩论比赛中,教师可将比赛的精彩片段用相机、手机记录下来,赛后回到教室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观察自己在赛场上的表现,从而进一步思考、总结,然后与同学、教师分享,不断琢磨,提高辩论技能,并激发学生自我评价后与教师沟通的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审辩式思维培养思路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确实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既是帮助当代初中生树立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需要,也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模式的需要。教师应运用“互聯网+审辩式培养思路”的创新教学理念,将互联网优势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成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好帮手,让审辩式培养思路的教育模式发挥效能。这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提高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学)

责任编辑:刘卫红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