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2-05-30 23:57:45郑琼京周梅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郑琼京?周梅

摘 要:在应用型高校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以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更能促进英语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经调查,目前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重语言轻文化、课程思政显性灌输多隐性融入少、缺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等问题。经过实践和探索发现,通过挖掘思政元素,发挥课程的人文性功能、实践多种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内容、师生共建教学资源、发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落实课程思政,实现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课程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郑琼京(1983-),女,浙江兰溪人,南宁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周梅(1970-),女,山东蓬莱人,南宁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课时多、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的特征,同时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在开展课程思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但可行,更是应有之义,是大学英语课程内涵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重知识轻情感,重语言轻文化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语言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差。面对这一问题,许多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语言知识和课文内容,但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培养。问卷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51.3%)认为学习英语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各类考试或考核”,呈现出动机较为单一和功利性的现象。然而,当语言知识难度远大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又没有积极的情感因素介入时,学生就会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是阻碍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也显示,仅有14.5%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较为薄弱。

(二)课程思政仍以显性灌输为主

近年来,我校大学英语教师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主动学习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课程思政意识已经大幅提高。然而问卷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76.9%)认为大学英语课程中已经不同程度地融入课程思政,但以显性灌输为主(63.2%)。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课程思政的意识,但对于如何开展课程思政仍然比较困惑,存在手段比较单一、方法比较死板的情况,因此容易造成“两张皮”的现象,学生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不仅不能达到育人的效果,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语言的习得。

(三)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更为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习得,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虽然也结合了U校园等在线教学资源,但由于教师缺少课程思政实践经验、学生自主性差和能力欠缺等原因,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挖掘与开发,在线学习平台的功能和相关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缺乏价值引领。

(四)缺少相关实践机会

由调查和访谈结果可知,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有意愿参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但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很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没有形成实施课程思政的系统性认识;学生参与意愿强,但缺乏实践的机会,无法呈现出课程思政的积极效果。除了大学英语课堂之外,学生很少有展现用英语表达自我、展示自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机会。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英语动机单一和功利性强的重要原因。

二、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举措

(一)挖掘思政元素,增強课程的人文性

大学英语的人文性长期被忽视。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突显对人的尊重。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注重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人的价值。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使教材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外研版《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提高篇)》第2册第5单元的主题为“城市福利”,两篇文章介绍的都是国外的城市建设以及人口问题,学生普遍认为课文内容距离自己的生活非常远。对此,教师可将城市建设和人口问题与我国所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相联系,将生态文明建设设立为本单元的思政切入点,同时结合广西和南宁市的城市建设、人口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支持家乡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学生在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之后,能够利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热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身体和大脑都“动”起来,真正让学习发生。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并非在课程中专门设定讲授思政内容的时间和模块,而应该将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做到“寓”教于道。复旦大学的郝红梅综合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经验,总结出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画龙点睛式、隐形渗透式四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下面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提高篇)》中的教学内容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专题嵌入式和画龙点睛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首先是专题嵌入式课程思政教学。例如,《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提高篇)》第2册第5单元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第一篇文章讲述现代化城市建设,可以结合南宁市的城市建设情况,让学生讨论如何改善市容市貌,让城市居民生活更加健康、舒适。学生在思考、讨论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对自己将来所要生活、就业和建设的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第二篇文章涉及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结合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嵌入”中国人口老龄化专题,通过比较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方发展问题的异同,分析人口老龄化现象,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办法,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如,《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提高篇)》第2册第7单元的主题为“一带一路”,两篇文章中一篇讲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另一篇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RECP的签订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整个世界格局以及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传播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

其次是画龙点睛式课程思政教学。在讲授知识点时,思政元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例如,《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提高篇)》第1册第5单元主题为“中国文化”。第一篇文章主题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其中有连词while引导从句的语言知识点。结合“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育人目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连词while围绕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行造句。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发现了很多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如餐具的不同、餐桌的不同、用餐礼仪的不同等),并且尝试用英语进行表达。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还增强了比较中西方文化的意识,培养了他们辩证地看待中国文化的能力。

(三)师生共建教学资源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尤其是适合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较为欠缺。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建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获得资源的渠道多样化,如果一味由教师来灌输相关的信息,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由于学生缺乏辨识能力,单纯依靠学生来搜集学习资源,会造成学习资源难度不合适、偏离主题等问题。因此,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整体设计、组织工作,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适合的学习资源,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将各授课班级学生分为若干4-6人的小组,各小组按每个教学单元的主题各自查找相应的学习资源,利用QQ群、超星学习通等在线平台进行集中分享,教师从难度、思政主题的切合度等方面进行点评和指导,择优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供全校学生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关注点寻找相关资源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特点,由教师的反馈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此外,学生课内外完成的优秀作品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通等线上平台定期发布学生的优秀作品,强化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教学资源师生共建,不仅可以产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他们也可以在建设教学资源的同时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意义,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四)发展第二课堂活动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指在传统课堂教学以外开展的与大学英语课程相关的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因为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是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平台。在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课时与学分不断缩减的情况下,更应该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实践,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

在应用型高校推动第二课堂建设有利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而在学习大学英语的过程中,学生恰恰缺乏应用英语的场景。发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了种类多样、适合个性化发展的英语应用平台,让学生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必要性,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保持学生长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南宁学院近年来开展了种类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南院之声英语广播、戏剧节、配音比赛、主题演讲、主题展示等。例如,鼓励学生参与英语广播节目的制作,在进行“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筛选优秀学生积极参与“中国文化”主题的广播节目制作,可以满足一部分英语水平较高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让他们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英语,进一步提高其英语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从在第一课堂布置的 “介绍一道家乡菜”“介绍你的属相”等课后作业中选取优秀作品录制成音频,并在相关主题的广播节目中播放,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广播节目中,将第一課堂的学习内容和第二课堂的实践结合起来,将思政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了课内学习到的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三、结语

近年来,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培养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和较高思想政治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作出了不少贡献。但大学英语教师仍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在深耕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将日常生活和新闻时事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构建系统有效的思政教学模式,探索多种思政教学方法,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拓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应用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帮助他们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9-13,22.

[3]郝红梅.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实现路径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8):10-12,1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12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9:59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0:03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8:36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 19: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