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小萱是一个短发女孩,来到咨询室时,她显得有些拘谨,简单的问候后,她在咨询单子上填写了“我讨厌男生,一看见男生就厌恶,有时又很紧张,我很反感班里早恋的女生,一旦发现自己的朋友谈恋爱了我就立马与她绝交,这种情绪不仅影响了我的学习,还影响了我的人际关系,我内心很苦闷。”
随后,我们做了进一步的交流,其间我问她对“谈恋爱”这件事的看法,她给我讲述了发生在她初中时的一件事情。
她说在初一时,她的成绩一直在年级前二十名,到了初二,她交了几个朋友,这几个朋友不爱学习,然后自己也不怎么学习了,只是和她们在一起玩,后来也谈恋爱了,但是那段感情经历让她很受伤。
她说:“我们在一起后,我的成绩就下滑了,甚至根本就不愿意学习。等到了初三,我的姑姑找我谈话,她告诉我说,小孩子谈恋爱是幼稚可笑的,是羞耻的,让我反思自己现在的成绩,还讲了一些关于中学生因为谈恋爱而引发严重后果的新闻报道。我父母说我不懂事,不知道自爱。我可能是玩累了,也不想让父母伤心,决定认真学习了,我在中考前一个月开始集中学习,每天都学很晚才休息,就这样我考上了高中。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男生没有好印象,甚至回想起自己的那一段历程感觉很可耻。”
由此了解到,她对异性和谈恋爱这件事的非正常看法,在于过往自己的经历以及对自己的认知。在中学阶段,关于恋爱及如何与异性交往都是我们绕不开的重要话题,是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在意的事情。以往对于中学阶段孩子谈恋爱,父母包括社会群体都是持否定的态度,并且将这一行为定义为一个专有名词“早恋”。
“早恋”特指在初中、高中阶段男女同学建立的恋爱关系。提到这个词,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应该早恋”,再继续往下问原因,父母或者社会群体会说“早恋影响学习,中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早恋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诸如此类的话。
关于禁止高中“早恋”的论调受到了一些年轻人的质疑,那么作为心理教师来说,在接到这样的主题咨询时,这并不单单是采用什么心理技法或者是哪个理论流派能快速解决的了,本质上是需要梳理与整合关于“青春期异性交往以及早恋”的价值体系,我们既要了解以往观念存在的合理性,也要看到与时俱进的社会现实,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站在学生终身成长的角度,客观全面地去看待这一问题。
1.重新审视“早恋”
随着社会的进步,“早恋”在定义上应该有所调整,年龄与心智成熟并不是同步的,以往的“早恋”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一个生理年龄上,特指初高中阶段的孩子,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会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在高中阶段,但是已经慢慢形成了自己关于爱情的较为成熟的认知,甚至有的对于感情的看法会接近于成年人的观念水平,因此单单通过一个客观的生理年龄并不能很好地诠释“早恋”这个概念。
“早恋”概念的提出保障了家长心中的安全感,家长可以用十分明显而客观的生理年龄来告诉孩子:“你不应该早恋,你年龄还小,现在的任务是学习。”而如果用心理年龄来衡量早恋时,家长们的心理安全感会快速减弱,因为他无法用一个十分客观而合理的理由阻止孩子谈恋爱。对于教育体系来说,“早恋”概念的更正会带来学校管理上的不便利,因而尽管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在高中阶段谈恋爱,但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不良影响,他们自己会认为自己既然喜欢一个人,就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不能耽误彼此的前程,感情带给他们的是一份责任和一份动力,但是在传统的看法下,这仍然会被家长老师们反对。
2.中学恋爱的影响
结合现实情况看,初高中时期也有危害谈恋爱对学生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利也有危害。虽然对中学生的身心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也许大一点,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大部分的情况是这样就否认少部分情况的存在,不能因为想要省去教育和管理上的麻烦,就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只选择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
盲目地逃避和压制并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这样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交友观造成不良影响。要与时俱进,看到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差异与联系,同时也关注到个体差异。
因此在初高中阶段,对于异性交往不应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如“坚决禁止男女生在一起”,甚至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也不可以“男生与女生相互之间产生倾慕与欣赏是可耻的,必须要克制”“高中谈恋爱是道德问题,一经发现,立马警告处分”,等等,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是阻断了孩子们学习异性交往的机会,甚至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去反思害怕孩子早恋的原因在哪里,而不是盲目去压抑和否认人类情感的正常产生。对于家长们担忧的早恋的危害归结为以下几点:
(1)影响学习进步。这是家长和老师们阻止学生们早恋最主要的原因,在家长们的思想观念里,谈恋爱一方面占用学习时间,两个小孩子因为恋爱会浪费许多本该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即使从时间上并没有浪费,但是因为感情的产生导致比普通同学更多的矛盾和摩擦,会影响他的情绪,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的进步。
(2)影响身心健康。初高中生心态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怀疑人生,怀疑是否有真正的爱情,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另外,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对异性欲望强烈,容易激动,感情难以自控,行为容易冲动,容易凭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从而出现一些越轨行为,如未婚性行为、未婚先孕。这些行为一旦出现,会让当事者羞于见人,担惊受怕,尤其是女生可能面臨身体上的伤害,处理不当,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即使当时不觉得怎样,但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自卑感是强烈的,对成年后感情生活的影响,往往也是难以弥补的。
早恋还有其他的危害,比如,由于恋爱关系确立导致的与其他同学关系的疏远,影响其社交网络的建立;多重复杂的恋爱关系导致的打架斗殴;过早恋爱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失恋导致中学生性格乃至人格方面的改变;失恋诱发的人际关系纠纷甚至自伤自杀行为等,正是因为这些潜在的危害,致使父母家长对于“早恋”十分忌讳。
通过分析,认识到了早恋可能带来的危害,那“早恋”都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呢?归结起来有这么几点:
1)早恋有助于完善个体的个性。恋爱关系中,男孩女孩都十分注重在对方心中的印象,男孩会因为想要保护自己喜欢的女孩而变得坚强、勇敢、无私,而女孩会因为欣赏男孩而让自己学会照顾他人、学会体贴和理解对方。在恋爱关系中,双方都会将自己原本一些不好的习惯渐渐修正,也会让自我的性格更加丰富。此外,良好的恋爱关系也能带给彼此更多的自信心,而性格的完善对于个体的自我成长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2)早恋有助于学会与异性的交往、沟通,奠定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生涯规划”迎合了当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思路,它把对人才的培养放在整个人生的历程上,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表1),人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成长任务,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通过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个体就可以顺利度过该阶段,从而收获较为完善的个性品质,拥有较为满足的人生体验。
具体到青春期“早恋”的问题来说,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期主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是亲密感对孤独感,从个体长远的发展来说,青春期对于之后的成年早、中、晚三个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阶段个体对于自我的探索已经慢慢开始趋于稳定,主要着眼于对自我概念及自我的角色形成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形成比较完善的个性品质。这一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个体顺利进入成年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成年早期所要完成的建立亲密关系,也就是能够了解异性的性格特征,与异性能够和谐相处,能够建立起家庭,承担起对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这些任务都有赖于青春期自我个性的完善。
3)早恋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责任感与成就感,激发个体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力。当我们内心真心爱护一个人时,我们会想办法让自己变得优秀,能够承担起对方给予的信任,而对于克服自身的缺点会产生更强的内动力,个体也会在关怀和照顾他人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这对于丰富中学生情感体验是有意义的。
所以,当我们在理念上认同“早恋”具有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维度,并且我们能够认识到“早恋”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时,面对像小萱这样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我们就能够真正做到站在她的立场上,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疏导,将那些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在积极方面多加引导,让她形成对异性和男女恋爱正确的观念,让“早恋”的问题成为她成长的一个契机,助力她未来更为丰富、漫长的人生。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天津市崔黄口中学专职心理教师)
(编辑 高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