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士州
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盛夏季节里,如何进行身体锻炼才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呢?
夏季气温较高,人的体能消耗明显加大,如果人体长时间处于太阳直射下,易引发晒伤、中暑等症状。因此,为避免机体受到伤害,夏季锻炼的时间尽量安排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早晨或傍晚,避免阳光暴晒。夏季锻炼应遵循锻炼次数多、时间短、强度小的原则来进行。那么,如何掌握运动量呢?运动量就是次数×时间×强度,次数、时间、强度这三者密切联系,衡量强度的大小,是以每个人的体质、年龄、锻炼基础等多方面情况来定的。因此,可用自测心率来调节运动强度。但要量力而行,产生不适感时要及时停止运动。
那么,每周锻炼几次最为适宜呢?有人做了个实验:同一运动强度,以不同的锻炼次数去完成,最大吸氧量的增加数不一样。如甲组每周5次,每次10分钟;乙组每周1次,每次活动5个10分钟,总的时间和强度是相同的,但结果甲组的最大吸氧量比乙组高出一倍多。可见,夏天锻炼贵在坚持,每周安排5次,每次活动时间20分钟最为适宜。当然,还应根据各人的体质、年龄、性别及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节。
选择夏季锻炼项目时,应注意几点:气温高低;个人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年龄、体质和自我生理感觉。比如,早晨锻炼可选择运动量稍大一点的项目,傍晚运动量可稍小一些。青少年则可进行长跑、游泳,溜旱冰,球类等活动。
夏季锻炼有“三忌”,要严格遵守。
(1)忌冷水浴。夏季锻炼所处环境温度较高,机体新陈代谢相对旺盛,体内热量大增,全身的毛细血管以及人体皮肤内的汗腺都扩张着,使热量及时散发。如这时只贪图一时凉快而洗冷水浴,使扩张了的毛细血管和汗腺突然受到低温的刺激而毛孔骤闭,热量散发受阻,积埋于体内,将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易患疾病。因此,锻炼后最好洗温水浴,有助于毛细血管的舒张、消除疲劳。
(2)忌大量饮水。夏季,正常人每天的排汗量为1升左右,运动时可达8~10升。因此,锻炼后最易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贪图一时痛快,锻炼后大量饮水。这样,不仅使机体各器官在运动后不能及时得到休息,反而增加负担,疲劳也不易及时消除,有损健康。应注意饮水越多,出汗也越多,易使体内盐分大量丧失,从而使肌肉软弱无力,甚至容易引起痉挛现象。同时,过量的饮水还会破坏体内水分和盐分的平衡,造成肢体“肿胀”,机能降低。运动后出现口渴现象时,注意喝水应分多次,每次少量,应将水含在口中,将口腔、咽喉、呼吸道及食道上段的黏膜润湿一下,然后用细水长流、逐步补偿的办法,喝些淡盐水,这样既能解渴,又能使体内及时补充失去的水分和盐分,快速消除疲劳,有利于健康。
(3)忌饮冰冻饮料。肌肉在运动时,需要大量营养和氧气。这时大量的血液流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此时正处于相对贫血状态,其功能也相應减弱。如在此时饮用冰冻饮料,会使已处于贫血和胃酸度不足的胃脏受到过冷刺激,极易受到损伤,也容易导致腹泻。有些人在运动后既饮冰冻饮料,又洗冷水浴,这样对身体的损害更大。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新凯学校生物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