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学习

2022-05-30 10:48叶水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伙伴意义精神

叶水涛

教育活动是人与人的交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态,与所处伙伴群体关系很大。所处群体比较优秀,交往质量比较高,学生会发展得比较好。反之,问题儿童背后都有伙伴的影子,所形成的亚文化群体,对主流文化具有抗拒性。因此,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这是老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良好伙伴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有助于人际沟通和协调。现代教育倡导“伙伴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跟人相处。伙伴学习具有价值导向性,让学生产生集体归属感,有精神成长的幸福体验。现代教育的着眼点从“教”转向“学”,从教师中心走向学习者中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构成新型的伙伴学习关系。

“伙伴学习”是建立在对学生理解基础上的,阐述了学生立场视域下学习的性质。学生不是原子式的个体存在,学习不是脱离社会的个人行为。学校作为学习生活的共同体,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集体环境,使相互学习和合作学习成为可能。“伙伴学习”依存儿童的学习心理,优化学习情境和学习形式,使学习在特定的情境里真实而有效地发生。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的一种应然状态,但如果没有恰当的活动方式作支撑,那就只能是一种美好的设想,一种思辨化的意愿。“伙伴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化和操作化,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认识上的深化,它使深度学习得到组织支撑和形式保障。

“伙伴学习”涉及对学习的理解,对学习的触发点和驱动力的思考,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话当然是对的,而且非常重要,但似乎得有个前提。杜威承认兴趣的重要,但又说兴趣不是目的。他的观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儿童各不相同,不可能满足所有儿童的兴趣;第二,教育作用恰恰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兴趣;第三,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为了导向教育目标,它是带有价值导向的,而不是迎合学生的兴趣。因此,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需要强调的是学习,即怎样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兴趣本身并不是目的。

“伙伴学习”可以激发兴趣,且使学习不仅仅停留于兴趣,通过对话和交流,可以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这种命运可以指一种境遇或生活状态,也可以指人的见识和素养。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理解,教育都是造成了人的改变,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让人变好的教育是好教育,让人变坏的教育是坏教育,不变就不是教育。读书改变人的命运,改变人的气质,这都是教育带来的变化。使受教育者看到意义,看到前途和希望,赋予了学习这种行为本身以价值,这就使学生的学习与一种责任、一种追求联系在一起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此而得到充实和改善。

教育贯穿着精神引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責任担当。因此,只有兴趣而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完全凭兴趣而进行的学习未必合于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况且,学生的兴趣是游移的、多变的,也并非一定是健康的,与意志品质并不正相关,与生命意义的获得也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是越轻越好,关键在于能否提升学习的品质,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学生的知识习得、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他们精神生命的成长,既来自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也来自于同学伙伴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从这个意义上说,“伙伴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换思想而深化学习理解,因互相尊重和支持而获得安全感。学生不仅需要同龄的伙伴,更期望老师能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伙伴。师生结伴而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带来教学相长和人格互塑,以保证教育的高质量和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伙伴意义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伙伴
新伙伴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