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农业科技期刊论文英语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分析

2022-05-30 04:18陈冠儒郑咏仪曹一诺钟蕴仪邓飞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7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语料库

陈冠儒?郑咏仪?曹一诺?钟蕴仪?邓飞

摘 要:模糊限制语的恰当使用可以让农业科技论文的摘要更加严谨,更好地被读者接受。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关于汉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本族语者所发表的农业科技论文英语摘要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将选取Aquaculture、Poultry Science和Scientia Horticulturae三個国际期刊中汉语本族语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所发表的论文英语摘要,分别构建中国学者和外语学者语料库,并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3.5.9.0进行检索统计,得出中外学者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词频以及各类型的使用比例,总结出异同点,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帮助中国学者更好地进行国际期刊论文摘要写作。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对比分析;农业科技论文;语料库

作者简介:陈冠儒(2001.01-),男,广东东莞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郑咏仪(1998.01-)女,广东东莞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曹一诺(2002.06-),女,广东广州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钟蕴仪(2001.07-),女,广东惠州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邓飞(1974.05-),女,广东湛江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媒体话语分析及英语教学。

一、引言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Lakoff提出了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作为模糊限制语的核心术语之一,它被Lakoff定义为“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能够提高言语表达的严谨性。作为汉语本族语学者(下文称中国学者)与英语本族语学者(下文称外国学者)交流最新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农业科技类国际期刊论文对于语言的清晰性和准确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期刊论文中,摘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正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根据英语本族语学者的表达习惯进行摘要写作,可以让学术论文更顺利地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因此,让中国农业科技学者了解外国农业科技学者在摘要写作中对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习惯,有利于中国农业科技学者的论文更好地受到国际期刊的认可。

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使用模糊限制语,但国内对于农业科技领域中汉语母语者和英语母语者的模糊限制语使用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拟对中外学者的农业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对比分析,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探讨中外学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情况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帮助中国农业科技学者更好地使用模糊限制语。

二、研究设计

(一)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

1.中外农业科技论文英语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使用数量情况有何差异?

2.中外农业科技论文英语摘要中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有何差异?

3.针对差异,中国学者如何更好地利用模糊限制语进行农业科技论文写作?

(二)语料来源

基于权威性和可获得性,根据JCR期刊影响因子与Web of Science检索结果,选取了Aquaculture、Poultry Science和Scientia Horticulturae三个国际核心期刊中的论文英语摘要。基于增加选取语料的代表性和时效性,我们所选取的三个期刊均属于JCR分区的Q1,且所有作者均为汉语母语者或均为英语母语者,时间跨度为2004-2021年。基于提高语料间的可比性,我们在每个期刊选取了汉语母语者发表的文章各225篇,三本期刊共选取675篇,共167381词,建立中国学者语料库;英语母语者发表的每个期刊文章220篇,即660篇,共173836词,建立外国学者语料库;两个语料库的词数均达到16.5万,在保证代表性的同时,语料库规模更大,数据将更有说服力。

(三)研究方法

根据Prince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模糊限制语可分为程度变动语(Adaptor)、范围变动语(Rounder)、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 本研究利用AntConc3.5.9.0语料库检索工具,对中国学者语料库和外国学者语料库中以上四类模糊限制语进行统计分析,考查Aquaculture、Poultry Science和Scientia Horticulturae三个国际期刊中的论文英语摘要中,中外学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总体词频情况以及四类模糊限制语各自的词频情况和使用比例,探讨中外学者在使用模糊限制语时的异同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AntConc3.5.9.0语料库检索工具对三本期刊中所收集的语料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统计,统计的结果如表1与表2所示。对表1所列的期刊中的模糊限制语词频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学者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上高于外国学者,在三本期刊中,中国学者的模糊限制语每万词的词频均高于外国学者。这说明中国农业科技学者摘要写作中已经具备一定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意识。

对表2所列的期刊中的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比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在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使用上,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中外学者在模糊限制语使用上的相同点

首先,三本期刊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类别方面,中国学者的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使用比例分别为64.36%、52.99%和53.58%;外国学者的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使用比例为66.32%、54.14%和42.78%,由此可见,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中外学者最常用的一类模糊限制语。同时,在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中国学者的使用比例分别为0.68%、0.29%和1.04%;外国学者的使用比例分别为0.92%、0.29%和0.83%,可见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是中外学者使用最少的一类模糊限制语。在这两个类型中,中国学者的使用习惯与外国学者的使用习惯比较接近。

(二)中外学者对模糊限制语使用偏好的差异

中外学者对于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间接模糊型限制语的使用偏好存在差异。在三本期刊中,中国学者的间接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比例分别为27.03%、22.77%和34.58%,均高于外国学者的18.99%、15.38%和22.73%。而在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方面,中国学者的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使用比例为10.22%、23.95%和10.80%,均低于外国学者的15.50%、30.18%和19.83%。

由此可见,中外学者都会较高频次地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并且有意识地减少直接型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次,中国学者与外国学者相比,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使用间接型缓和语,外国学者更倾向于使用范围变动语。

四、讨论与建议

中外学者在进行论文摘要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让语言更加准确。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中外农业科技学者在模糊限制语的类型选择上,虽然有共同点,但仍存在着差异。我们将尝试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对于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中外学者在使用模糊限制语时,都会较多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但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学者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频率高于外国学者。我们认为,这与农业科技论文摘要本身的特点和中国学者对于某些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词的偏好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农业科技论文摘要需要满足简洁凝练的特点,论文作者需要通过选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简洁地表达出其研究结果。例如,在Aquaculture期刊中收集到的一则语料“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abs fed the diet containing KO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cent weight...”,此处的significantly作为程度变动型修饰语,起到让表达更加清晰作用的同时,让摘要更简洁,避免在摘要中引用大量的数据。

同时,如表3所示,根据词频统计,我们发现,significantly为中外学者使用最多的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且其使用频率远超其他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但是,中国学者使用significantly的词频为37.29(每万词),而外国学者使用significantly的词频为22.32(每万词),中国学者对significantly的使用偏好更加明显。我们认为,这与中国学者的表达习惯有关,作为非英语母语者,中国学者在写作摘要时,将汉语论文写作倾向于强调影响程度大、重要性强的写作习惯带入到了英语写作中,于是,更加高频地使用significantly,这也使得中国学者的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词频明显高于外国学者。因此,我们建议,中国农业科技学者在进行论文摘要写作时可以根据情况,在需要特别强调其程度以及重要性时再使用significantly这个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恰当地使用能够让significantly更好地起到修饰作用。

(二)对于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中外学者在进行模糊限制语写作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较少。我们认为,这与农业科技论文摘要本身的特点有关。农业科技类论文强调客观与准确,而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例如“I think...”,则会让表达显得主观,与农业科技类论文的风格特点不符。因此,中外学者都有意识地少用,甚至不用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体现了中外学者对于论文摘要写作要求的共同认识。

(三)中外学者使用模糊型限制语存在差异的原因

中外学者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中,对于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我们认为,这与学者的在摘要写作中的侧重点有着密切联系。在两个语料库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学者对于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次,在三个期刊中均高于外国学者。而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摘要中往往通过数据进行推理以及介绍自己的研究的发现,以起到展现自己研究的严谨性和客观性的作用,例如“...results show that..., ...reveal that...”等。中国学者对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偏好,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论文摘要中,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增强研究客观性的思路。由此可见,中国学者在摘要写作中更侧重于逻辑推理以及展示自身成果。与其相对的是,外国学者使用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频次高于中国学者。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通过修饰范围,例如“between... and...”等,让数据的范围更加准确,增强研究的严谨性和客观性。这体现了外国学者在摘要写作中,更侧重于通过对数据的限制,以达到增强其论文的严谨性和客观性的效果。

因此,我们建议,中国农业科技学者在保持注重推理论证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对于数据范围的限制,从而让论文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变得更加严谨和客观,让读者在阅读论文摘要时,能够对研究成果中的数据有清晰的认识。

五、结语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对中外农业科技学者在国际期刊论文英语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模糊限制语总体的使用情况以及各个类别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中外学者在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论文摘要的写作过程中,出现相同点的原因是中外学者都认识到了论文摘要要求简洁与客观的文体特征;而出現差异的原因是中国学者对于significantly这一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限制语的偏好,以及中外学者在论文摘要写作中,展现客观性的侧重点不同,中国学者侧重于逻辑推理,而外国学者侧重于限定范围。基于此,我们建议,中国学者可以在论文摘要写作的过程中,更谨慎地使用significantly这一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中国农业科技学者在了解这些异同点后,可以结合双方所长,调整写作的习惯,更好地进行论文摘要写作,达到提高其论文接受度以及影响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a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InP. Peranteau, J. Levi& G. Phares. (eds). Papers from the Eighth Regional Meeting[C]. Chicago: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1972:183-228.

[2]Prince E F, Bosk C. 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 In Robert. J.D. Pieto(ed.) Linguistic and the profession. Vol. viii[C]. New Jersey: A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0:83-97.

[3]徐畅贤.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2006(4):37-39.

[4]苏远连.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和功能[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9-32.

[5]刘永厚,张颖.中外学者国际期刊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对比研究[J].外语界,2016(5):20-27.

[6]郑启航,王博康,张鲲,刘萍.中外学者在农科英语论文中程度副词使用的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21(7):262-264.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