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家访模式寻求教育“共振”

2022-05-30 10:48翟秀娟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共振家校家庭

翟秀娟

渐行渐远的家访

家访,曾经是几代人温暖的教育记忆,以一种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姿态,成为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以及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曾经的上门家访已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家校通”、QQ群、微信群等新式沟通方式。不少青年教师认为,现在信息沟通如此便捷,家访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综合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家访这种传统的、面对面的,充满着中国式情感的家校沟通方式,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体会到家长的真实感受,是智能手机无法替代的。

家访作为家校沟通的一种传统方式,在新时期尤其在“双减”视域下不可或缺,也无法替代。通过家访,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家长对家庭教育理解的程度。家访不仅可以指导家长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还有利于教师在进行班集体建设时摸准方向,找准对策。因此,在当前新时代教育形势下,传统家访不应该渐行渐远,而应该更加被重视。

家访模式的多种实践

家访作为教师德育实践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本质上是帮助教师和学校获取更全面、更真实的学生成长信息,并由此制订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从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因此,在家访时,教师必须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原则,对家访对象的人格、个性予以充分尊重,使家访对象个体发展的主体性、全面性、差异性得到重视,从而信任学校、配合教师,实现良好的家校协作关系。在家访实践过程中,个人根据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并结合自身特长,总结出4种家访模式。

1.模式一:“奖励式”家访

一般情况下,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老师到谁家去家访就一定是去“告状”。要么是成绩下降了,要么是在班级与同学发生矛盾了,要么是违反校纪校规了。为改变大家对家访的此类认识,我在班級开展“奖励式”家访。根据班级学生积分考核制度,每周进行学生积分统计,积分进步最大的两名同学将会是本周末进行“奖励式”家访的对象。

首先是奖励学生一些学习用品,颁发“进步之星”奖状;其次是实现学生的一份小愿望,家长负责配合。同时给家长颁发荣誉勋章,感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心里特别开心和欣慰,因为子女的努力而得到荣誉勋章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通过这样的家访活动,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家长的动力越来越足,配合度也越来越高。

2.模式二:“片区式”家访

所谓“片区式”家访,就是选取学生相对集中的一个小区、一个街道进行家访。在进行班级学生信息整理时,把家庭住址相近、家长文化层次差不多的学生归类在一起,这样班级学生可以分成10个大片区,11个独立户(需要单独家访)。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家长工作情况,在同一片区里我会征求大家意见,让大家集中在选定的其中一户家庭中开展家访。这样三四个家庭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起找找学生身上的共性问题,同时也表扬学生最近的成长和进步,最后再单独提出对每名学生的期望。此外,我还请每个家庭谈谈自家孩子在家庭中表现比较好的地方,介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比较成熟的方法和经验,让大家互相学习、互通有无。

这种家访形式除了可以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结,还可以增加家长之间的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互相了解,也消除了学生对家访的焦虑情绪和抵触心理,同时避免了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境遇。家长在聊天的过程中就透漏出了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从中捕捉到很多信息,并能及时在家庭教育方法和策略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帮助。

3.模式三:“慰问式”家访

“慰问式”家访需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家庭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班级有一些特别的学生,需要教师下很多功夫去关注,因此最好能借助一些“东风”。下面这个案例就是借用一个契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班上某某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大多数时间忙于工作,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另外,这名学生有严重的皮肤病,天热就会浑身发痒,情绪不稳定,只要家长多问几句学习情况,或是不让他玩电脑,他就会变得很暴躁。有一天晚上,他和父亲为此吵了起来,父子俩心里都很难受。第二天早上这位父亲送他上学时,刚弯腰穿鞋,就连喷两大口鲜血,随后倒地。这名学生的母亲非常信任我,就把这些情况告知我,因此我和这名学生谈了很久。从沟通中,我感受到,其实这名学生很关心、很爱他的父亲,并且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当天晚上,我买了一些营养品,带着这名学生去看望他的父亲,他主动跟父亲道歉,还给父亲倒水,关心病情。父亲不停地说着这名学生的优点,也知道自己前一天晚上说话语气太重了。就这样,父子关系很快得到了改善。在这种情形下,我又继续跟进了解这名学生的皮肤病问题,咨询好的治疗方法,以及能让他晚上快速入睡的办法等。

这种“慰问式”家访有助于增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使得教师赢得家长的尊重和敬佩。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和一双“智慧”的耳朵,洞察一切,寻找教育的“东风”。

4.模式四:“补位式”家访

部分学生的家庭关系非常复杂,再加上父母对学生教育的忽视,家庭教育几乎为零。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实现,他们所需要的家庭教育根本无法实施,这就需要教师把学校的教育延伸到校外。所以,“补位式”家访就是教师将对学生的爱和关照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起居。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家访工作,实际上就是做好他们家庭温暖缺失的补位工作,而这不仅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还需对职业道德和教育初心的坚守。

家访拓展教育新维度

“双减”政策实施后,如何让社会各界切实感受到“双减”政策的良好效应,加强家校协作教育就是首选策略,而家访又是实现家校协作教育的首选方式。因此,重视传统家访,丰富家访新途径,才是目前教师管理班级的有效法宝和良方妙药。

1.掘深拓宽,微窗眺广景

教师在家访活动中,可以走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心之所想,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和呵护、多一次耐心的交谈、多一丝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透过一些细微之处探索到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因此得到彰显。在“双减”视域下的家访工作,还可以向家长传输一些家庭教育的妙招,提升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综合素养。

2.因势借力,撑杆尽力跳

家访活动深入开展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从一般的家校关系,发展为互为信任的朋友关系、互为补位的协作关系、积极互动的伙伴关系,家长们受到同一种思想、原则和作风的鼓舞,人心聚齐。因此,班级活动的开展会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大力支持,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强。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股力,把班级建设推向更高的一个台阶。

3.搭建平台,携手展风采

家访活动中,教师可以深挖家长的资源和优势,让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军师团”,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由教师搭建平台,给家长露一手的机会。教师成“总导演”、家长做“编剧”、学生当“主演”,三方倾情投入,剧情怎会不精彩!这样,再枯燥的教育活动也会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教师和家长因角色不同,与学生交往时的侧重点也有不同,所以进行家校沟通,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理解差异,求同存异,从而达成共识,携手共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具有大局意识,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发挥“车马兵卒”各方的力量,形成教书育人的最佳组合,产生教育“共振”。这是教育的远见,更是教育的智慧。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英语教师)

(编辑 文凤)

猜你喜欢
共振家校家庭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庭“煮”夫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改革是决心和动力的共振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